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缘起与发展

圣诞节(12 月 25 日)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节日。圣诞节的英文写法为Christmas,是由 Christ 和 Mass 组成。前者意为基督,后者为弥撒,即在此日要在教堂举行礼拜庆祝基督降生。尽管这一节日早期和对太阳神的崇敬有关,但现在人们总是将圣诞节和耶稣的降生以及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联系起来。

根据《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说法,教会的创立者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第 42 代孙耶稣。他的家原在耶路撒冷城南的伯利恒,母名玛利亚,父名约瑟,但耶稣并非约瑟的儿子,而是其母受上帝圣灵感动而怀孕的。然后上帝吩咐约瑟娶玛利亚为妻,给玛利亚的孩子取名为耶稣,并让他搬家至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境内的拿撒勒城。希伯来人都信奉犹太教,其主神为耶和华。耶路撒冷城中的耶和华圣殿是教徒们膜拜的中心,耶稣的父母年年都领儿子去耶城朝圣,使他受到强列的宗教熏陶。耶稣 30 岁那年,在约旦河中接受了先知约翰的洗礼,回来后就开始创造奇迹,医治不治之症,救活死人等等,并且开始传道。但传道不足两年就被罗马统治者逮捕,罪名是欲自产为王,被判处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行刑地点就在耶路撒冷。但是三天后, 上帝又使耶稣复活,并将其接到天上,坐在天堂中上帝座位的右边。耶稣复活 50 天后,又在他的门徒面前显现,吩咐他们去向全世界的人传教,随着门徒们的四处传教,一个新的宗教就这样形成了。

最初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迫害态度,但是并不奏效。随着加入该教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到罗马后期,一些对帝国的危机和衰落感到担忧的社会上层人物也纷纷入教,教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上层人物有钱有势有文化,凭借其权势控制了教会,进而修改教义,加入忍耐、顺从,不求今世

只求来世,君权神授等等内容,使之越来越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罗马渐渐停止了对教会的镇压。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工颁布“米

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公元 336 年,在罗马举行了一次纪念活动,

明确地把 12 月 25 日作为基督降生日。公元 354 年,罗马第一次明令规定 12

月 25 日为公开举行庆祝活动的节日。

从公元 5 世纪开始,逐步形成了有关耶稣的一系列节日。中世纪,人们

的庆祝活动由圣诞节延至 1 月 6 日的主显节。

现在,在圣诞节,人们都要置备灯火通明的圣诞树;还有浑身上下都是礼品的圣诞老人,还要唱圣诞之歌。这一切也都有它们的历史渊源。

古罗马人在农神节(12 月 17 日)喜欢用绿树枝和花朵装饰神殿和自己的家。农神节又是罗马人欢庆作乐并相互赠送礼品的日子。而在过新年时, 要用青枝绿叶和灯光来作装饰,并要向孩子和贫穷的人分赠礼物。克尔特人则在这些日子里,以极隆重的仪式采摘槲(hú)寄生枝叶挂在家中;而撒克逊人则喜欢采摘冬青、常青藤和月桂枝以作装饰。后来,这些习俗就逐渐融入了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并且慢慢从单个的枝叶发展成结扎在一起的常青枝条,成了“圣诞树”。据说,第一棵“圣诞树”是在公兀 8 世纪,由一个在德国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用一棵枞树装饰起来的。而现代的圣诞树起源于德国。每逢新年,他们在一间房里布置表示亚当和夏娃传说的“伊甸树”,在另一间房里布置用树木制成的三角形“圣诞塔”,上面装饰有蜡烛、星星和常青枝条。到 16 世纪时,“伊甸树”和“圣诞塔”就合而为圣诞树了。一些历史书记载, 在圣诞树上点燃蜡烛是马丁·路德首创的。19 世纪中叶,德国王子阿尔伯特和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结婚后,将布置圣诞树的风俗传入英国。德国移民是在17 世纪时将此风习传入美国的。

16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行会组织,都要在行会所在地用苹果、核桃、椰枣和纸花装饰“圣诞树”。圣诞前夜,孩子们前来摇树,高高兴兴地得到许多礼物。1891 年,美国白宫前首次竖起了一棵公共圣诞树。

在圣诞前夜,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圣诞老人”。据说,这跟活跃于公元 4 世纪的一个叫圣·尼古拉斯的主教事迹有关,他以常使人喜出望外地得

到礼物而著称。传说在圣诞前夜的 12 点,圣诞老人就会带来礼物、驾着鹿车来到每家门口,然后由层顶的烟囱下来,经过壁炉来到房间内,将每人最希望得到的礼物装在他(她)的袜子或枕套中。后来盛行人扮圣诞老人四处分送礼物。据考证,这种作法是 19 世纪在纽约首先兴起的。

歌唱和音乐演奏也是圣诞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13 世纪时,意大利音乐家法兰西斯首创适合大众的圣诞歌曲,这些歌曲由意大利传入法国和德国,随后又传入英国。于是,圣诞音乐成了一门了不起的专业,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圣诞音乐作品。最著名的当推韩德尔的《弥赛亚》(救世主)。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人们还要互赠庆贺卡片。英国是圣诞贺片和贺年片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在英国已经出现朋友间在圣诞节和新年佳节互赠诗句的作法。他们常常在带饰边的硬纸片上写下诗句或祝辞。1843 年,伦敦的约翰·考尔科尔·霍斯利受维多利亚女王和艾尔伯特博物馆创始人亨利·科尔的委托,设计了圣诞节和新年合用的贺片图案,用平版印刷法印制了 1000 张,在伦敦出售。

早期的圣诞节和新年贺片图案设计较为简单,制作比普通名片略微讲究一些。霍斯利在 1843 年设计的贺片图案上画着一家人在圣诞节和新年大团圆

的情况,中下方印着“祝您圣诞节愉快、新年快乐”字样。当时,赠送贺片者仅在空白处签名或简单地写几个字表示对收片人的祝愿。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圣诞节和新年贺片的质量不断提高。1860 年,欧洲大陆出现了用彩色石印法印制的物美价廉的圣诞节和新年贺片。19 世纪 70 年代,圣诞和新年贺片传到了美国。

在拉丁美洲,由于大多数居民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们对圣诞节的庆祝活动要比欧洲人和美国人都隆重得多。

在节日的布置上,拉丁美洲人不是装饰圣诞树,而是家家都要摆上一尊耶稣像。那是一个不大的塑像,放在一个马槽形的盒子里,因为耶稣就是降生在马槽里的。

拉丁美洲圣诞节开始的时间也不同于欧洲。欧洲过圣诞节始自 12 月 25

日,拉美则在 12 月 16 日。因为,据《圣经》说,当罗马皇帝得知未来的圣主即将降临人世时,曾命令全国臣民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登记户口,约瑟带着就要临产的玛利亚到达自己的家乡贝冷用了九天。根据这一说法,拉美人就把 16 日作为圣诞节的开始。这些天里,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带着约瑟、玛利亚和耶稣的圣像到旅店求宿。但是前八天,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店内客满。只有到了第九天,店主才说:“你们可以住在‘牛棚’里。”于是人们便走进去,把圣像放在祭台上,宣布圣诞节正式开始。

拉美人称圣诞节之夜为“美好的夜晚”,是整个节日的高潮。那时,出门在外或已成家立业的儿女们都带上节日礼物回到家中和家人们团聚。当夜幕降临,教堂里的钟声响起时,人们便唱着圣诞歌走向教堂去做午夜弥撒, 仪式过后才能回家享受节日晚餐。不言而喻,晚餐相当丰盛。就是最穷的人家也要精心准备几道全家最喜欢的佳肴。其中火鸡是必不可少的。晚餐一般是午夜 12 点开始,这一夜,人们的嘴是不停的,他们吃着美味,痛饮果酒, 唱着耶稣圣诞歌,整个大地都回荡着笑声和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