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萧显为关隘题字

山海关是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成的古代建筑群,整个关城结构严谨,功能明确。

明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与关城相连的角山长城蜿蜒曲折,烽台险峻,风景如画。

山海关关城上的东城箭楼,高高耸立在长城之上,就像一员威武不屈的战将,守卫着整个关城。在这个箭楼上挂有一块长5.9米、宽1.6米的匾额,上历题写着“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

这5个大字笔力苍劲、古朴,有雄视四海之意,又有艺盖八荒的雄风。这个世上罕见的书法出自何人手笔呢?

有人说这5个大字是晋代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写,还有人说是明朝大奸臣严嵩所写。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

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而山海关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前后相差900多年。而严嵩是明代中期人,在他当道时,天下第一关已建成100多年,这时“天下第一关”匾额早已悬挂好多年了。

真正书写“天下第一关”匾额的,其实是明朝34位书法大家之一,山海关的本地人萧显。萧显在1437年出生,少年时勤奋好学,他曾经在山海关附近的一所寺院读过书。1459年,他考中了举人。

1472年,萧显参加殿试,并获得二甲进士。明朝廷任命他为兵科给事中,让他辅助明英宗处理奏章。

萧显在任职期间,一直不肯趋炎附势,表现得耿直刚正,让朝廷的权贵非常嫉恨。后来,明朝廷又派萧显到云南的一个县担任同知,他同样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服。

1488年,萧显又被朝廷派到衢州,也就是后来的浙江衢县当官,任期时对老百姓非常照顾,深得当地百姓拥戴。

1492年,萧显不想当官了,于是给朝廷上疏,乞求回家养老,朝廷批准了他辞职。于是,萧显回到山海关,在城北的角山后面盖了几间房子,过上了隐居生活,并给自己院子起了个名字叫“围春山庄”,院子旁边还建了墨香、荫秀两个亭子。

回到家后的萧显,天天沉醉在诗、书、酒里,自娱自乐了20多年。在这期间,他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时候,山海关“镇东”城楼已经修好100多年了,但一直没有与之相称的匾额。明朝皇帝朱见深亲笔下旨,要在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一来可以为山川日月增辉,二来也可以为大明帝国壮威。

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首先派人攀上东门箭楼,丈量好尺寸,并找了4个出名的木匠,做了一块长5.9米、宽1.6米的巨匾。

望着这个巨匾,兵部主事却不知道让谁来写。这时有一个部下说,能写此匾的人就住在山海关的“围春山庄”,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萧显。并说萧显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样样精通。

第二天,兵部主事携带礼品登门拜访萧显,并说明来意。萧显笑笑说:“我乃赋闲之人,不过练笔养生,实难担此重任。”

兵部主事看到萧显婉言谢绝,连忙躬身揖礼,并说道:“萧大人,您是德高望重的清官,又是远近闻名的写家,书写此匾额非您莫属,如果您今天不答应,我就不走!”

萧显沉思半晌,才勉强应允。不过他也提出了条件:“让我写这块匾,时间恐怕较长,你们不必催我,心急肯定写不好。”

兵部主事见好就收,连连答应:“可以可以,请萧大人看着办就是了。”

兵部主事原以为,就这5个字,即使两天写一个字,10天也写完了。可他回到衙门20多天了,一点信儿也没有,但有言在先,还不能催呢!

兵部主事想来想去,他想了一个办法,就让手下人备了熏鸡、烤鸭、点心和水果等,还派了两名亲信给萧显送去。

到了晚上,送礼的回来禀报说:“萧大人正在练字,书房里贴着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墨宝,桌上地下都是写过的宣纸。”

兵部主事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再等等。这一等,转眼又过去了20多天。兵部主事又着急了,忙又派人把一些绫罗绸缎和一匹骏马给萧大人送去,意思是请萧显快马加鞭。

时间不长,送礼的人回来报告说:“萧大人正在院子里练武功,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镲,技法十分娴熟!”

兵部主事一听,有些莫名其妙。无可奈何,只好说:“再等等吧!”

谁知道一转眼又过去了20多天。兵部主事这回真是沉不住气了,忙让手下人备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给萧显送去。

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大人正在书房里吟诗。”

兵部主事忙问:“萧大人都在吟什么诗?”

手下人赶紧回复:“萧大人在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兵部主事又问:“萧大人收到四宝后怎么说的?”

手下人告诉兵部主事:萧大人看了看礼物说:“回去转告你家大人,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写匾了。”

兵部主事听了这话是又急又气,怎么还要一个月?但也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还得等待。

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第二天,兵部主事就收到快马急报,新任总督三天之后替皇上视察悬挂匾额一事,要求一切事项必须准备停当,不得有误。

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出汗来了,他无奈之下,只能命人抬着巨匾和墨汁,随他来到“围春山庄”里。

兵部主事见到萧显寒暄几句之后,拱手施礼说:“下官今遇急难,务必请萧大人伸手帮助,下官永世不忘。”

萧显忙问其中的原因。兵部主事便把总督要前来视察之事告诉了萧显。萧显听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很无奈地说:“看来今天这匾是非写不可了,写就写罢!”

于是萧显让人把匾靠在墙上,匾下边又垫上几块砖。他亲自从书房取来一支如椽之笔,将笔放在墨汁里润得饱满,在匾前轻踱小步,屏息静气,凝神细息,静观默察,犹如思接千载,视通千里。

只见萧显拿笔就和公孙大娘舞剑一样,把全身力气灌注到胳膊上,再由胳膊灌通到手腕上,直到笔端,起笔像飞燕掠食,落笔如高山堕石,有快有慢,又稳又准,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手随意运,笔与手会,一气呵成,入木三分。

兵部主事在一旁看着,竟然入了迷,心想,练武的讲究“身剑合一”,功夫不到不行,功夫不纯更不行。象萧显这样,身随笔行,笔动身移,也是“身笔合一”呀,这下子可真开眼了。

正看得入迷,就听耳旁有人说:“献丑,令大人见笑了。”

兵部主事抬头一看,萧显汗流满面站在匾前,匾上“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墨迹未干,墨香缕缕,笔遒法足,超然旷绝……

兵部主事见此连忙拱手向萧显道谢,祝贺并称赞说:“萧大人所题此匾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朴而自古,拙而自奇,骨重脉和,浑然天成,真不愧为当代书坛巨擘呀!”

萧显听后又摇头又摆手,带着惋惜的神情说:“兵部大人过奖了。我本想写得更好些。”

“为了这5个字的形体结构,我先用一个月的时间,精研了前代著名书法家的碑帖墨迹;为了增加腕力,我用一个月时间练习兵器,这两步是做到了。”

“可是我想这匾是要悬挂在山海关这座著名雄关上,字体端正有力是不够的,它必须具有神韵,应该骨在肉中,趣在法外。就是说匾上的字应该突破那块木匾,三尺见方的字挂上去让人们从下边一望,是五尺见方或者更大些,既要力透纸背,又要离纸欲飞……为了达到这种地步,我用诵读古人诗词来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可惜呀,这点没能做到!”

兵部主事听了这番话才明白萧显为什么不肯在短期内写匾的原因了。不过他对刚写好的5个大字也是非常满意,连连说:“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传于后世,光照千古啊!”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让士兵挂好匾额,然后又率众官兵在山海关城东门前的“悦心斋”酒楼盛宴款待萧显。说了一会话,喝了一会酒,大家又一起下楼去欣赏匾额。

大家望着箭楼上的新匾,都交口称赞,这时大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下”字少写了一点。众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都在窃窃私语。

这时一个士兵气喘吁吁地跑到大家前面,低头禀报说:“前来替皇上视察匾额的总督已到城外的欢喜岭了!”

众人忙向萧显看去,只见萧显不慌不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萧显命身边的书童端来墨盆,让人从酒楼找来麻团抹布捆好,浸在墨盆当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见方的棉布包好,用尽平生力气,将墨团向“下”字投去,只听“膨”的一声,再看“下”字一笔不缺。

兵部主事和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等大家清醒过来,止不住异口同声地称赞:“萧大人真是巧夺天工啊!”

[旁注]

箭楼 指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箭楼一般在城楼正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

王羲之(303年~361年),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曾经当过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所以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望族,12岁时,父亲就传授笔法,少年向当时的著名女书法家学习书法。以后又博采众长,在书法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誉为“书圣”。

殿试 为我国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进士 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学历”最高的人。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进士名列两榜,所以一般也称“两榜进士”。

篆书 是我国汉语字体之一。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由大篆至隶、楷之间的过渡。

兵部主事 兵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主要是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的最高长官是兵部尚书。主事是兵部里掌管其中一方面的官职,掌管各省的地图、武职官的叙功、核过、赏罚、抚恤以及军旅检阅、考验等各方面事项。

宣纸 亦被称为“千年寿纸”,产于安徽泾县,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具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是我国最能体现艺术风格的书画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文房四宝 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的物品也常有变化,有的朝代特指笔、墨、纸、砚中的某个品种。

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在唐朝宫廷里舞剑舞得最好的人。她善于舞剑,舞姿精彩绝伦,所有人看了之后都为之倾倒。她善于创新,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又自己独创了很多种剑舞。

碑帖 “碑”主要指汉、魏、唐时期刻的碑文,按照类型来分,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是指读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古代碑石上的字都是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叫做“拓本”,通常也称为“碑”。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

总督 明清时期的地方军政大员。又叫总制。接着职责不同,又分为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称呼,地方总督多是因为边防任务而设,以管理地区军务为主。

[阅读链接]

传说在重修山海关时,主持工程的知府一时找不到写匾额的人,心里十分着急。有人推荐了一位秀才。可是,因为这个秀才家里非常穷,知府便有些瞧不上他。这个秀才听说此事后,就决定以后不帮知府题字。

不久,重修山海关的工程完工,只等写匾额了。知府便把秀才的几位朋友请来,要他们轮流去请秀才帮忙写饭店招牌。一人写“天天饭店”,另一人写“下榻佳处”,让大家暗中把“天下第一关”几个字藏在招牌里面,到时候再剪出来拼在一起就行了。

秀才不知是计,就帮朋友们写了招牌,可当他写到最后一块带有“关”字的招牌时,突然想到了知府的计谋,便再也不帮大家写字了。

最后,知府只好另外请了一个人写了“关”字。

但这最后一个字的样子,远看还可以,近看就明显配不上前面几个字。为此,山海关匾额就流传下“远看山海关,近看山海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