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诗”小话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示儿诗”,也包括“责子诗”。因为它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使他们永志勿忘。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责子》诗,严厉批评自己的儿子,全诗如下: 白发被两鬓,肌肤有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

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唐代大诗人杜甫示儿诗颇多,如晚年 56 岁写的《又示宗武》:“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带紫罗囊。假日从何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这诗满怀喜悦地称赞儿子已能写诗、写文章,引用晋朝谢安善于用婉转的方法教育侄儿谢玄的故事,勉励儿子敦品厉行。并以孔门大弟子为榜

样期望儿子。

晚唐另一个大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骄儿》诗,委胀。李商隐善写缠绵悱恻、伤时感事的诗,这时却写得轻松愉快。李商隐不但诗才高,而且书法“美”, 看到儿子开始注意看写字,大加称赞:“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他直率地期望儿子:“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 勿守一经帙。”当时西北民族矛盾激化,李商隐迫切地希望诗人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外,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词《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内写“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表明辛弃疾和他的儿子之间是存在着“代沟”的。辛弃疾政治上壮志难酬,落拓已久,50 多岁时一度出任福建安抚使,工作仍不顺心,决心回家赋闲;但儿子却认为家庭经济不够富裕, 要求他理干一阵。辛弃疾素来憎厌“求田问舍”、贪图近代的人,想不到儿子也这样,于是引起一顿牢骚暴发。

解放后出现了新思想、新内容的示儿诗。知识青年下乡时,王昆仑曾发表“示儿诗”,勉励其子女去农村锻炼,颇为生动。陈毅发表过“示儿诗”, 告诫儿子勿作“客里空”,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针砭时弊、提倡“务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