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邯郸破敌

国共两党于 1945 年 10 月 10 日签订了和平协定。“双十协定”的签订, 标志着我党我军同国民党反动派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然而,国民党不但丝毫没有执行“协定”的诚意,反而在协定墨迹末干之时,就以 14 个军分 3 路沿平汉、同蒲、津浦 3 条铁路向华北解放区突贯进击,其势汹汹,大有一口吞掉我华北解放区之势。

一时间,华北平原上铺天遮地都是国民党的军队,土路上,人嘶马叫, 尘土飞扬;铁路上,气笛长鸣,一列列军车满载着国民党兵和各种军用物资, 向我华北解放区杀奔而来。企图控制铁路,发挥美国现代化装备的优势,割裂我各解放区的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或山地,以便于各个歼灭。

这 3 路进犯军,以平汉路的为主。其首要的目标,是夺取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

向平汉路进犯的敌人都是原西北军的底子,军官较有军事素养和战斗经验,统驭力强;士兵久经训练,在国民党军队中算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在装备上火力重于突击,其 30 军是半机械化部队。他们善于阵地战,特别长于工事构筑和固守,但缺乏机动和反攻击精神,尤其不善于运动战。在野战中, 惯于以正面部队巩固阵地、钳制对方,以有力部队施行一翼或两翼包围,或以优势火力给对方以有力的杀伤。装备虽较先进但比较笨重,行动迟缓,互相间的协同和支援也较差,对后方顾虑多,怕我军抄他的后路。由于官兵打

仗目的不明确,所以多怕死、不善于白刃格斗,最怕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打遭遇战和夜间战斗。

此时,刘伯承、邓小平在山西指挥上党战役后,尚未返回邯郸。邯郸前线只有杨得志、苏振华所部不到 2 万人组成的第十纵队。敌我兵力是五比一。

刘伯承用征询的口气对邓小平说: “根据敌我态势和地形条件,我们可以把战场选择在平汉线东侧滏阳河

以南、漳河以北的河套里。这里是多沙地带,不好挖工事,无坚可守,北有滏阳河可挡住敌人进路,南有漳河可阻断其退路,可以把敌人的长处转化为短处,使我军能够避其长击其短。我军东西有纵深的根据地和广大人民的支援,可以叫杨得志他们利用滏阳河、漳河间的横幅地带向敌人实施钳形攻击。

一向沉稳的邓政委听后,不禁一拍大腿,高声说:“好,咱们想到一块去了,就叫杨得志他们这样干。”

很快,杨苏首长收到了刘、邓首长签发的《关于平汉路作战部署给一、二纵队首长的指示》。指示明确要求 1 纵要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顶着北犯之敌。

  1. 月 14 日,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指挥第一梯队从新乡出发,沿铁路及其东侧向石家庄方向大摇大摆前进,气势汹汹的杀奔而来。由于前进中未遇我主力,速度较快。10 月 20 日敌军先头部队北渡漳河,占领邺镇、丰乐镇等处,掩护架桥。

站在漳河岸边,马法五以胜利者的姿态,得意地笑了。

严峻的现实提醒杨得志、苏振华,l 纵要完成刘、邓首长赋予的光荣任务,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一个困难,是部队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杨得志由延安重返冀鲁豫后,中央曾指示冀鲁豫部队精兵轻装,准备进军东北。根据这一指示,冀鲁豫部队从党内到党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动员和教育。由于考虑到开赴东北后可以收缴日军的武器装备,因此,把原有的迫击炮、重机枪和一部分轻武器移交给了兄弟部队,有的建制连只留了 4 挺轻机枪和三分之二的步枪。而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却接到了参加平汉战役的命令。从准备远征东北到留下就地参战,思想的弯子可以转,但移交兄弟部队的武器却不可能索回了。

再一个困难,是面临重兵强敌的攻击。

敌 3 个军中,鲁崇义的 30 军是半美械化装备;马法五的 40 军可以打近战,还能拼手榴弹,这在国民党军队中是不多见的;高树勋的新八军战斗力也不弱。

时值 10 月,田野里可利用的隐蔽物极少,漳河两岸又是一马平川,多系沙土地质,构筑工事极难。没有相应的工事,要想在大平原上狙击这么多装备精良的敌人,便意味着要准备作出巨大的牺牲。

在这种态势下要迟滞敌人的进攻,等待兄弟部队赶到聚而歼之,恶战苦战是少不了的。纵队党委决定,把所有的困难向部队讲清楚,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研究落实刘、邓首长关于 1 纵指挥要果断,行动要灵活,狙击要坚决的指示,千方百计地迟滞敌人的行动。

敌人主力北渡漳河后,很快占据了距邯郸只百余华里的磁县,与他们原先盘踞的临漳、成安、肥乡等地形成对邯郸的扇面形包围圈,并齐头向邯郸逼进。形势既紧张又严重。

1 纵的作战会议,正在 1 纵驻地、邯郸南边的小堤村进行着。杨得志首

先讲话:

“邯郸是一座古城,春秋战国时为赵国的国都。那时的赵国,东临燕、齐,西接秦国,南连韩、魏,北迫匈奴,‘数拒四方之敌’,被称为‘四战之国’。到了近代人们又称它为‘四战之地’其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敌对双方都志在必得。”

“我们 1 纵此时也处在‘四战之地’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因为从我们这个地区看,北可同晋察冀部队共同抗敌,南可与中原部队相接,东可协同华东部队作战,西可配合陕甘部队对敌,既处于‘四战之地’,又要担负起“四战之军”的重大使命。”

这时,苏振华政委接上来说: “邯郸北面不远处有个唤黄梁梦的小村。据说,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

传奇中,山东卢生大作“黄梁一梦”就在这个地方。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吗?” 旅团长们大多是工农出身,大多数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

苏振华接着说: “这个典故讲的是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到了一位道士,他给卢生一个枕

头,卢生枕在上面睡着。这时,店主人刚蒸上一锅黄米饭,卢生梦见自己做了大官,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一觉醒来,黄米饭还没有做熟。”

讲到这里,苏振华提高了声调说: “蒋介石也在做着黄梁梦,正梦想在邯郸取胜,维持其反动统治,我们

要打破他的美梦”。

苏振华讲完,杨得志具体布置战斗:

面对强敌,全面阻击的办法显然不行,节节阻击,我伤亡必大,且会助长敌人气焰,所以,纵队决定首先以小部分部队出其不意地奔袭敌人先头部队,能歼则歼,不能歼则消耗和杀伤敌人一部分,然后即撤出战斗,另寻战机。虽然奔袭过去,有时扑空,有时因敌人过于集中难以在短时内取胜,有时打上了要撤出来却相当困难,部队的体力会消耗很大,但可以取得减缓敌人前进速度的效果,为大部队赶至邯郸以南的屯庄、崔曲、小堤等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争取了时间。”

敌人依仗人员和武器的优势,不惜一切代价地往北推进。鲁崇义的 30

军越过高树勋的新 8 军和马法五的 40 军,进占了滏阳河东侧距邯郸只有 30 多里路的马头、高母营以南地区,其先头主力部队向我崔曲、小堤一线急进。

崔曲距邯郸只十几里地,小堤一带是我 1 纵及所属 3 个旅的指挥所的所在地。这一带村庄比较绸密,群众为了防沙,在村与村之间的沙窝地里,种植了不少杨树、枣树和梨、桃、杏树,构成了自然的屏障,为我军阻击敌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1 纵的几位负责人都清楚,这里可以说是我军保卫邯郸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万一被敌人突破,就等于敞开了邯郸的大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纵队决定把 1 旅放在崔曲一线。1 旅决定拿他们的主力 7 团放在有二三

百户人家的崔曲村。杨得志向 1 旅旅长杨俊生、政治委员邓存伦交代完任务后,说:

“崔曲到邯郸的距离你们是清楚的。部队边打边转移,体力消耗大,减员不少,但是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边。实话对你们说,我们并不是一点也不担心呀!”

杨、邓二位当然明白杨得志的意思,他们对视了一下,没有讲话。过了

一会,杨俊生才说:“2 旅和 3 旅的担子也不轻,至于我们 1 旅,”他停下来看了看邓存伦,接着说:“司令员是了解的,信任的。”

说罢,2 人严肃地向杨得志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杨得志站在门口,但见两位他十分心爱的战将,跨上战马,猛抽几鞭, 战马长嘶一声,很快就消失在沙土飞扬的小道上⋯⋯

敌人很狡猾。他们 3 个军全部渡过漳河后,让原来突出在前面的 30 军留

在原地,40 军和新 8 军一部则继续往北推进。以 40 军 106 师为主,直扑我

军 1 旅 7 团防守的崔曲,并发起连续的攻击。这时 7 团的工事并没有完全筑

好。敌 106 师师长李振清,外号叫李铁头,经常赤膊上阵,是一个亡命之徒。

上午 10 时,敌 106 师猛攻 7 团阵地不能得逞,敌师长李铁头气得哇哇直叫,只见他扒掉上衣,光着膀子,紧了紧腰带,从卫士手中夺过冲锋枪,“哒哒哒”朝天射上一梭子,大喊一声“跟我来!”带着全师人马,又向我 4 团扼守的夹堤、6 团扼守的小堤阵地冲来。

1 旅指挥员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地,终不能得

逞。战至下午 2 时,敌人仅占领了 6 团阵地侧翼小堤西北角一个地堡和南大屯东南角土窑。

25 日上午,敌集团由南北文庄向 6 团小堤阵地猛烈攻击未得逞,下午 2 时又向 7 团赵庄阵地猛攻。敌集团分别向我 7、6 团阵地轮番攻击失败后,即采取偷袭手段,于 25 日下午 6 时,利用黄昏时的暮色作掩护,以新 8 军一部兵力迂回攻击屯庄,同时以 106 师两个团集中向我第 4、7 团阵地接合部夹堤、崔曲之间发起猛攻。

此时,天色昏暗,刮起大风,风沙障眼,与敌战至晚 9 时,敌约一个团

从夹堤、崔曲间 3 华里正面的野地突开一个口子,对扼守屯庄的 7 团 2 营进行了迂回包围。接着,敌后续部队蜂拥而至,一部敌兵迂回到夹堤西北侧背。

我 4 团根据当面敌情,即以 1 营 1 连出击,因西北侧未作工事,出击中

1 连伤亡过大,撤下来时,敌乘机猛攻,1 营力不能支,遂撤至夹堤东半部与敌坚决对峙,夹堤阵地西端即被敌占领。

这样,坚守崔曲阵地的 7 团 3 营便处于东、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 情况紧急,1 旅旅长杨俊生立即拿起电话,大声命令 7 团团长李程、3

营教导员周涤民带领 7 连和 9 连于傍晚从崔曲北面绕到屯庄,前去接应 2 营。

3 营抵屯庄一侧,见屯庄以及北面小村均已被敌人占领。村内到处点起火堆,敌士兵三五成群连夜伐树,抢筑工事。3 营正准备转移返回崔曲报告, 半路上恰遇 2 营教导员张喜登及 6 连长苏丕祯等率部队突出重围,即同返崔曲。

7 团与敌竟日血战,伤亡消耗较大,又处于被敌夹击的险境,为保存战斗力,以再给敌人坚决反击,奉命撤出崔曲至夹堤东半部,继续与敌对峙。午夜前,敌 106 师占领崔曲,其前出部队进至沙口、南泊村。敌先头部

队北距邯郸已仅 12 华里了。

在崔曲的一所平顶房子上,敌师长李振清手持望远镜,正在观察战场形势,他以胜利者的姿态,用脚跺着房顶,望着身旁的参谋长,得意忘形地说:

“我的脚下,就是共军的阵地,他们常自称是铜墙铁壁,我李铁头也要把他撞碎。”

李振清很有些踌躇满志了。

的确,对于我 1 纵来说,形势是极为严重的。敌集团若突破我 1 旅最后

抗击线,将由邯郸至高邑间 300 华里的无设防区长驱直入,与南援之敌第 16 军会合,我军整个战役计划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落空。

在纵队指挥所里,杨得志已有两个小时没有接到 1 旅指挥所的战况通报。

“是不是找一下杨俊生他们?”苏振华问杨得志。杨得志摇了摇头,说:

“有情况他们会报告的。现在可以肯定,7 团的伤亡一定很大了。是不是考虑把 3 旅拿上去?”

正在这时,参谋进来报告说,1 旅报告,他们和 7 团的电话中断了,现在正派人去联系。杨得志虽然预感到崔曲很可能已经被敌人突破,但是话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对参谋长卢绍武说:

“通知各旅旅长和政治委员,火速到纵队来开会。”

3 个旅的干部汗淋淋地赶到纵队指挥所的时候,看到杨得志,苏振华紧绷着脸,情绪都有些紧张。他们满身的硝烟尘土,只几天没见面,人们好像突然变了样子。邓存伦进门来,抓起一只碗,一连喝了两碗水,激动地对杨得志说:

“7 团打得很苦,我见到了团的干部,副团长徐中禹哭了。战士们要求领导上信任他们,他们一定会把崔曲夺回来!”

各旅的领导简要汇报了各自的情况后,杨得志缓慢而有力地说:

“1 旅撤出了崔曲,仗打得很苦,也打得很好,同志们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现在的问题是必须按照刘、邓首长的指示,不能让敌人再进一步。大家还记得中央的指示吗?平汉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要!一旦敌人突进邯郸,刘、邓首长的整个战役计划就会被打乱。我们 1 纵将无法交代。办法只有一个:明天拂晓前把崔曲夺回来!管他什么李铁头、李钢头,都要把他砸烂!”

杨得志提出夺取崔曲的兵力部署和打法后,苏振华政委说: “今天的会议就是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 1 纵必须完成刘、邓首长的战

略意图,现在兄弟部队正从山西往这里赶。我们一定要顶住敌人,只许胜, 不许败!”

“对!”杨得志斩钉截铁地说:“夺不回崔曲是要掉脑袋的!”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3 个旅的旅长、政委都十分明白。夺不回崔曲,是要军法从事的。

大家跟随杨得志征战多年,都知道他轻易不说这样的话,说这样的话, 都是到十分关键的火候上,而且说了就兑现。

战至 29 日下午 3 时,敌 106 师师长李振清率残部自崔曲、赵庄、屯庄向南、北左良方向突围。我 1 旅 4、6 团、2 旅及村内 7 团、16 团跟踪追击。

突围之敌先头部队经 20 团阵地侧翼逃跑。20 团王大顺团长率 3 营,团

副政委率 2 营,参谋长率 1 营全线出击,并以一部攻入崔曲,协同友邻团肃清村内之散敌。

经过激烈战斗,在友邻第 2 纵队配合下,我 1 纵 2 旅和 1 旅 4、6 团,歼灭向南突围之敌一部,仅剩敌师长李振清率少数残部侥幸逃脱,分路窜入南、北左良。

夺回崔曲,杨得志、苏振华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他们一面向刘、邓首长报告,一面要各旅迅速整顿队伍,准备再战。

这时,晋冀鲁豫军区各路大军陆续到达,1 纵和兄弟部队一起奋勇歼敌。战役至 11 月 2 日结束,1 纵和兄弟部队一起,共歼敌 4 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