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斯多阿学派:服从命运就是善

晚期斯多阿学派,也叫罗马斯多阿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

塞涅卡(约公元前 4 年—公元 65 年)是西班牙人,父亲是一位有成就的修辞学家。他从小就受到修辞学的教育,同时对哲学也有兴趣。但是,他主要选择了从事政治的道路,一直处于罗马统治者内部斗争的漩涡之中。公元41 年,他因触怒了皇后,被罗马皇帝流放到科西嘉岛。公元 48 年,他又被召回宫廷,担任尼禄的教师。尼禄登基后,他成了主要顾问之一,但是后来又失宠。公元 65 年,因被控参与政变,被尼禄恩赐自尽。据说,在自尽时, 他对悲痛欲绝的家属说:“你们不必难过,我给你们留下了比地上的财富更有价值得多的东西,我留下了一个有德性的生活的典范。”可是,实际上, 他是一个典型的言行不一致的伪君子。他口头上宣扬要摒弃物欲,提倡节制, 行动上却拼命搜刮钱财,过着奢侈淫荡的生活。对此,他还辩解说:“我所讲的只是德性,而不是讲我自己。要知道,如果我的生活完全符合我的学说, 谁还会比我更幸福呢?”

爱比克泰德(公元 50 年—130 年)是地处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人。他原是一个瘸腿的奴隶。他的主人把他送到有名的斯多阿学派的哲学家墨索尼 斯·雷福那里学习哲学。后来,他获得自由,在罗马任教。公元 90 年,罗马皇帝多米提安把所有哲学家驱逐出罗马,他便迁居到伊壁鲁斯的尼柯波里, 在那里讲学一直到去世。他仿效苏格拉底,不发表任何东西。他的学生阿里安把他的谈话记录下来,编辑成《爱比克泰德手册》。

马可·奥勒留(公元 121 年—190 年)出身于罗马贵族家庭,幼年父母双亡,被他的叔父安东尼·庇乌斯收为养子。庇乌斯即皇位后,确立马可·奥勒留为继承人。公元 161 年,马可·奥勒雷继承皇位。他执政时期,罗马的自然灾害频繁,战乱连年不断。他多次率军远征平定叛乱。他在军营和远征途中撰写了《沉思集》。书是为他自己写的,并不准备发表。他阐述了斯多阿学派的伦理思想,也流露出想引退去过宁静的乡村生活的愿望。

罗马斯多阿学派这三个人的思想尽管存在差别,但相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他们都极力鼓吹宿命论。塞涅卡认为天命统治着世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上任何事件的进程。他的传世名言是:“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 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爱比克泰德把人生在世比喻为剧中的演员,剧作者选择你演什么——演一个乞丐,一个跛子,一个统治者或一个普通公民, 你就得去演好他,至于选择则不是你的事。他要人们“服从神灵,向他们投降,在一切事变里心甘情愿地去追随它们,因为一切事变都是由最完满的智

慧统治着的。”奥勒留要人们相信,一切事情,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你烦恼的,都是必然的,这正像春天开玫瑰花,夏天结果实一样,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一切早就确定好了,因为命运女神早就纺好了一个人存在的线和附属于他的事物的线了。

既然一切都是命定,他们必然要教导人们服从命运的安排,把服从命运看成是善。爱比克泰德要求人们把贫穷、疾痛和苦难变成快乐的、幸运的、合意的,变成善。奥勒留讲,神让人生病,折断肢体,受苦受难,都是为了锻炼人的美德,正如药神让病人吃苦药、洗冷水浴、赤腿走路是为了治病一样。所以,这一切我们都应该高兴地去接受。

当然,他们并不主张人毫无作为地去服从命运。他们还是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各种激情,只遵从理性的指导。在这方面他们奉行的原则就是节制。塞涅卡要人们回避众人所赞扬的一切以及幸运带来的礼物。他讲“使人晕眩的生活终归会使人身败名裂。”奥勒雷认为功名利禄都是没有价值的, 它们和一切可感事物一样,都会很快消失在流变的宇宙体系之中。真正的生活不应在财富或名誉中去寻找,而要在探索人的本性中去寻找。

罗马斯多阿学派面对当时罗马社会激烈的社会矛盾,主张对人要忍让和仁慈。塞涅卡认为,主人和奴隶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居住在同一个天空下, 同样呼吸,同样生活,同样死亡,主人应对奴隶和善,奴隶应对主人忠心耿耿。他特别重视友谊,指出“获得友谊如果是为了同富贵而不是为了共患难, 友谊就失去了它的神圣性。”爱比克泰德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把柄”。如果你兄弟对你不公正,不应该用“不公正”那个把柄来把握它,应当用“他是我兄弟”这个把柄来把握它。奥勒留要人们适应命运注定要同它们在一起的事情,命定要在一起的那些人,要爱他们,要真正地忠实地这样做。

我们看到,罗马斯多阿学派比早期斯多阿学派宣扬了一种更彻底的宿命论和禁欲主义。这里说宣扬,而不是信奉,是因为他们把伦理学变成了自己并不准备去做的伦理说教。他们企图用这种伦理说教去解决罗马社会的种种矛盾,其结果是社会矛盾不但没有解决,他们自己也葬身于社会矛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