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

几何学的诞生,首先来源于实践。

3000多年前的尼罗河,年年泛滥成灾,汹涌的洪水淹没沿河两岸的土地。洪水退后,年年都得重新测量土地,逐渐形成了几何知识。几何学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就是“量地术”的意思。古埃及的皇帝叫“法老”,金字塔就是法老的坟墓。尼罗河三角洲南面,有70多座金字塔,人们在建造这些巨大建筑物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誉为“理智的财富”。在古希腊,人们十分重视几何学的研究,当时一个人若不懂几何学,就不能认为是有学问的人。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几何上的成就也很多,如商高定理、祖冲之圆周率、刘徽割圆术等等,都比西方国家要早得多。

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把几何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写了一本书,叫做《几何原本》,后来译成多国文字,今天各国的学校里讲授的几何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来自欧氏几何学。

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我国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利用英文几何一词即geometry的字头geo音译为“几何”,而汉文“几何”的意义是“多少”,这个译名与原名的音与义都很贴切,译得很好。于是,“几何学”开始在我国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