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的文化精神
学术上民间故事的概念,与神话、传说有区别。通常民间故事泛指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各种体裁的散文作品。
学术上民间故事的概念,与神话、传说有区别。通常民间故事泛指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各种体裁的散文作品。
人民永远需要表现高尚情操,反映人民风趣和机智的作品;民间故事为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借鉴,说明民族性是我国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除此之外,民间故事本身内在的文化精神,使一般读者和学者对它的作用有了新的思考和评价。它所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之丰富,是任何作家文学所不能取代的。
大量幻想性故事中,充分表现了人类初级形态的思维的整一性。神话、童话中的人兽共体、人兽变形等表现了那种超时间、超空间的宇宙观。在原始思维中,把世界的空间,人类的历史,都视为无界限的存在,人们相信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将人、动物、植物以及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连续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把人、动物、植物、无机物都放置在同一个层次上。于是,过去的事物和眼前的事物可以发生关系,进间的顺序可以颠倒。由于人的自我意识不强,万物和人本身可以互交。于是,人与万物的活动,既可以扩展到空间的全部领域,时间上也可以上伸至荒古之际,下延至文明时期。所有的空间,全部的历史流程,都可以成为幻想故事的历史背景和空间舞台。
因此,一些有因果联系的和没有因果联系的事物,常常混同起来。在神话和童话世界里,从天上到地下,从神界、人间到动植物界,便出现了这种奇特的现象,或各种半动物半人的形象,或两种以上动物的合体,或人兽交配, 或兽形人语;忽而天上神界,忽而人间。这几乎都可以追溯至原始思维的超时空观念。尽管这种超时空观在我们看来荒诞离奇,但却提供了可贵的文化资料。从中可以知道,人类各种文化形成的确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幻想性故事中所存在的集体无意识因素,证明人类文化确曾经历过一个混沌一体的阶段,后来将其区分为宗教的、艺术的、道德的等等不同的文化形式,乃是人们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果。由此可知,人类从无知通向科学,其间有着多么迂回曲折的历程。幻想性故事中的原始的超时空观所体现的整一性和思维方式,显然是属于最低层次的统一性。它们在本质上是未经科学分析的综合,所以才把世界万物看作是等同的、有联系的整体。
不管原始的整一性思想披着一件多么荒诞神秘的外衣,也不能忽视幻想故事想象的创造力,不能忽视其中合理的,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的宇宙观, 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人类一旦进入理性思维阶段,对世界的整体认识便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哲学信念,无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科学的形成,都有难以估量的影响。但是,神话和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整一性,却长期被冷落。民间故事中这一集体无意识的思维成果,在科学史上,如果加以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便能化为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尽管如此,民间故事的世俗文化仍是主要的。有的故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改造自然的结果与文化形成的关系。不过,大量的故事表现的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民间故事有着鲜明的伦理道德观。任何时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永远处于矛盾之中。因而人和现实世界必将不断地发生冲突。人们在矛盾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都在民间故事里有充分的表现。人们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态度鲜明,爱憎强烈。民间故事的形象很少有多种矛盾或多重性的性格,通常对正面形象总是加以理想伦,对反面形象极力夸张,使其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对比鲜明。人民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往往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反映、评价生活,也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去美化生活。
故事里的正、反两种势力的斗争,有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有的象征新旧观念,有的表现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不管题材、情节怎样,人物的类型都很明确,不正即反。甚至有些历史人物的传说,同一个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是正面的,在另一些故事中又是反面的。如秦始皇,他在孟姜女故事里是个暴君,而另有一些传说又歌颂他是一位修长城抗番,同情人民苦难的明君。这都不完全是历史事实,可能是产生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地区的作用,表明了人民不同的心态。如果把所有秦始皇的故事合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人民在每一则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明确的伦理道德观,人民对秦始皇的总评价及所进行的褒贬无比公正。即使是精灵的变形,基本上也属于神物或妖魔正、反两种类型。
可见,在民间故事中,主要因素和客观因素始终相结合,不是客观地再现生活,但基本上不违背现实生活的因果律,因此这种主观倾向包含着明显的道德教诲。这些,都不能用当代的审美观去评判,因为传统民间故事反映
的是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审美观,对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曾有过巨大的功绩。不理解这些,就不可能理解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点。
尽管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基本属性仍然应该是民间传承文化中的文学现象。它不同于民间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等,更不能等同于民情风俗、宗教、语言、历史,它只是和它们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多功能性,指的是它同时具有多种科学价值。
各种人文科学经常运用民间故事资料,形成对民间故事的多角度研究, 英国学者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多处引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来解释某些天文现象。如日中有鸟的神话,他认为这便是中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记载。
民间故事流传的时间久远,必然积淀了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文化心理形成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这样漫长过程的文化沉积层,在作家文学里是找不到的,而在民间故事里,既有原始的多神崇拜,又有发展了的一神崇拜;既有血缘婚,又有低级类型的一夫一妻制。有时,透过同一篇故事的流传演变,还能剖析出不同社会形态的文化沉积层。如《白蛇传》的白娘子的原型,便可追溯到原始的动物崇拜。
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学术价值衡量,我国民间故事无疑是各民族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文艺家的创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都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真实可信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