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图1

李琦

吴庆彤同志写的《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出版了。作者原为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先后主持国务院值班室和以后组建的国务院办公室的工作。当时,这两个部门是国务院机关中仅有的照常运转的部门。1979 年机构恢复正常时,他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等职。

恰好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办公室被迫撒销,只留了两三个同志应付众多繁杂的事务。这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总理经常通过国务院值班室和国务院办公室或委托吴庆彤同志个人去办一些事情。正由于有这样的经历和机遇,吴庆彤同志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情况自然要比一般人知道的多一些,感触要深一些。“文革”结束后,他为了弄清那个特殊年代中的一些问题,不断地阅读有关书籍,查找资料,包括档案。

为了纪念周总理一百周年诞辰,吴庆彤同志和原在总理办公室工作的一些老同志在去年共同议定写一本回忆文集。他积极准备,埋头写作,冒着多年不遇的酷暑,满怀激情,一口气写出了这本书。这对一位从来不写文章的老同志来说,已经算是不容易了。这本书并不厚,十万字左右,却包括了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内容在已出版的书籍中是较少涉及的,还有不少事情是吴庆彤同志耳闻目睹,甚至亲手经办,其叙述就更加真实、生动。全书文字朴素,脉络清楚,读起来毫不费力,很适合于一般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阅读。

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浪,处理过许多复杂事件,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文化大革命”阶段,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困难最艰险的日子。因为“文化大革命”是当时党内外具有最高权威的毛主席发动的,周恩来不可能公开反抗。他既要从大局出发维护毛主席的威信,又要采取坚韧、迂回的办法巧妙斗争。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处心积虑地要打倒周恩来,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刁难与折磨,明枪暗箭一齐来。许多青年人被野心家煽动,呈现狂热的无政府思潮,热哀搞打砸抢,甚至搞武斗。由此,整个社会秩序混乱,生产下降。面对这样的局势, 周恩来的困难处境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他本人还随时有被打倒的危险。

但是,周恩来并没有逃避,没有畏惧,而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献身精神,捉身而出,为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大革命”的损失奋力搏斗。综观“文化大革命”全过程,他在一些问题上同毛主席的主张和作法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区别,有时甚至差异很大。他对毛主席的号召、指示,既有遵照执行的一面,也有在适时地、恰当地作出全面解释并尽可能修正其中偏差的另外一面。同时,他还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正确的口号、措施和意见,千方百计地加以贯彻。对于两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或与之周旋,巧妙斗争;或抓住时机,进行反击。如隔离审查王、关、戚,“九一三”前后粉碎林彪集团,长沙之行挫败江青集团组阁阴谋,在重病中及时告诫叶帅注意斗争方式、不要把大权落在“四人帮”手中,等等。当然,他也曾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但是人民谅解他。因为当时老一辈革命家几乎都被打倒了。小平同志说:“幸好保住了周恩来。”陈云同

志也说:“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这些话都是一针见血,多么精辟啊!

周恩来的一生对国家对人民作出过很多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忍辱负重,砥柱中流。大家都知道他保护了一大批党内外的干部,并且极力促成邓小平复出。没有这些骨干中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局面也就无从说起了。其实,周恩来在尽可能维持国家机器运转,保障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发展“两弹一星”,打开外交新格局,加强经济文化方面的基础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难忘的巨大贡献。尤其在漫长的艰难的岁月里, 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人民的高贵的精神和品质,更使世人感动,并时时激发人们对他的敬仰、怀念。周恩来逝世后,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十里长街百万人送葬的动人场面,最终爆发了惊天地、泣鬼种、敲响“四人帮” 灭亡的丧钟的伟大的四五运动。这些历史现象绝非偶然!周恩来虽然离开我们廿二年了,但广大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他,而是愈加怀念,愈加敬仰! 他的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前进!

在周恩来诞辰百周年前夕,在吴庆彤同志著书出版之际,我仅写以上这些话,作为纪念。

1998 年 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