十穷人的守护神

雪莱同玛丽结婚后,想改变颠沛流离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真正的、永久性家庭。他便在离伦敦不远的、太晤士河畔的马洛镇上买到一所房子。雪莱夫妇,同他们的儿子威廉,还有克莱尔,以及她与拜伦所生的漂亮的女儿阿列拉,共同栖息于此。宅后有一个极大的花园,风景优美,可供散步和孩子们嬉戏、玩耍。

雪莱已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对人世和社会丧失了希望。他身体已被摧残,面容更加消瘦,体态更显伛偻,腰部不时出现剧烈疼痛,夜晚常常失眠, 精神恍忽。

马洛镇极小,人们很快就知道这个漂亮的年轻人就是被法院剥夺子女教养权的那个“恶徒”雪莱,因此对他极为冷淡和怀有恶意。最引人注目的是阿列拉,她没有父亲。玛丽曾对人解释说是一位朋友的孩子,为了增进健康, 寄居于此。但人们很快觉察到克莱尔对阿列拉的特殊感情,因而判断她就是阿列拉的母亲。上流社会为置雪莱于死地,造谣说雪莱同女人群居鬼混。这一切增加了雪莱的痛苦。

雪莱为了排解心中的忧烦,常常驾一叶轻舟,漂流在笔香河中。这条河的两岸高耸着山崖。有时他也漫步于镇郊风光绮丽的荒野里。这里草木苍郁, 风光美丽无比,撩动他的想象和思绪。就在划船和漫步中,他完成了长诗《莱昂和茜丝娜》。

这首诗于 1817 年 11 月份出版。由于该诗攻击暴君和宗教过于激烈,出版家奥立艾尔受到指责,他要求雪莱修改。雪莱作了少量改动,把长诗改名为《伊斯兰的起义——黄金城的革命》,于第二年 1 月份再版。这是雪莱的杰作之一,也是寓居马洛时最丰硕的成果。

雪莱在这里受到多方烦扰,经济负担过重,负债累累,不得不靠借贷维持生活,这使玛丽极为苦恼。雪莱天性热爱人类,心地善良,他常常接济亲友。克莱尔母女的生活费,需要雪莱支付。葛德汶一家也常向雪莱索取。他还要不断援助朋友李·亨特一家,还答应每年给皮科克一百镑,以便他能安心于小说创作。甚至连葛德汶的儿子查尔斯结婚,全部费用也由他个人包揽。葛德汶不得不感慨地称赞道:“你原是一匹良马,但是受缰绳的缠累,不能飞跃。”

雪莱在自己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几乎成为贫穷的马洛镇居民的守护神。此时,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结果,英国国内市场萧条,物价上涨,工资降低, 失业人数增加。人民常举行游行和罢工表示抗议。然而反动政府却采取各种措施来镇压,使人民无法生存,生活更为凄惨。

雪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经常接济贫民。他常送他们毛毡、毛毯,为怕被当掉,还打上有“雪莱”字样的印记。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穷妇人没有穿鞋,一瘸一拐,步履艰难,雪莱马上把脚上的皮鞋脱给她,自己赤脚而归。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改变了马洛人当初对雪莱的误解,以至四十年后,也就是雪莱已逝世三十五年之后,马洛镇的居民一提到雪莱,还常常说: “凡是他到过的每一个处所,都是神圣的。”

雪莱的身体急剧恶化,创作的辛劳、肺结核病加上冬季寒冷的气候,使他预感到死期迫近。他经常处于昏迷、麻木状态。为了恢复健康,加上以上

所说的种种原因,他终于卖掉住宅动身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