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诺莎觐见

外国文学作品中,常把“卡诺莎觐见”作为忍气吞声、屈膝投降的代名词。

原来这出于西欧中古时期的一个授职权(也称教王权)之争的故事。 查理大帝死后,其帝国被后代瓜分为几部分。当时整个欧洲都处于封建

割据状态,战乱频仍,王权衰弱。教会趁此机会摆脱了世俗政权的控制,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并大肆扩展自己的势力,甚至野心勃勃地想在西欧建立起一个神权统治的大帝国。为此,教皇首先精心编造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 的神话。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患麻风病,百治无效,罗马祭司劝他用儿童鲜血沐浴,他因不肯杀害无辜儿童而不依。一天夜里,君士坦丁梦见上帝向他启示,说领洗即可除病。君士坦丁决心一试,便请罗马主教为他施洗。就在他刚刚跃入水池时,天空忽现五彩祥云,云中伸出一只金光灿烂的巨手, 触摸他全身。当他走出水池时,身上的麻风病已经痊愈。君士坦丁因此对罗马教会感激万分,无以为谢,便决定迁都君士坦丁堡,而把罗马以及整个西罗马帝国属地都交给罗马主教及其后任管辖。这则神话表明罗马教皇应当在整个西欧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此同时,三个等级的观念开始形成。僧侣处于社会最高等级的地位,他们与上帝最接近,是“祷告者”。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的责任是保卫教会和僧侣。第三等级是民众,他们则是辛勤劳作、供养教会的人。随着教会势力的扩展,教规获得法律的效力,神意裁制取代了司法程序,教会和神职人员垄断了文化教育,古典文化遭到贬斥和毁灭, 一切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都围绕神学展开,教会内部也逐渐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其下是由他任命的枢机主教,因着红衣又名红衣主教,担任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并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利; 再下面是首席主教、大主教、主教和最基层的神父、执事。另外还有修士、修女等终生为教会服务的神职人员。教会逐渐完善并广泛宣传其教义,内容包括上帝创世、原罪与救赎、灵魂不死与天堂地狱、安于现状不再造孽等等。这样就使宗教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了广大人民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教会成为精神上的统治者。

但是教皇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将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于是教皇与西欧各国国王常常为了争权夺势而勾心斗角,他们之间的斗争很激烈,出现了“授职权之争”。

公元 1073 年,意大利人希尔德布兰当选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七世。他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改革教会,竭力倡导教会独立,教皇权力高于世俗权力。他傲慢地宣称:教皇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教皇的权力不仅在教会内是至高无上的,而且高于世俗王权,有权废立君王。1075 年,他颁布 27 条《教皇敕令》,具体阐述了教皇的地位及权力,宣称“唯有教皇一人有权任免主教和制定法律”;“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并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言”。同年,他又召开宗教会议,

明确禁止德国皇帝及其他世俗贵族委任神职人员。为杀一儆百,又将德皇亨利四世的五位近臣以买卖圣职问罪,开除了教籍。随着俗人授职权的取消, 教产直属教皇,主教向皇帝宣誓效忠亦相继失效,这直接威胁到西欧各国君主的利益,这是对西欧各国君主最严重的挑战,国王们都非常愤怒。

这时,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做出了个十分大胆的举动。

那时候,德国的皇帝大多兼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要由教皇为其行加冕礼才算正式登基。亨利四世继位当德国皇帝时才六岁,国内的大贵族、大诸侯乘机侵夺王权。亨利长大后,就开始剥夺诸侯的特权,引起骚乱。年轻气盛的皇帝一心想树立自己的威望,让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甘心臣服在他的统治之卜。教皇的强权敕令正好给了他一个表现自己勇气的机会。

德皇亨利四世对教皇对其五位近臣的处罚置若罔闻,满不在乎,依然重用这些近臣。当时他正忙于镇压国内萨克森地区的叛乱,腾不出手来对付教皇。等到国内叛乱平定之后,他便立即乘胜南下意大利,支持当地反教会改革势力,并于 1075 年在米兰、斯波莱托等地继续自行任命新主教。

“陛下,教皇下达过敕令,不准国王或皇帝任命主教,我们这样做行吧?”,一个年事已高的大臣担醒说。

“怎么,你们害怕了?我是德国的一国之主,难道德国的事还要听他教皇的摆布?!”

同年圣诞节,德皇亨利四世甚至指使罗马反教会改革的贵族闯入圣彼得大教堂,劫持了正在做弥撒的教皇,押在占奇尤斯的城堡中。后因一批宗教改革派教徒围攻城堡,教皇才获释返回。格里高利七世返回后恼羞成怒,立即给亨利四世写了一封充满了威胁语气的信,并痛斥德皇的行径是“兽行”。亨利四世针锋相对,他马上召集德国的所有主教于 1076 年元月在沃姆斯召开帝国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七世,并指控教皇雇佣凶手暗杀皇帝。会后, 还用侮辱的口吻给教皇发出了一封信,斥责格里高利七世用狡猾的手段当上教皇,又行为不轨,与马蒂尔达伯爵夫人关系暖昧。信的结尾处说:“⋯⋯ 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是个假僧侣。我,神圣的亨利皇帝率领全体主教正式对你说:‘滚开 1’”

这封信由专人送至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阅后大怒。他是个很会玩弄权术而又傲慢的人,被亨利四世这么一番羞辱,真像是点着了火药筒。他丝毫不甘示弱。一个月后,他在罗马也召开宗教会议,宣布不给亨利行加冕礼, 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即革除其教籍,并根据 1075 年的《教皇敕令》废黜其皇位,解除其臣民对亨利效忠的义务。双方剑拔弯张,各不相让。

这时,德国国内发生了不利于亨利四世的事变。原来那些打算叛乱的贵族、诸侯们看见国王同教皇闹翻了,都乘机纷纷宣布他们脱离亨利四世的统治,要实行自治;那些主教也都不承认没有教籍的国王,他们大肆活动,煽动反叛德皇。1076 年 10 月,德国贵族召开会议,限令亨利四世在次年 2 月

22 日以前向教皇伏罪,求得教皇宽恕,否则即予废黜。

亨利一下子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王位都快保不住了。他颤抖了。可坏消息仍接踵而来:教皇已经到达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那里等候德国贵族派军队来接他去参加制裁亨利的会议。

这一下,亨利四世不得不冷静地考虑自己所处的地位了。他还算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保住王位;而要保住王位,就得当面向教皇谢罪,表示屈服。事不宜迟,亨利四世马上脱下国王的衣饰,换上普通人

的服装,带着妻儿及几名随从于 1077 年 1 月初匆匆上路了。

隆冬的阿尔卑斯山寒冷无比,刺骨狗寒风呼啸着向亨利一行扑来。亨利用披风掩着脑袋,顶着风雪艰难地翻过了这座欧洲最高的山峰,来到了亚平宁山中的卡诺莎城堡。

在进入城堡前,亨利下了马,脱下卸寒的皮靴和帽子,把一条忏悔者用的粗毛毡披在肩上,光头赤足地在风雪中缓缓地走进城堡。他站在城堡庭院的雪地里痛哭流涕,诚恳地哀求教皇宽恕他,赦免他的罪过。

一天过去了,教皇连面都没露。第二天仍然不见教皇的踪影。第三天, 亨利还是毫无指望地一个人光头赤足站在雪地里。他都不敢揉那双已经站得麻木、冻得失去知觉的腿。皇帝的威风和尊严至此已是荡然无存了。

第四天,陪伴教皇的许多教士看到亨利还有再站下去的意思,都为他感到难过了,觉得他是真心诚意来忏悔的,不该受到教皇如此的“接待”。他们纷纷向教皇请求赦免亨利。最后在马蒂尔达伯爵夫人和克吕尼修道院院长的再三求请下,教皇这才勉强答应传见亨利。

大客厅里,教皇满脸不屑的样子,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皇帝,冷冰冰地说:“我已经剥夺了你的权力,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

亨利一边拭泪,一边诚惶诚恐地说:“教皇陛下,我的主人,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过。这次是特地来向您忏悔,祈求得到您对我的宽恕和慈爱。”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顺手从桌上拿起一张纸,两眼恶狠狠地瞪着亨利, 大声说道:“瞧,这不是你写给我的信吗?你在信中不是命令我滚蛋吗?你今天还认我是教皇?”

“不,不,我已经撤销了冒犯您的法令,并且写了服从您权力的保证书。请您过目。”亨利四世说着,赶紧双手递给教皇几张纸。教皇根本没有搭理亨利,只是一味地阴沉着脸训斥亨利,把多日来满腔的怨恨像连珠炮般地倾泻到亨利的头上。亨利什么也不敢说,只能唯唯称是,任由教皇痛骂。

教皇骂够了,骂累了,气也出得差不多了,这时教皇身边的红衣主教和随亨利前来请罪的几个贵族就乘机代皇帝乞求教皇赦罪。教皇看了看身边的众人,转换口气说:“看来,你还算有些诚怠。今天看在众人的份上,我就让你重新回到教会的怀抱⋯⋯”教皇赦免了亨利,但也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亨利全都一一答应。

一个中世纪的皇帝向教皇请罪,这是前所未有的。从此,“卡诺莎觐见” 这个词就成了“屈膝投降”的代名词。

不过,卡诺莎觐见却使德皇亨利四世赢得了时间,阻止了教皇去德国发动贵族叛乱,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当亨利四世镇压了国内叛乱后, 于 1084 年率军攻占了罗马,另立了一个教皇。次年,格里高利七世死于流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