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娘子关得以重建

历史上,著名的娘子关同其他关隘一样,也是屡毁屡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明代的嘉靖年间。

当时,明朝的国都是北京城。此时,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屡入山西,时刻向东威胁着明朝京畿大门。这时,苦心经营的娘子关已不再是为了防东,而是为了防西,即防止敌人从山西经井陉侵入京畿。

为此,明代把宋朝命名的承天寨改为承天镇,并正式使用娘子关之名。

明嘉靖年间,明朝正是大力修建“九边十三镇”防御体系的时期,到1542年时,修筑大军正是修筑昌平镇防御的阶段,而娘子关城堡便也属于昌平镇管辖的内边防御之内,为此,在这一年,娘子关城堡便顺利的得以重建。

重建的娘子关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谷,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关隘依山傍水,居高临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这座著名的娘子关城堡一直保存到后来,城堡有东、南关门两座以及长650米的城墙。

城堡的东城门是砖券城门,也就是门洞,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5个字。

东城门的上面有一个平台,是为检阅士兵、瞭望敌情而修建。后来,人们在平台上修起城楼。城楼蔚为壮观。站在城楼上,关外著名的燕赵古道,蜿蜒起伏,尽收眼底。

城堡的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面是砖券,上面是门楼,门楼复檐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

整座南城门雄伟高大,气势壮观。城楼建于门洞之上。城门上的“宿将楼”依然巍然屹立,便是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在门洞上方,刻着“京畿藩屏”4个大字,显示着娘子关在战略防御上的重要性。

此外,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风貌。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户”后裔。

在娘子关城堡的两翼,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这里的长城依山势蜿蜒,和娘子关浑然一体,甚是壮观。

当年,这座城堡修成后,明朝朝廷又专设守备力量,让娘子关易守难攻,使敌军不敢轻易向此处进犯,从而保卫了明京畿南部的一时安定。

另外,在娘子关,除了这座著名的城堡和城墙,在娘子关的关下,还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娘子关村庄,村内村民顺水而居,房舍多为石头垒砌,每间房屋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在这个村落里,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村中的妇女在各自家门口洗衣洗菜。水从石槽流过,又淌进一个个阶梯式的圆形石臼,之后不知在什么地方消失了。

村里人打开院内的井盖,弯下腰就能从里面拎起一桶荡着水花的河水。有的村民在自家的院中修建小桥自娱自乐,让溪水沿着院子转。

在村里的普通人家,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头顶上葡萄架,桥边石桌石凳,夜晚有流淌的水声相伴,观花赏月,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

水给了村子灵气,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间美景。位于村东的葡萄院是最具代表性的水上人家之一,因院内种有一棵树龄超过70年的葡萄树而得名,苇泽关泉水从小院中流过。

每到盛夏,小院内上有浓浓的绿荫,下有清澈的泉水,再加上精制的石凳、假山、小桥,共同构成了一派宜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娘子关村中有24台大石磨,很远就能听到大石磨轰隆隆的响声。在河水的推动下,大石磨日夜不停地转动。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赶着牲口来村里磨米磨面。

同时,村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水动石磨,加工粮食根本不用出户,更少了一份推碾转磨的辛苦。为了便于寻找,各家的大门上都刻有一号磨、二号磨……根据磨的编号寻找人,准能顺利找到。

穿过娘子关村的是一条古时称为“兴隆街”的明清古道。从古道那些依旧保持古风古韵的民居建筑和青石板路上的坑洼,仍能读出它久远的历史。

精明的娘子关村人靠着24台大磨加工粮食,沿街开店设铺,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买卖人家的门楣写有“招财进宝”“财源茂盛”等吉祥话。词句通俗易懂,透着一份朴实,这正是晋中生意人的特点。

娘子关村的民居虽说都是石头垒砌,但从宽窄、大小、高低、先后上,还是能够分出各家的财力。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数是商贾后代,也有守关将士的后代,故此留下了胡、杨、马等几个大姓。

其中,胡家的祖宅远非相邻的民居可比。它门楼宽大,护墙石块上雕有各种吉祥图案,门前的一对石狮非常气派。这所宅院没有山西有钱人家民宅那样的宽阔,但照壁、耳房、厢房等一应俱全,尤其是砖雕更加精美、细腻。

[旁注]

九边十三镇 “九边”特指明代先后设置于北边地区的9个重要军镇,它们所组成的防线直面北方各少数民族,对保卫京畿及内陆地区起着重要作用。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是为九边。加上“密云、昌平、永平、易州”等四镇,共十三镇。

直隶 指旧省名。宋制,地方行政机构以州令用劲,其直属京师者称直隶。元不属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县,亦称直隶。明、清不属府而直属布政司的州称直隶州。特指今河北省。

军户 即为我国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东晋、南北朝时,士兵及家属的户籍隶于军府,称为军户。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北魏军户亦有用俘虏充当的。宋朝将应募充军的人户称为军户,军士年老退伍后除籍。军户制度在元、明两朝最为完备。

石磨 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在古代,我国古人对粮食加工,刚开始是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我国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门楣 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作。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场上的身份,也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

照壁 是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阅读链接]

娘子关作为战略要地,只要华北有事,就为兵家所必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期,娘子关曾再度发挥防守的作用。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后,原来急想从平型关侵入山西占领太原,不料受到八路军的沉重打击。

三年后,八路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娘子关也曾成为战场。当时,晋察冀军区派10个团兵力击破日军占领的正太线,破坏重点为娘子关至平定路段。八路军主力攻入娘子关,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娘子关的军事意义退居其次,旅游价值开始突显。在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这座著名的军事要塞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