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修辞

幽默是机智的姊妹,是讽刺的亲人,是笑的雅名。汉语中的几十种修辞语,多数都能产生幽默的效果。这里仅举常见的几种。

谐声。就是利用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如清人写的《笑笑录》中说:明末清兵人关南下,当时的大名士并且在朝中做过大官的钱牧斋,穿戴清朝衣帽去迎降。路遇一老者,拿拐棍敲他的脑袋,说:“我是多愁多病身,打你个倾国倾城帽。”这两句是套用《西厢记》中的“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这里把“貌”字换成“帽”字,连“倾国倾城”的涵义也变了,由比喻变成实指。

拆字。就是在字形离合上做文章。清人写的《锄经书舍零墨》中说:有一个叫平恕的人,曾做过江苏学政,大搞贪污,名声很坏。有人编了一出戏, 名叫《干如》,开场白是:“忘八、丧心,下官干如是也。”看戏的都笑了。

歧义。就是利用某些语词的多义性或对语句的结构有两种分析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如明人写的《破愁一夕话》中有一则话语:“一青盲人(睁眼瞎) 涉讼,自诉眼瞎。官曰:‘一双青白眼,如何诈瞎?’答曰:‘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这两句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也可理解为: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涂的。

歇后和避讳。都是把要说的句眼隐藏起来,歇后的例子如明代江盈科的

《雪涛谐史》:“一士人家贫,欲与其友上寿,无从得酒,但持水一瓶⋯⋯ 谓友人曰:‘请以歇后语为寿,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避讳的例子如元代仇运《稗史》中说:南宋时有个钱良臣,官至参政知事,其幼子很聪明,念书念到“良臣”就改称“爹爹”。一日读《孟子》,内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他就念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