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也是开启智力的钥匙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书画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抗老延寿的好方法。不仅如此,习书学画还是开发智力的一项措施。近年来,我国兴起了少儿书画热,实践证明,学习书画不仅能培养和发现这方面的人才,而且对提高儿童智力有切实的效果。
无论书法还是画画,都是观察能力的锻炼。学书法,首先要临帖,从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而临帖就必须将每位书法家的特点掌握准确,柳体、颜体、魏碑、汉隶、甲骨、钟鼎、小篆的区别与联系,章法的布局,笔法的微妙,都要观察仔细,不仅要烂熟于心,而且要“透入肝膈”。作画更需要细微的观察力。我国的国画,对“神似”的要求甚于“形似”,这就不限于“画龙像龙,画虎像虎”了。如此之高的要求,需要对被画对象进行“深入骨髓”的观察。中国很多名画家一生中只以画一种东西而扬名,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黄胄的小毛驴,陈大羽画的大公鸡⋯⋯这些名家对各自所画的动物都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因此才能信手落笔,妙趣自生,一般说来,精于书画的人,观察力都是很强的。
书画实践又是激发创造能力的一种运动。要想成为知名的书画家,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创新,自成一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书画界都知道,凡作画只能沿袭他人巢臼的,最多也只能成为一个“摹匠”;而模仿名家书法,写得再好也只是“奴书”。因此,凡学书、学画,只要一入门, 都要致力于创新;而创新,就必须调动全部智力,在运用智力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智力器官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书画实践,也是一种激发灵感的实践。大凡著名书画家在创造作品前, 都要给自己创造“笔兴”产生的条件,如凝神静思,焚香沐浴,或饮酒,或吟诗,或操琴,待情绪调动起来,“笔兴”大发,才能“鬼使神差”,创作出佳品来。所谓的“笔兴”,实际上就是一种灵感过程。
如长期接受作书做画时的这种激发灵感实践,其灵感思维自然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当然,练习书画也有讲究,对少儿更应讲究方法。其中,培养兴趣,合理辅导,控制时间,是一般的要求。此外,对提高智力来说,如左右手交替练习书画,似更好,因为这不仅能益智,也有助于提高书画水平。从对书、画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益智效果来看,可以行、草书和楷、隶书交替练习(在入门之后);工笔画与写意画交替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