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总理提出,要抓住邢台地震这个机会,对各类建设物遭受 破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周总理在地震灾区看到,震区房屋倒塌严重,很多地方成了一片废墟。地震中群众的伤亡主要是房屋倒塌造成的。由于房屋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受到的破坏不一样,也有一些房屋没有倒塌。周总理指定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同志组织建筑工程设计专家到灾区去进行调查研究。后来又请国家建委组织更多的专家前往灾区调查。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邢台震区房屋倒塌高达五百多万间,其主要原因是房屋结构不好,大都是土坯房,屋顶重,墙体

又不承重,经不起强烈地震的袭击。根据以上情况,专家们提出了一些震区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时,周总理又指示设计方案要征求当地公社、大队的意见,要做到切实可行。最后经过核定的设计方案,既考虑了抗震要求,又是当地农民财力能承受得起的。地震灾区按照这个方案新建的房屋,在 1981 年发生一次 5.8 级地震时,经受住了考验。

邢台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对工厂、公路和铁路桥梁、水利设施也有严重影响。周总理对此也十分关注。例如,位于平山县的黄壁庄水库大坝,在地震时发生裂缝,由于是枯水期,未造成严重后果。周总理特别指定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同志专门研究解决水库的加固问题。周总理明确提出: 地震工作“要为保卫大城市、大水库、电力枢纽、铁路干线做出贡献。”周总理的这一指示,为我国的建筑抗震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地震高潮期间,我们进一步总结了各次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唐山大地震对各种建筑物的破坏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卫大城市的重点是保卫城市能源、通信、交通、供水等生命线设施。同时,人们也认识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工业、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核电站、海港、航空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等等,事先做好这些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选好地址, 适当设防,是关系到国家和子孙后代安全的百年大计,不容疏忽。多年来, 我国的地震科研人员和建筑抗震科研设计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邢台地震以前,我国处于地震区的各种建筑多数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者抗震系数过低;广大农村的房屋多属土、石结构,抗震性能更差。邢台地震后,国家建委和后来的建设部总结了经验教训,逐步制定了若干建筑抗震设防行政法规,编制了抗震防灾规划,加强了对建筑工程,特别是对城市能源、通信、运输、供水等生命线工程的防震抗震管理。1992 年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共同发布了新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1994 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行文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的防震减灾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必将大大地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把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我国的地震科研人员还不能准确地做出地震预报的情况下,对于在地震观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如何正确处理,也是周总理关心的一个问题。周总理清醒地看到,地震预报,绝非短期所能解决。他多次讲过,对地震既要提高警惕,又要保持镇定。他对青年地震科研人员说:要大胆设想,积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但是,不要轻易下结论,地震的规律不是几天就可以认识和掌握的。1966 年 3 月底,设在邢台震区的各种地震观测台出现异常现象,地震专家会商认为,可能出现强震。邢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简报”反映了这个情况。周总理阅后指示:要注意仪器记录和有感地震的变化,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就应当通知有关专区、县市、公社、大队提高警惕,但又要注意镇定和冷静地准备各项救护工作。周总理只把预报局限于地震灾区,而不扩大范围,表明总理对地震预报是持谨慎态度的。邢台地震后,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并且借鉴外国的作法,1995 年2 月 11 日国务院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全面规定了各项应急措施。这就可以使我们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 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灾,减少损失。

邢台地震至今已经 30 年了。回忆当时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急灾区群众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日以继夜,抓抗震救灾的情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谆谆教导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树雄心立壮志,努力探索地震规律,早日突破地震预报难关的殷切心情,历历在目。尽管邢台地震后不久就搞起了“文革”,周总理提出的地震科研、建筑抗震等一系列任务的落实受到严重干扰,但是由于各有关方面的同志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总理的指示,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国地震科研和建筑抗震步入了新的阶段。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为我国抗震救灾、地震科研和抗震防灾做出的伟大贡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骇人听闻的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惨重灾难,人们记忆犹新。因此,加强地震科研工作,探索和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 早日突破地震预报难关;加强建筑抗震科研和抗震防灾措施,以减轻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是从事地震科研工作的同志们的光荣任务。

我们相信,我国地震科研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周总理所指示的方向,经过顽强奋斗,一定可以揭开地球的奥秘,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突破地震预报难关。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将更加有效和普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世界地震科学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