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虎将”克鲁伊夫

70 年代是全面型足球运动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 10 年中,世界各国涌现出了数十位出色名将,而功绩显赫的当推荷兰“明珠”、原国家队队长、中锋约翰·克鲁伊夫。他是继贝利之后在世界足坛上出现的又一颗闪闪发光

的巨星。

克鲁伊夫是全面型足球的代表人物。他在荷兰踢球不到 10 年,曾随国家

队出战 60 余场,使荷兰队由一个欧洲三流弱队一跃而居世界亚军高位。荷兰的阿亚克斯俱乐部队,在他的率领下,荣获 5 次全国冠军、3 次欧洲俱乐部冠军、2 次欧洲超级杯赛冠军和 1 次洲际杯赛冠军。克鲁伊夫本人 3 次被评为欧洲最佳足球运动员,获金球奖。克鲁伊夫的名字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都家喻户晓。

从外表看,约翰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温文尔雅,身材中等(1.76 米), 两腿细长,但一到球场上,他就判若两人。他奔跑迅速而果断,拼抢勇敢而积极,动作敏捷而简练,球在他的脚下随心所欲,显得特别服贴。他具有作为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非凡才干,他的控球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然而,这一切是怎样得来的呢?

约翰·克鲁伊夫 1947 年 4 月 5 日生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贫民区。早年丧父,母亲是阿亚克斯体育场的勤杂工,家境十分贫寒。由于饮食不佳,他骨瘦如柴。为了帮助妈妈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当报童, 每天早晨都在伯滕多尔普区背着邮袋将世界发生的各种消息和无奇不有的趣闻带给读者。他花费每一分钱都要经过再三考虑。

但是,母亲工作的环境给了他接触足球的便利,他从小就迷上了这项运动。这个瘦小的像“火柴棍”一样的孩童,干活慢条斯理,可是摆弄足球却有着非凡的天才,他能像艺术家那样把一个小小的圆球玩得团团转,9 岁的克鲁伊夫就被选入了阿亚克斯俱乐部少年队。在教练员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他的技术突飞猛进,进步极快。在绿茵场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位身材瘦长、动作灵巧的小孩在比他大得多的小伙伴中带着球穿梭走位,灵活自如, 那就是少年足球英雄克鲁伊夫。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教练员们和俱乐部领导的赏识。

1964 年 2 月 2 日,不足 16 岁的克鲁伊夫,正式加入了阿亚克斯俱乐部职业队,并且签订了合同,他的职业足球生涯就此开始了。球迷们都亲昵地称呼他为“克鲁伊亚夫”,因为他在第一份合同上就是这样签署的。

职业运动员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轻松、美妙。一到职业队,他那体力不如人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在阿亚克斯驻地附近有一块长满绿草的山坡地,这是队员进行越野训练的地方,按照教练员的要求,每次训练要跑好几个来回,他经常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最后一个到达。克鲁伊夫懂得, 这是训练中的第一关,这一关不突破,他就休想留在职业运动员的行列。倔强的克鲁伊夫开始了苦练,每次全队跑完后他就一个人留下来“加餐”。另外,他还加强了战术和力量练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从不马虎,有的动作一做就是几百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人做过统计,克鲁伊夫每次大运动量训练后,体重要掉两公斤。艰苦的劳动结出了硕果:他的 100 米跑速达到

11 秒,弹跳高度超过 90 厘米,他在一次比赛中奔跑时间达到 31 分 16 秒(世

界杯赛),完成技、战术动作 100 多个。

约翰同所有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首先,他梦想在著名的阿亚克斯队里占有一个正选席位,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1964 年 11 月 15 日他随该队首次登场,并像一个老练队员那样不慌不乱,穿针引线,在对方门前频频制造紧张局面,他还亲自攻进 1 球,从而受到了人们的器重和尊敬。

在 1966—1967 年度的甲级联赛中,他一人踢进 33 球,成为全国的最佳射手。

这一年阿亚克斯队荣获全国冠军,而克鲁伊夫也声威大震,获得“猎犬”的美称,并被选入国家青少年队。

阿亚克斯队由于有了克鲁伊夫以及内斯肯斯等几员虎将,便一帆风顺, 步步高升。1966 年至 1968 年,该队连续 3 届夺得全国冠军;1971 年至 1973

年又蝉联 3 届欧洲俱乐部杯赛冠军并获 1 届洲际杯赛冠军。他的身价因此而猛增,克鲁伊夫的名字成为足球俱乐部交易所里争夺的“名牌”,他甚至成了荷兰挣钱最多的人。阿亚克斯俱乐部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当然也从中受益非浅。总之,克鲁伊夫是同阿亚克斯俱乐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阿亚克斯的教练员为克鲁伊夫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克鲁伊夫也为阿亚克斯队的水平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日本一家足球杂志指出: 阿亚克斯的光荣就是从克鲁伊夫入队后才开始的。

年轻的克鲁伊夫有着多方面的爱好。除了足球之外,他还喜欢学飞行, 他收集了不少关于飞行的资料和书刊,房间里还挂着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 他经常自豪地指着照片对别人说:“戴着飞行帽、握着操纵杆的就是我,像吗?”

当然,克鲁伊夫这张飞行员小照,与他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英姿相比, 只不过是一支小小插曲而已。

1966 年 9 月,克鲁伊夫第一次随国家队迎战匈牙利队,这时他在国内已有相当名气。在这场比赛中,他显露了自己作为一个进攻组织者的高超球技, 在防守型踢法笼罩欧洲足坛的形势下,他的出现立即受到各国足球专家们的重视,与其说看重克鲁伊夫本人,倒不如说更器重他的风格,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比利时人都在引诱他,愿出高价收买他。当然,荷兰足协和阿亚克斯俱乐部是不会轻易放过这颗摇钱树的。

诚然,克鲁伊夫也并非百事顺心,他有过挫折和教训。1967 年,他参加了对捷克斯洛伐克队的比赛,这是他随国家队第二次登场。这场球克鲁伊夫踢得不好,动作粗野,被裁判员命令退场,成为荷兰足球史上第一个被罚下场的队员。这对锋芒毕露的、年轻的克鲁伊夫无疑是一个打击。他感到懊丧和羞愧,但也使他认识到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那种任性的脾气,否则就不配当一名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员。

1968 年 12 月 3 日,21 岁的克鲁伊夫与荷兰的一位大产业家的女儿达尼·科斯塔结了婚,妻子比他小两岁,科斯塔为他生下一男二女,夫妻感情十分和谐。更重要的是科斯塔的父亲考尔·科斯塔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商业界老手,他对克鲁伊夫的生活、前途和金钱交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后来成了约翰的经纪人,是使他变成百万富翁的关键人物。克鲁伊夫也承认: “岳父给我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我是非常感谢他的。”

如果说 60 年代末期是克鲁伊夫在荷兰足球界崭露头角的时期,那么他的

真正崛起还是在 70 年代初期。1970 年至 1974 年这 5 年可以说是约翰的全盛

时代,以他为首的阿亚克斯队连续 3 次独占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鳌头,而他

自己,则被欧洲 26 家报刊推选为 1971 年、1973 年和 1974 年的欧洲最佳运动员,这是欧洲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称号。这期间,在世界足坛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全攻全守的打法,被称为世界足球战术的第三次革命,而阿亚克斯队就是这次革命的先驱者。

1974 年,克鲁伊夫作为荷兰国家队队长,率领该队第一次参加了在联邦

德国举行的第 10 届世界杯足球赛。荷兰队在比赛中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世界

亚军,克鲁伊夫也做了尽善尽美的表演,正像人们所说的:荷兰队这个在欧洲足球界“无人问津的伴舞少女”,由于克鲁伊夫的陪伴而大放异彩。在对阿根廷队的比赛中,荷兰队取得了 4∶0 的大胜,约翰亲自射进两球,另两球也是在他的积极配合下取得的。复赛中荷兰队迎战上届冠军巴西队,这是能否夺标的关键一仗,比赛进行至下半时第 45 分钟,约翰在中场得球,高速从中路突破,突然,一个急转身扯到右翼,看准本方左前卫正向禁区冲刺,他果断把球吊到门前。内斯肯斯人到球到,抢点铲射成功;65 分钟时,场上再次出现高潮,荷队左边锋从左边突破传中,克鲁伊夫包抄,在冲跑中跳起, 飞身滑行卧射,球进网后,克鲁伊夫的身体还在向前滑动。观众顿时掌声如雷,赞扬克鲁伊夫的这种勇敢与球技相结合的高难动作的表演。

7 月 7 日,世界杯决战在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打响。联邦德国队指派著名后卫福格茨专盯克鲁伊夫,赛前福格茨扬言一定要使这位“荷兰飞人” 不起作用。这是一场斗智、斗技的争夺战。比赛一开始,人们就被克鲁伊夫的行动惊呆了,他不是在习惯的中锋位置,而是回撤到禁区附近。不到 1 分钟,只见克鲁伊夫像支离弦之箭,飞速从后场冲上,在中圈前沿得球,直插对方禁区,竟把老练的福格茨甩在一边,联邦德国队防卫措手不及,被迫侵入犯规。荷队罚点球命中,首开纪录。此时离开赛只有 80 秒!这是世界杯史上的创举。

尽管荷兰队最后以 1∶2 失利,未能捧回金杯,但它却为世界足球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巴西报刊指出:“荷兰人是这场决赛的英雄。他们把勇敢、速度、战斗精神和个人技巧融为一体。”阿根廷评论员巴希奥尼认为:“荷兰人表演了 21 世纪足球运动的绝技。”而克鲁伊夫则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一位波兰评论员赞扬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条件齐备的现代进攻型中锋;巴西教练扎加洛说他是本届杯赛的“最佳运动员”,“他既表演了高度的个人技巧,同时又是整个机器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赛后他被选入世界最佳阵容。

的确,克鲁伊夫是一位身手不凡的人才。那么,他到底有哪些超群出众之点呢?

首先,他的技术十分全面,他不仅是对对方球门威胁最大的中锋,而且他两翼活动也很在行,有时还充任后卫。他的传球准确而及时,经常为同伴创造有利机会。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够迅速判断出同伴和对手的意图, 有条不紊地在场上指挥战斗。他的动作隐蔽而神出鬼没,可以一边快速带球, 一边做假动作或瞄准射门,这是其他许多人想做而难于做到的,也是对手望尘莫及的。早几年在西欧广泛流传克鲁伊夫赤手空拳擒盗的故事:一次,他正在客厅接待客人,忽然听见妻子在里屋一阵惊喊,原来一个强贼企图抢劫。他猛然冲上去,飞起一脚,把强盗手中的枪踢掉,接着一拳将他打倒,立即把凶手捉拿归案。这足以说明这位球星的勇敢、机智和当机立断的品质。

克鲁伊夫的另一个特点是一对一争夺的能力特别强,这是他长期刻苦锻练的结果。他曾对记者说:“早在阿亚克斯队时,教练米歇尔斯最喜欢的一个练习就是一对一争夺,我们几小时几小时地练习抢夺过人,这个练习帮助我学会了抢球。总的来说,我从小就学会了如何战胜自己的对手。我有一条原则:先猜中后卫的意图,再采取自己的行动。”大家都很清楚,对于克鲁伊夫这样的运动员,每次比赛中都会受到对方的重点“关照”,但克鲁伊夫每次都有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他总能设法摆脱,自由得球。许多同克鲁伊

夫较量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捉不住的影子。

当然,他作为一个中锋,其主要职责还是射门得分。他起脚快,机会掌握得好,加上他的脚头功夫过硬,所以进球数也相当可观。早在 1974 年底,

他就为阿亚克斯和巴塞罗那这两个队踢进 200 多个球了。那几年他还多次被评为荷兰或西班牙的最佳射手。

1974 年第 10 届世界杯赛之后,克鲁伊夫就准备退出国家队,他随国家

队出赛的场次越来越少,在 1976 年欧洲锦标赛中,克鲁伊夫虽然随队赴会, 但决赛没有上场,以后在荷兰国家队的名单中也很少见到他的名字,许多人对克鲁伊夫的动向感到茫然。为什么球技正处于高峰阶段的 27 岁的克鲁伊夫要离开国家队和同自己相处多年的伙伴们呢?约翰曾在一次公开的场合透露过自己想脱离足球生活的原因,他说:“我有三个小孩,以后我要认真教育他们。而现在,由于这种职业,我在家的时间太少了。”谁都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克鲁伊夫还说过:“我一秒钟也不能忘掉足球。”那么, 克鲁伊夫到底为什么不愿回国家队?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他同阿亚克斯队的磨擦谈起。

1971 年,阿亚克斯队首次登上欧洲俱乐部冠军宝座,与克鲁伊夫这个全队的核心和灵魂是分不开的。他一时名声大震,成了全队尊重的“足球皇帝”。在岳父的指使下,约翰向俱乐部提出了增加一倍工资的要求,可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当他得知从别的俱乐部转来的人赚的钱比他还多时,这大大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他竟火性大发,只是由于同伴们的劝导以及阿亚克斯俱乐部的妥协,才勉强留了下来,但冲突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1973 年,阿亚克斯队不仅在国内所向披靡,而且第三次赢得了欧洲冠军杯赛的冠军。克鲁伊夫把全队的光荣过分地归功于自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服,并几次与俱乐部的头头们发生冲突,整个队分成了两派。在一次队长选举中,约翰以 5 票对 9 票落了选,他再也呆不下去了,立即给岳父打长途电话,决心离开阿亚克斯队。他说:“请给我联系一下,到世界上哪个队去都行。”在这以前,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俱乐部早就看中了他。克鲁伊夫很快办好了转队手续,去了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为他花了大约 600 万马克的赎金,克鲁伊夫至少也拿到上百万马克的身价钱。他很快熟悉了西班牙的气候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并在俱乐部附近的山上买了一座别致的房子, 他就像国王一样住在里面。

1976 年,当克鲁伊夫与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合同即将期满时,在他面前出现了重返荷兰的机会,阿亚克斯俱乐部副会长维托想把他和另一著名运功员内斯肯斯请回来,克、内两人接受了这一邀请。可是会长布拉古及其他一些人坚决反对,致使希望破灭。此后,克鲁伊夫断绝了回荷兰踢球的念头。

1978 年第 11 届世界杯大赛,对全世界优秀足球健儿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人们又在议论:克鲁伊夫是否会参加荷兰队远征阿根廷,克鲁伊夫对荷兰队实在太重要了。他在国家队踢了 8 年球。这 8 年正是荷兰足球运动突飞猛进的时期,他一直担任荷兰队的队长和中锋,荷兰队的战术是以他为核心来组织的,他的去留已成为荷兰队的一个关键问题。当时的国家队教练哈贝尔说:“我们队有克鲁伊夫是一个样,没有克鲁伊夫又是一个样。”

国家队的老队员更是欢迎这位老队长重挂帅旗,一同出战。他们从亲身体会中懂得克鲁伊夫在场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他的出场不仅在体力上,而且在精神上对自己、对对手都会产生影响。例如,内斯肯斯说:“荷兰队的风

格需要克鲁伊夫。我们的比赛开始总是慢腾腾的,需要他的闪电式的反应来开展进攻。他能够用一记妙传来强化比赛节奏,打乱对方的防守。在这以后再射门就不难了。”内斯肯斯的话反映了广大队员对克鲁伊夫的需要和信任。

在这样的气氛下,荷兰队开展了广泛的搬兵活动,哈贝尔曾多次找克鲁伊夫联系,不少队友亲自出面与他重叙旧情,望他归队。但克鲁伊夫坚决不干。1978 年 5 月 8 日,正当荷兰队积极物色人选、组建队伍的时候,克鲁伊

夫却随巴塞罗那队进行了他的 14 年足球生涯中的所谓“最后一场告别赛”。

9 万多西班牙球迷观赏了他的表演。至此,关于克鲁伊夫是否参加即将举行

的世界杯赛的种种推测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本来,巴塞罗那俱乐部想用 100 万马克同他续签两年合同,但被他拒绝了。他在阿姆斯特丹做起了地产和花卉生意。

如果以为克鲁伊夫从此“隐居”,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他的“告别赛” 并不是他的最后一场比赛;两个月后,他球瘾发作,应邀赴美,参加宇宙队进行了几场表演赛,在 8 月 31 日宇宙队同世界队(由参加世界杯赛的优秀选手组成)的比赛中,31 岁的克鲁伊夫在场上仍是精神抖擞,雄威不减当年。这场比赛以 2∶2 握手言和,克鲁伊夫虽未进球,但他的球艺博得了 5 万多名观众的不断喝彩。

以后几年,克鲁伊夫的行迹飘忽不定,成了足球“浪人”。1979 年至 1981 年,他主要在美国效力,先后在洛杉矶的亚兹特克斯队和华盛顿的迪普洛马兹队踢过球,还同美国麦迪逊广场游艺公司签订合同,帮助美国培养少年运动员,酬金为 150 万美元。他的收入不少,但开支更大,入不敷出。由于经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看到了荷兰足球运动的衰退,他的一颗赤子之心重新激发了报国热情。他想到了祖国的荣誉,想到了自己成长的摇篮阿亚克斯队,他在中断 8 年后又回到了阿姆斯特丹,再次穿上了阿亚克斯队球衣,他在阿亚克斯队的两年,表现不错,年轻队员对他仍很尊重。他由原来的前锋改踢前卫,认为这样更符合自己的实际。1983 年秋季,他转入鹿特丹的费耶诺德队,这个队一举夺得全国甲级联赛的冠军。克鲁伊夫东山再起,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老教练米歇尔斯亲自给他发了金鞋奖。克鲁伊夫在沉默了数年之后,再次成为荷兰各家报刊宣传的新闻人物。

克鲁伊夫回国后,发现荷兰足球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青少年的训练方法不对,要求不严。他认为青少年教练应注意抓基础训练,只有让孩子们掌握主动权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他说:“我 15 岁所学的足球是‘冒险’

足球。现在的运动员竟在 5 米内传来传去,真是不可思议⋯⋯那时的教练不

让我们做 5 米左右的短传,鼓励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做一些冒险的尝试。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训练方法。”

克鲁伊夫的意见,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今后,他将更多地以实际行动为青少年树立学习的榜样。应该说,有米歇尔斯这样的老教练掌管帅印,有一大批像克鲁伊夫这样的老运动员作为表率,荷兰足球还是大有希望的。

1984 年 6 月,为庆祝第 10 届世界杯赛 10 周年,在慕尼黑举行了该届冠、

亚军——联邦德国队和荷兰队的表演赛,双方上场队员基本上是 1974 年的原班人马。克鲁伊夫在比赛之前对记者说:“我们重新在这里较量,看谁是真正的世界冠军?”这次荷兰队以 1∶0 获胜,报了一箭之仇,这一球不是别人, 正是克鲁伊夫在 18 米外打进的。他欣喜若狂,向 3 万名观众高举双手,犹如捧起“金杯”示意。对他这个浑身都是球艺,但却未能挤入世界冠军队伍的

人,这大概也是一种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