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歌辞总集——乐府诗集

那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正在全国推行新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变法运动。

当时在文学上,王安石对源于先秦传统的“声依永”的诗乐结合模式大力维护。在浙江做官的郭茂倩,很赞成王安石的文学观点,为了支持王安石,郭茂倩便开始编辑《乐府诗集》。郭茂倩也想通过编辑《乐府诗集》,总结汉代至唐代礼乐文化的发展,为当时的礼乐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共100卷,他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12个门类,辑录了宋代以前音乐文学作品共5000多首。

在这12大类中,郭茂倩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收集的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乐府诗集》中,郭茂倩把历代歌曲按不同的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都散存于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郭茂倩则把这些收在杂歌谣辞一类中。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在《乐府诗集》中,郭茂倩还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在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就比如说,《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模仿作品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的诗。

曹操等的模仿作品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为了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首先记录了古辞,然后再记录曹操等人的模仿作品,这样就可以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是依据古辞的曲调而作的新辞。郭茂倩还把后来人们各种模仿《陌上桑》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

郭茂倩还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让人们看到同一曲调也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在《乐府诗集》中,郭茂倩还对一些虽然已经亡佚的古辞,但是,这种古辞的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他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最早的作品就只有鲍照的模仿作品,但郭茂倩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中。郭茂倩还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所述,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还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郭茂倩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还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后来已经散失的著作,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是继《诗经》的《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也是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诗歌总集。《乐府诗集》保存了丰富的乐府诗,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

[旁注]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主张文道合一,他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要为社会服务。他的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作品集为《临川先生文集》。

清商曲 声调比较清越的乐府歌曲名,是汉魏六朝的乐府音乐,歌词就是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清商曲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6类,前3类保存了部分南朝民歌。

相和歌 在战国秦汉之际,楚地的民间音乐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后来,汉高祖刘邦非常喜欢这种音乐,因而在宫廷里开始盛行,并逐渐形成一种流行音乐“相和歌”。相和歌的特点是唱歌的人自己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

梁鼓角 横吹曲“横吹曲”原来是汉代时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到了北朝时期的成为地方乐歌。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横吹曲”等这些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阅读链接]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乐府诗集》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水调歌》,郭茂倩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作的,而《乐府诗集》所收录的“唐曲”并没有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大概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其中“入破”第二首是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