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岁月 世界五千年史话主编:徐凯希

匈奴铁骑横扫欧洲

公元 374 年,一支强大的匈奴骑兵闯入黑海北岸的东哥特人的居住地区。他们勇猛善战,所向无敌,很快就征服了东哥特。接着匈奴人又挥戈向西,摧毁了两哥特人的防线,迫使数十万西哥特人,潮水般地涌入罗马帝国。公元 376 年,逃居罗马帝国的西哥特难民,举行起义,声势越来越大。罗马

帝国皇帝瓦伦斯惊惶失措,连忙拼凑军队前往镇压。公元 378 年 8 月 9 日这一天,骄阳似火,炎热异常,罗马帝国军队和西哥特人的起义大军,在亚德里亚那堡(今土尔其乔尔卢城北)展开血战,整整厮杀了一天,结果罗马帝国军队战败,瓦伦斯皇帝阵亡,全欧为之大震。此后不久,匈奴人又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帝国,给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以沉重的打击, 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这支异族人究竟来自什么地方,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当时罗马一位历史学家就说:“他们是我们这里所不知道的一种人,突然出现,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而且,他们又像一阵旋风,所过之地寸草不留。”直到 18 世纪以后,经过东方和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终于搞清楚了,欧洲的匈奴人就是从亚洲辗转西迁而来的。

匈奴人曾经长期生活在中国北部的大草原上。自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 匈奴人即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殷周时代称他们为鬼方,后又称为混夷、獯鬻、猃狁;春秋时称为戎、狄;战国、秦汉以来称之为胡或匈奴。到秦汉以后,匈奴这个名称便固定下来了,其余的名称逐渐废弃不用。秦汉时期,匈奴奴隶制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控制了从亚洲东北部到中亚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小国,故在中国史书上称当时的匈奴为“百蛮大国”。

匈奴是个游牧民族,过着“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平时以畜牧与狩猎为生,主要饲养马、牛、羊、驴、骡、骆驼,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驱赶着畜群,驮运着帐篷和家什,按季节往来于自己占有的夏秋牧场之间,过着有组织的生活。遇有战争,牧民们就跟随自己的部落首领, 骑马出征。匈奴人用复合骨片制成短而有力、便于骑兵使用的弓,以善射出名。他们在近战中也用马刀和长矛。他们甲胄轻便,身体健壮,勇猛异常, 往来迅速,出没无常,这正是古代比较落后的游牧民族能战胜以农业为主的先进民族的奉要原因之一。

东汉年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即南匈奴和北匈奴。后来南匈奴南下臣服汉朝,与汉人相居杂处。北匈奴则继续与汉朝对抗。1 世纪末,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被东汉大将窦宪等所败,余部 20 余万人,撤离漠北, 向西遁逃,遂走上漫长的迁徙道路。

北匈奴人首先逃到悦般国,住了 70 年之久(约公元 91——160 年),后在鲜卑人压迫下,来到了中亚细亚的阿姆河流域康居一带定居,他们在那里生息繁衍,并和当地居民混杂,逐渐形成匈奴大同盟。匈奴人在中亚居住几百年,但仍保持着旧有的游牧生活。古代罗马史学家阿密阿那斯说:“没有一个匈奴人是从事耕耘的,他们从不去摸一摸犁和锄。”为了掠夺牧场和财富,4 世纪中期,匈奴人又从中亚向西方迁徙,首先进攻阿兰人。

居住在东起咸海西至顿河流域的阿兰部落,以战车为主力,敌不过勇猛驰骋的匈奴骑兵,结果大败,首领被杀。公元 374 年,阿兰人被征服。至此,

北匈奴经过 12000 里的长途跋涉,进入了欧洲东境。匈奴人在欧洲向西进军的第一仗,就是灭亡东哥特。

东哥特灭亡之后,匈奴人马不停蹄,于公元 376 年占领达西亚(今罗马尼亚)。住在这一地区的西哥特人犹如惊弓之鸟,急忙渡过多瑙河,向罗马帝国境内逃亡。至公元 400 年前后,匈奴人西进到蒂萨河流域。这时,东起南俄罗斯草原,西到匈牙利平原之间的广大地区,都被匈奴人占领,并建立“匈奴帝国”。

匈奴人兵强马壮,勇猛善战。阿密阿那斯说:“匈奴骑兵打起仗来,就像一阵狂烈飓风似的猛扑敌人,锐不可挡。”匈奴贵族都眼盯罗马人的财富, 向往罗马奴隶主的豪华舒适的生活。所以匈奴建国后,便不断对罗马帝国的西亚各省进攻,掠走了大批的俘虏和牛羊及其它财物。5 世纪初年,匈奴人渡过多瑙河,屡屡攻掠色雷斯(今保加利亚)。东罗马帝国(拜占廷)驻色雷斯总督招架不住,便向匈奴国王乌尔丁乞和。据说乌尔丁在接见他时,趾高气扬地指着太阳说:“凡日光所照射之处,只要我愿意,皆能征服。”以后,匈奴对东罗马连年侵扰,迫使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从公元 431 年起,答

应每年向匈奴纳岁币黄金 350 磅(四年后,增至 700 磅),并准许匈奴人在多瑙河边一些东罗马城市进行互市。

匈奴人对居住在中欧、北欧的日耳曼族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也是攻无不克的。这些日耳曼人不是先后被驱赶到罗马帝国的境内避难,就是归顺了匈奴。连地处南俄罗斯草原以北的斯拉夫人,都成了“匈奴人的仆役”。所以乌尔于国王,曾被罗马史家称为“多瑙河以北一切蛮族的首领”。至 5 世纪中期,“匈奴帝国”的疆域,东起咸海,西至莱茵河,南抵阿尔卑斯山,北到北海和波罗的海,领土极为广大。它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

匈奴人的势力,在国王阿提拉统治时期(434─453 年)到达了顶峰。阿提拉曾对罗马人威胁说:“在罗马帝国的广大疆土中,任何安全或难于攻克的堡垒和城市都不存在,假使我喜欢的话,我都可以把它从地面上去掉。” 公元 443 年,阿提拉利用东罗马帝国远征北非汪达尔人之机,渡过多瑙河, 掠夺辛吉杜那木(今贝尔格莱德)、维米那齐(今波扎雷瓦夫)、菲力波里斯(今保加利亚境内)等城市。

公元 447 年,阿提拉对东罗马帝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争。他首先在多瑙河岸双方交易市场挑起事端,随后率军攻入东罗马境内。狄奥多西二世不敢亲自率军迎战,急忙调动军队抵抗,但连续三次交战,东罗马军均告失败。匈奴骑兵乘胜追击,攻克城堡,焚毁要塞,其数目据说有 70 个以上。东罗马境内纵深千里,到处受到阿提拉军队的蹂躏。匈奴这个名称在罗马人心目中变成可怕的象征,认为阿提拉是“上帝的鞭子”,匈奴的进攻就是上帝降灾于帝国,要把帝国的都城交给匈奴人。东罗马帝国人心惶惶,损失不计其数。在这次战争中,阿提拉没有攻打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但是在撤兵之前他向东罗马皇帝提出三项要求:一、东罗马帝国必须让出多瑙河南岸大片土地, 地方之大,相当于 15 天的旅程;二、每年送给匈奴的黄金,由过去的 70 磅

增至 2100 磅;三、立即无偿交还战争中被东罗马俘虏的匈奴人。逃亡到东罗

马的匈奴人要引渡给匈奴王廷。被匈奴俘虏的东罗马人,每人要交 12 片黄金才能赎回。

为了使可怕的匈奴人退出东罗马领土,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对匈奴人提出

的污辱性要求不敢拒绝,答应派使团去匈奴王廷谈判签约。公元 448 年,东罗马帝国派出以文武兼备的马克西明为团长的使团去匈奴谈判。使团的成员中包括东罗马的历史学家普列斯库斯,他详细记录了在出使途中和在匈奴王廷中的所见所闻。由此使后人得知,这次罗马使团途中受到匈奴人的虐待和侮辱,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到达匈奴王廷。在使团完成使命即将回国时, 又因暴露了东罗马原先拟定而没有执行的杀害阿提拉的计划而引起纠纷。东罗马皇帝再次派出由贵族执政官和大将军组成的全权代表团,带着厚礼去匈奴王廷赔礼道歉,才得到阿提拉的宽恕,和约才算签订。这就使东罗马帝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东罗马人民更加贫困了,东罗马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阿提拉见东罗马帝国已穷困不堪,便掉转马头,去攻打西罗马帝国,以掠夺更多的战利品。

阿提拉提出两个进攻西罗马帝国的借口。第一是关于西尔米乌姆教堂(今贝尔格莱德的北米特罗维察附近)的珍宝问题。过去关于该教堂金器的所有权问题,匈奴和西罗马帝国之间有过激烈的争吵,各不相让,没能解决。现在阿提拉再次提出这一悬案,显然是为了再度挑起争端。第二是西罗马皇帝的妹妹霍诺里娅与阿提拉的婚姻问题。霍诺里娅自幼便是一放荡而热情的女郎。16 岁时因与宫中的一个下级军官私通,被她母亲送往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看管起来。这时正是阿提拉因进攻东罗马而名声很大的时候,霍诺里娅心中充满了浪漫的意念,不顾阿提拉已有大群娇妻美妾的事实,而给阿提拉写了一封信,并附送了一个戒指,表示相爱之情。公元 450 年,阿提拉便向西罗马皇帝提出成亲要求,指名要娶霍诺里娅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领土的一半作为嫁妆。这时西罗马帝国的疆域,包括意大利和西欧及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阿提拉提出这样大的领土要求,显然是为了挑起战争。

阿提拉的无理要求,遭到西罗马帝国的严辞拒绝,阿提拉遂决定诉诸武力。

公元 451 年春,阿提拉率 50 万各族联军,浩浩荡荡横渡莱茵河,冲向西罗马守备薄弱的高卢(今比利时、法国)省。4 月 7 日,攻占了摩泽河上游重镇梅斯。接着挥师南下,经巴黎扑向高卢中部军事要地奥尔良。早被匈奴人赶到高卢定居的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便支援罗马帝国抵御匈奴人。西罗马司令官阿伊喜阿斯指挥罗马人和“蛮族” 联军,于 4 月 20 日在巴黎东南塞纳河北岸的特洛伊城郊与阿提拉遭遇。上午

9 时,两军开始交战。这是世界上有名的卡塔劳温大战,也是决定欧洲命运

的一场大战。鏖战终日,双方各战死 10 万多人,西歌特国王也在阵前身亡。阿提拉失败了,引军回国。不过,退却时阿提拉仍威胁说:“我还要回来的。”高卢战场上的失败,并没使阿提拉放弃进攻的罗马的计划。公元 452 年,

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义发动了一次进攻。这次是从南路,越过阿尔卑斯山, 直接攻入西罗马帝国中心地区意大利。西罗马军队毫无准备,仓卒应战,高卢的西哥特王国也没来救援,这就使阿提拉得以长驱直入,横行无阻,相继攻克并摧毁了阿奎利亚、帕多瓦、维罗那和米兰诸城,这些地区的多数居民被杀或被赶走。古城罗马危在旦夕。罗马教皇亲自登门求见,劝说阿提拉退兵。在西罗马方面答应匈奴人带走全部战利品并不对匈奴人进行反击的条件下,阿提拉答应离开意大利。但在退走时,阿提拉还声称,假如罗马人不将霍诺里娅送给他做妻子,他还要对意大利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 453 年,阿提拉暴卒,匈奴帝国随即瓦解。匈奴人也就在多瑙河的中游(今匈牙利)定居下来。

匈奴骑兵在欧洲大陆横冲直闯,前后整整八十个年头(公元 374—455 年)。它对东、西罗马帝国的进攻,不仅加速了这两个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国家的衰亡,而且对欧洲古典奴隶制的瓦解,客观上也起了促进作用。匈奴人入侵欧洲还标志着民族迁徙及融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