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挂图的编绘

学习地理不能离开地图,教师在讲解地理课时不能没有教学挂图。即使学生备有桌上地图,亦不能代替教学挂图的作用。教师使用大挂图讲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课堂秩序,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讲授的内容。教学挂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

一、教学挂图的功用和特点

教学挂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一般参考用的挂图有所不同。一般参考用的挂图,内容往往较多,阅读时多与图面保持较近的距离。而教学挂图是专门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它必须使全班学生基本上能看清地图的主要内容。为此,对教学挂图的图幅大小、内容、符号及整饰均有其特定的要求。

一般说来,地图幅面的大小,决定于制图区域的大小和地图的比例尺。而教学挂图幅面的大小,还取决于课堂上使用是否方便。图幅太小将使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图上的内容,图幅太大则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一般挂图以 1 至 2 张胶版纸的大小为宜。

教学挂图的内容要简明、突出。地面上地理事物很多,在一般地图上是选取重要的加以表示,而对于教学挂图,则是要针对教学需要,选择最重要的加以表示。为了使在一定距离处看清图上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图上的重要事物突出地表现出来。制图时应尽量避免用复合图的形式把很多内容叠绘在一幅图上。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挂图不仅供教师讲课用,而且还要供学生在它的旁边准备功课,回答教师的提问,以及解决地理作业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学挂图上应该把那些必须在远距离观察的内容置于地图的第一层平面,即用较粗大的线划符号和鲜明的色彩表示;而将那些详细的、供近处观察的内容,置于第二层平面,即用较细小的线划符号和浅淡的色彩表示。

教学挂图上的注记应首先选取教科书中提到的名称,其次再补充选取一些对说明区域地理特征有重要意义的名称。注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大。注记过多、过大,势必压盖其他线划符号,影响图面的清晰度。所以,一般不能要求坐在后排的学生看清图上的注记,只要求注记与其相应符号的大小相称,教师在近处能够看清楚就可以了。

教学挂图形式要美观,因此它的整饰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挂图的明显性、表现力以及在一定距离内的易读性,都取决于整饰质量。教学挂图的色彩应鲜明而协调,线划符号应能明确地表示出处于不同层面的内容。对于外图廓的作用也不应忽视,在教学挂图上采取宽阔的外图廓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地图的内容上。

二、教学挂图的编绘

课堂教学常用的大挂图有两种:一种是由专门的制图机构编绘和出版的;另一种是教师自己绘制的。教师经常需要自制教学挂图,这是因为专门制图机构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图种,同时,教师对于教学中运用哪些地图,以及如何运用,常有自己的见解,因此需要自己编绘一些地图。

自制的教学挂图,一般都是专题地图,它的内容可分为底图内容和专题

内容两部分。

底图的作用在于标明制图区域的范围和专题要素的分布位置。标明制图区域范围的是境界线;标明地理现象绝对位置的是经纬线;标明事物相对位置的主要是河流、湖泊和居民点。因此底图内容需要有经纬线、境界线和足以帮助判明事物相对位置的河、湖以及居民点等。至于其他地理要素,例如交通线、地形等要素,则由地图的主题来决定。

教学挂图上的经纬网格不必太密,它不是地图的重要内容,一般用细线表示。河流、湖泊和居民点等的选取,要以能把制图范围内最主要的、起控制作用的表示出来,而又不影响专题要素的表示为原则。专题要素部分,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

编绘教学挂图可分两个主要步骤,即挂图的编制和挂图的整饰。编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完成用铅笔画出来的手稿图;整饰是指用各种绘图工具和颜色把整个手稿图画成清晰、整洁而美观的挂图。

(一)挂图的编制

编制一幅教学挂图的手稿图,需要经过收集资料和设计、绘制底图、编绘专题内容等几个过程。

1.收集资料和设计针对自编挂图的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包括制图区域的各种挂图、地图册和教科书插图,各种报刊上的有关资料。通常以教科书插图和同一地区的教学挂图及一般挂图作为主要资料。例如要编制一幅我国陆上交通分布图,可以利用正式出版的我国政区挂图作为主要资料,同时收集报刊上登载的新通行的陆上交通资料加以补充。

资料收集齐全后,即可进行设计,确定采用什么方法表示专题现象,如果要显示数量差异时,则应考虑分成几个等级,如何分级;确定表示专题现象的符号图形、大小和颜色;选取哪些底图要素等等。将设计的结果在小型的空白图上绘成样图,以便检查设计是否合理、恰当。最好再写一个简要的设计书,说明编制的步骤和整饰时的作业程序。

设计时要把图例表、比例尺、图名、各种要素的注记等安排在图面的恰当位置处。安排图例表时,要把表示专题内容的各种符号及其说明,按大小和排列的顺序用铅笔画在图例框中。图名和注记要按字体的大小画出方框。 2.绘制底图自制教学挂图的底图,一般是描绘或放大现有地图中所需要

的地理要素而成。如果现有的地图与自制教学挂图的比例尺相同,则可以在透明描图桌上描绘。如果现有的地图比例尺较小,则需要进行放大。现有地图比例尺与准备自制的挂图比例尺愈接近,放大的效果愈好。放大地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网格法这是一种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最简单的方法。首先在选用的原图上用铅笔画出适当密度的网格,同时在图纸上按照所需放大的比例,画出数目相同的网格,并把原图与图纸上的网格依次编号,然后把原图上各格内的线划和符号,根据需要在绘图纸的相应网格内描绘出来(图 7-1),就构成了放大的地图。

网格的密度取决于地图内容的复杂程度和要求的精确程度。内容复杂, 精度要求较高,则网格密度应大些: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则网格的密度可以小些,但要以便于转绘为原则。

在每个网格内转绘地理事物时,首先应确定其与网格边的交点,然后在网格内标定地理事物特征点的位置,根据这些已知点描绘地理事物。

应用网格法放大地图时,采用比例规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精度。比例规由两片等长的金属片组成(图 7-2),其上下两方各有两只针脚,中有轴钮可以沿滑槽移动。比例规张开时,由此可知,移动 O 点就可以调节 ab 与 AB 的比例。在比例规的滑槽旁有刻度,用以指示这种比例关系。

ab =

AB

Oa = Ob OA OB

使用比例规放大地图时,将 O 点置于符合放大比例的位置上,用跨度小的一端从原图上量出网格边上的交点,然后用跨度大的一端转移到绘图纸的相应网格边上。位于网格中间的特征点,可以由网格的两个顶点用交会法确定其位置。

如果原图的经纬线网格中的经线或纬线是直线,例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或伪圆柱投影,在放大这种地图时,可以先放大经纬线网格,然后按照经纬线网格转绘地理要素。放大经纬线网格的方法是:先在图纸上按放大比例画出内图廓;如果原图上的经线为直线,则把原图南、北图廓上各经线的所在点转移到图纸的南、北图廓上,用直尺连接相同经度的点画出各条经线; 再在各条经线上确定各条纬线与该经线的交点位置,连结相同纬度的点,画出各条纬线。如果原图上的纬线是直线,则需先在东、西内图廓上确定各条纬线的位置,连结相同纬度的各点画出各条纬线;再在各条纬线上确定各条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位置,连结同经度的各点,画出各条经线。

此外,在已经画好了的底图上,如果局部地区需要补充新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在另一种不同投影的地图上时,可根据两张图上共有的一些控制点

(例如居民点)组成的网格来转绘。例如图 7-3 是由六个居民点组成四个连续的三角形,将每个三角形又进行加密,而后根据相应的梯形转绘水系的例子。

  1. 缩放仪法缩放仪虽有不同的式样,但它们放大(或缩小)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根据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关系制成的。

图 7-4 是一种悬式缩放仪,系由四条金属杆组成的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其中除 PC 杆外,其他 PE、BD、Ca 三个杆上都刻有毫米分划。在 B、A、D 附装的小套杆处附有指标,并有制动和微动螺旋,使 BD 杆可以沿 PE 和Ca 杆平行移动。BD 杆上装有描针 A,可沿杆移动,使描针对准杆上某一分划。在 Ca 杆末端装有铅笔 a。P 点为极点,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顶端有两根细铁丝,用以悬平缩放仪的金属杆。放大地图时,将原图放在描针 A 下,绘图纸放在铅笔 a 下,手持描针使其沿原图上的线划行进,在 a 处的铅笔就随描针而移动,在绘图纸上画出放大的图形。由铅笔到描针有一条线相连,利用这条线控制铅笔,使其在需要绘图时能于纸上自由滑动,不需要绘图时则抬起。

使用缩放仪时,必须使 BD 杆平行于 PC 杆;并且使 A 位于 Pa 直线上。为此,需要移动 B、A、D 三处的小套杆,使其都准确地位于要求放大的比例分划线上。下面讲怎样确定 B、A、D 三处小套杆的位置。

由图 7-5 可知,PC∥BD,PC=BD,PB=CD,A 位于 Pa 直线上,因而△PAB

∽△PaC,故

PA = PB = BA = BA = CD

Pa Ca PC BD Ca

假如 A 点移动到 A’处,a 点移动到 a’处,则

AA' = BA = CD

aa' BD Ca

这就是缩放的比例,根据缩放的比例,可以求出 B、A、D 三点所应在的位置。上式可写成

BA = AA' PC

aa'

式中 BA(即所谓缩放仪的位置)的长度就是 A 处小套杆应指的分划处,PC

为缩放仪的杆长, AA' 是原图上的直线长度与放大后相应的直线长度之比。

aa'

例如,缩放仪杆长 960 毫米,原图比例尺为 1∶300 万,放大为 1∶150 万,求缩放仪的位置。

1

BA = 3000000 • 960mm = 480mm 1

1500000

即当放大的比例为 2 时,B、A、D 三处的指标均应在 480 毫米分划处。

利用缩放仪也可以把原图缩小。缩小时则要把描针和铅笔、原图和绘图纸互相调换位置。

  1. 幻灯放大法在放大倍数较大而要求精度不高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图7-6 为一种反射式幻灯机,它可以直接把书刊上的地图放映出来。光线照射放在 C 处的地图,通过倾斜 45°的平面镜(E),折向镜头(F),然后放映到远处固定于墙壁的绘图纸上,用铅笔把绘图纸上的图形描绘下来,就成为放大了的地图。地图放大的倍数是放大后图形的长度与原图长度之比。

3.编绘专题内容需要绘制在挂图上的专题内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选作底图的地图资料上具有这种专题要素时,可以从原图上将其选取出来作为挂图的主题加以突出显示。例如前面提到的,利用我国政区图作为编制陆上交通图的底图资料时,就可以将政区图上原有的陆上交通线,在绘制底图的同时画出来。另一种是专题内容不在底图上,而在其他地图上,或是利用统计资料整理出来的成果,则要设法把它们转绘到底图上去。如果是定位符号, 例如工业中心点,则在绘制底图时,即把这些工业中心的居民点位置在底图上标出;如果是线状符号,则在底图上确定线条转折点的位置,然后连接成线;如果是面状分布的专题现象,其分布范围是由封闭曲线构成的,则可按照转绘线状符号的方法进行。转绘转折点时可以用网格法进行,即以几个居民点或经纬线网作为控制,用比例规或直尺转绘,也可用目估法进行。

专题要素的位置确定以后,即可按设计的符号尺寸绘制。

(二)挂图的整饰

整饰原稿图,要先着底色,然后画各种符号,书写注记,最后画图廓。

在地图上大面积普染颜色,一般多采用水彩颜料。着色之前,先用清水润湿需要着色的区域,待稍干后再行着色,这样可以使图面色彩比较均匀。着色时,从区域的左上角开始,沿着上方的边缘向右轻轻移动彩笔,到右边界限后,彩笔不要停顿,立即向相反方向移动,如此进行直到下方边缘为止

(图 7-7)。着色完毕后,应将图面上多余的颜色赶到狭窄的角落,用干净毛笔将其吸去。如果需要较浓的颜色,最好用相同的淡色分几次普染,即涂完一次,晾干后,再涂下一次,直到颜色达到要求为止。

清绘底图要素时,一般是先画河流,然后画居民点、交通线和表示制图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在一般小比例尺地图上,居民点多用不同形式的空心圆圈表示。在教学挂图上,若采用实心小圆作为居民地的符号,则更便于在远距离辨清。

为了明确地表现出制图区域的范围,可以在制图区域的边界线外缘画上由深到浅的几条色带,或是把制图区与非制图区普染两种不同的底色加以区分。选用普染底色时,应该注意,制图区的底色要浅淡,非制图区不宜采用过于明快、艳丽的色彩,以免喧宾夺主。如果专题内容多,符号比较稠密, 或者符号的颜色多样,则制图区内以不染底色为好。

用广告颜料绘画专题内容的线划和符号,比较醒目突出。如果符号间有重叠部分,上层符号的边缘往往需要留出一线空白。对于图例表中的各种彩色符号,必须在画相应的专题内容时同时着色,以保证图例表中各种符号的颜色与地图中相应的颜色一致。

注记要注意工整。外图廓是用来装饰地图的,应使其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