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新改造的体系
在他的晚期通俗著作里费希特提出了信仰、爱、希望、宗教,没有什么哲学兴趣,只是为了一般的公众,也可以说是一种为了开明的犹太人和犹太女人,为了参议员们和信教的人们[和科采布]讲的哲学。费希特完成了康德主义,给了他的时代以一个很大的激动。他用通俗的方式说:“全部哲学的基础并不是有限的自我,而是神圣的理念。凡是由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一切存在都是活生生的,在自身内活动的:除了存在之外没有别的生命,除了神之外没有别的存在,因此神是绝对的存在和生命。神圣的本质也从自身表现出来,启示自身,表现自身,——这就是世界。”①
费希特的这种哲学并不包含什么思辨的东西,但是它要求思辨的东西。正如康德哲学要求在至善的理念里对立统一起来那样,费希特的哲学也要求在自我里、在信仰本身里统一对立,认为在信仰本身里自我意识的一切行为皆从信念出发,所以它的行为自在地达到了最高目的,并实现了善。在费希
① 《自然法的基础》,第二部分,第 21 页。
① 锐克斯纳:《哲学史手册》,第三卷,第一九二节,第 416 页;费希特:《论学者的本质》(柏林,1806 年),第 4、5、15、25—27 页。
特哲学里除了自我意识、自觉的自在存在这一环节外,什么也找不到,正如在英国哲学里一样,只是片面地把为他的存在这一环节或者意识这一环节并不说成环节,而宣称为真理的原则;这两种哲学里都没有两者的统一、没有精神。
费希特的哲学在哲学的外部现象里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从他和他的方法里出现了抽象思维、推演和构造。费希特哲学曾经在德国造成了一个革命。康德哲学出现以前,公众还是跟得上的;康德哲学,哲学还唤起了一种普遍的兴趣;哲学的大门是敞开的,人们对于哲学有了探讨的热情,哲学是属于一般有教养的人的。从前商人、政治家都喜欢从事哲学的探讨;但现在, 碰到了康德的哲学,他们学习哲学的翅膀就不能展开了。到了费希特的思辨哲学他们也就跟上了,对于思辨倾向深厚的地方他们也就立刻告别了。特别是自费希特以后,很少人从事于思辨哲学的研究了。通过康德和耶可比的哲学,公众的意见在这一点上又得到加强,即对于神的知识是直接的,人们自始就认识神而无须进行研究。
时代号召人追求生命,追求精神。现在精神已经返回到自我意识,但是只返回到一个作为空虚的自我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只是充满了有限性、个别性、非自在自为的内容,所以下一阶段就在于知道自我意识的这种具体的内涵本身,知道这个内容自身,——这内容为精神所浸透,是一个自觉的、精神性的内容,也就是充满了内容的精神。这是自觉的自我与它的内容的统一,也就是仅仅直观其自觉的生命和直接知道这种统一即是真理的精神。这种统一或精神后来在各种诗意的和预言式的、仰望式的倾向里,以夸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倾向都是从费希特的哲学里引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