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统一的国家的形式

俄罗斯的历史,据文字记载约有 1000 年之久。俄罗斯的居民主要由东斯拉夫人组成。

俄罗斯早期的历史,我们在前面《基辅罗斯的兴衰》一文中已讲过。现在我们再来讲讲当年基辅罗斯衰败后,俄罗斯统一的国家又是怎样形成的。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经历了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从 11 世纪中叶

起,基辅国家开始解体。到 12 世纪时,分裂为基辅、斯摩棱斯克、诺夫哥罗德、罗斯托夫——苏茨达尔等十几个公国。罗斯托大——苏茨达尔后改称为弗拉基米尔公国。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基辅罗斯国进入了公元 13 世纪。1223 年,蒙古军乘罗斯国内频繁内战之机,侵入南方草原地带,在卡尔卡河畔战败罗斯军。1237 年,蒙古军在首领拔都率领下再度侵入罗斯东北部的里亚赞,大肆烧杀

掠夺,一个月内毁城 14 座,又占领基辅。于是罗斯的大部分土地被征服。蒙古军继续西进,侵入东欧的波兰、捷克和匈牙利,震惊西欧各国。1240 年, 拔都建立了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此后两个多世纪内,东北罗斯各国成了金帐汗国的附庸,向它称臣纳贡,承担军役。金帐汗从各王公中选拔一人, 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全俄罗斯对金帐汗国的贡赋由这个大公负责征集。各王公把这一称号视为特殊时荣宠,互相角逐;金帐汗则以此为钓饵,经常挑起他们间的内讧,以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遭受蒙古军蹂躏的同时,罗斯于 13 世纪中叶又遭到瑞典封建主和日耳

曼骑士团的侵袭。至 14 世纪初,新兴的立陶宛大公国开始向罗斯扩张。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战争,兼并了包括基辅在内的整个德涅伯河流域和斯摩棱斯克。这样,原被金帐汗侵占的地区中,有一部分转归立陶宛大公国统治;西南部的加利支公国则于 14 世纪中叶被波兰吞并。于是,罗斯的土地被分割为三大部分:东北为金帐汗国控制,西南为立陶宛大公国控制,更西则属波兰统辖。至 15 世纪,东斯拉夫人的三大民族即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逐渐在上述三个地区形成。

罗斯的经济在 14 世纪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也为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物质条件。日益强盛的莫斯科公国成为统一事业的中心。

莫斯科公国的首都莫斯科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属于罗斯托夫—— 苏茨达尔公国。俄国编年史上首次提到莫斯科的名字是在公元 1147 年,因而,这一年被认为是莫斯科建城之年。莫斯科建城之后,发展很快,到公元13 世纪前半叶已成为一个拥有封士的公国。莫斯科公国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首先,莫斯科占有地理之优势。莫斯科扼守奥卡河和伏尔加河的商业要道,商业贸易给它带来大宗的税收。此外,莫斯科还地处东北俄罗斯的中心地带,四周有许多小的公国环绕,不易受蒙古、立陶宛等外族的直接入侵, 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其次,莫斯科公国历代的统治者善于耍政治权术,凭借蒙古统治者的势力,欺压其他罗斯公国,壮大自己力量。莫斯科公国刚一登上历史舞台,其统治者尤里·达尼洛维奇(1303—1325 年在位);极力对蒙古主子阿谀逢迎, 娶蒙古汗的妹妹为妻,甘心充当蒙古统治者的鹰犬。蒙古汗对其十分赏识, 拨一支蒙古军队,供他来对付政敌。不曾想事不如愿,1325 年在和特维尔大公争夺“荣宠”地位的斗争中,其妻被掳丧命,他本人也被政敌杀死。尤里·达尼洛维奇死后,其弟伊凡·达尼洛维奇(1325—1340 年在位)继位,他比哥哥更为诡计多端,善于用金钱收买贿赂蒙古王公贵族,因而获得“伊凡·卡里达”的绰号。卡里达,俄语为“钱袋”之意。伊凡·卡里达用钱收买这招果真见效,蒙古汗将“弗拉基米尔和全俄罗斯大公”的封号送给他。伊凡·卡里达利用“大公”封号,狐假虎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兼并邻国领土,国势日益强盛。从 1328 年起,他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北俄罗斯地区。伊凡·卡里达不仅在经济上积累了统一全俄罗斯的力量,而且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他还以东正教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把教会驻节地从弗拉基米尔迁到莫斯科,使教权与王权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莫斯科公国在宗教和政治方面的地位。至他死时,莫斯科已成为全罗斯最强大的公国。

1357 年,正当莫斯科公国不断强大之际,金帐汗国却陷入分裂。一些蒙古王公贵族为争夺汗位而进行血腥的混战。与此同时,在中亚兴起的帖木儿帝国也不断侵扰金帐汗国东南边疆。这一国际形势的出现,便士大有利于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的统治和统一整个俄罗斯。

光阴荏苒,到伊凡·卡里达孙子底米特里·伊凡诺维奇(1359—1389 年在位)统治时,莫斯科公国达到盛世。底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继位后继续致力于统一俄罗斯的事业。他大力加强莫斯科城的防卫,在原有的木城外围筑石城。由于莫斯科公国的日益强大,多数诸侯归附于它。金帐汗国害怕它的强大,与立陶宛大公联合起来向它进犯。1380 年夏季,金帐汗国马麦汗与立陶宛、里亚赞结盟,约定合兵攻打葛斯科,并亲率 6 万大军沿顿河北上。莫

斯科大公底米特里决定在敌方联军会合之前迎击马麦汗,率军 7 万南下,在涅普里亚德瓦河与顿河汇合处南面,选择地形对罗斯步兵极为有利的库里科沃原野摆开阵势。9 月 8 日中午,两军决战在此展开。经过 3 小时血战,蒙古军突破俄军的核心和两翼,迁回到俄军的左后方。此时,埋伏在左后方柞林中的俄军突然杀出。蒙古军措手不及,大败。俄军乘胜追击达 50 公里。俄罗斯人取得重大的胜利。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也因此获得“顿斯科伊”的称号,即“顿河英雄”之意。这次战役动摇了金帐汗国在东北罗斯的统治,使俄罗斯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但是,库里科沃会战的胜利成果未能巩固, 两年后,在金帐汗又率军卷土重来,突袭莫斯科,底米特里猝不及防,遭到失败,又被迫向蒙古纳贡。

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东北罗斯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莫斯科城成为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市场的联系。城市商人反对封建割据对商业的障碍,迫切要求国家统一。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等城不断发生城市下层反对富商高利贷者的斗争。这又使商人们迫切地感到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机构。农村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大封建主把部分新获得的土地交其臣属掌管,从而形成了小块封地占有者阶层。这个阶层为了从封地上榨取最大的收入,竭力加强劳役制,把依附他们的农民固定在封地上。于是农民一再发生暴动。这又必须依靠大公才能加以镇压。

因此,这个阶层迫切希望大公具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力量,以一方面镇压农民反抗,一方面抵制大封建主对他们的压迫。

到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统治时期(1462—1505 年),继续兼并其他公国的土地,扩大势力。为了名正后顺地进一步向外扩张,伊凡三世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巴列奥罗格为妻。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伊凡三世自封为继承人。他用东罗马帝国皇室的徽号双头鹰作为自己国家的徽号, 妄想建立一个“第三罗马帝国”,并开始自称“沙发”。“沙皇”的直译就是“恺撒皇帝”。“沙”,就是““恺撒”的俄语音变。恺撒是古罗马显赫一时的大独裁者,实际是没有加冕的皇帝。当时在俄罗斯有一种传说:历史上只有三个强大的帝国,即第一罗马帝国(恺撒大帝所主宰的古罗马帝国); 第二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第三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伊凡三世对此传说深信不移,他自称“沙皇”就是要步恺撒后尘,成为至高无上的君主, 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要将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统治世界的中心。但无论是伊凡三世,还是继任的瓦西里三世,正式的称谓仍旧是大公, 并没有正式加冕称“沙皇”。

1463 年,莫斯科公国占领雅罗斯拉夫公国。1471—1478 年间,又吞并罗斯托大公网和诺夫哥罗德的厂大地域。这就使莫斯科公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进一步强大起来。与此同时,伊凡三世着手最后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这时的金帐汗国实力已大为削弱,国土已分裂出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亚和西伯利亚等小汗国。伊凡三世乘蒙古主子衰弱之机,收买了一个鞑靼女人,诱使大汗从莫斯科公国撤回蒙古使臣,并停止向金帐汗国纳贡。蒙古贵族发现伊凡三世图谋不轨之后,想以武力讨伐,强迫伊凡三世纳贡。1480 年夏,金帐汗阿合马发重兵向莫斯科进军。伊凡三世便与从金帐汗国分裂出去的克里米亚汗结成联盟共同对付金帐汗统治者。两军在奥卡河支流乌格拉河夹河对峙。其间,金帐汗阿合马表示,只要伊凡三世照旧纳贡,他就不渡河进犯。伊凡三也没有接受这个条件。蒙古军自觉兵力不够强大,还不足以一口吞掉伊凡三世的大军,所以未敢轻举妄动,而是想联合波兰——立陶宛大公的军队一起攻之。哪曾想波兰——立陶宛军队失约,直到冬天未能前来会合,两军一直隔河对峙到初冬河水结冰。蒙古军已从夏天熬到冬天,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士兵各个萎靡不振。正在此时,阿合马又听说自己的都城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于是不得不急令退兵。伊凡三世不战而胜。就这样, 两个多世纪来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的统治终于结束。

这个奇迹般的胜利,不仅解除了蒙古统治者强加在俄罗斯人民身上的枷锁,而且大大提高了莫斯科公国在全俄罗斯的威望,为它最终统一全俄罗斯, 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1485 年,莫斯科公国又占领特维尔。1500 年,伊凡三世举兵收复被立陶宛大公国侵占的土地。经过三年战争,取得胜利,获得奥卡河上游和德斯纳河流域的土地。至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1505—1533 年),东北俄罗斯的统一最后完成。普斯科夫、里亚赞先后在 1510 年和 1521 年并入;被立陶宛大

公国占领的斯摩棱斯克也于 1514 年收复。至此,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国家权力全部由莫斯科大公掌握。1547 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3

—1584 年)举行隆重仪式,正式加冕称“沙皇”,绰号“伊凡雷帝”。此后, 俄国的沙皇君主制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