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费希特

费希特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完成,[我们必须特别指出,他的哲学是以较逻辑的方式阐发出来的。他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最初他把他的哲学看成不过是康德哲学的系统发挥罢了。①]在康德、费希特以及谢林的哲学之外,没有别的哲学。其他的哲学都是从这些哲学剽窃一些东西,而关于这些剽窃来的东西,他们又彼此互相攻击和争吵。Ils se sont battus les flancs,pourêtre de grands hommes[他们为了当大人物而互相攻击。][因为在当时的德国曾有过许多哲学体系,]例如赖因霍尔德、克鲁格、布特尔威克、福锐斯、[舒尔茨]等人。但是他们自诩为伟大的观点是极肤浅的。

约翰·哥特里布·费希特,1762 年 5 月 19 日生于上劳西茨区比肖福斯魏尔达城附近的拉门脑,曾在耶拿大学学习,并在瑞士作过家庭教师。他写过一本关于宗教的书②;这书充满了康德的术语,所以当时,人们误当作康德的著作。1793 年,歌德聘请他到耶拿大学任哲学教授。1799 年,他为了他的一篇论文《论我们信仰一个神圣的世界主宰的根据》引起纠纷而去职。他在耶拿刊行了一种杂志,杂志上所发表的另一个人的文章被认为有无神论嫌疑。费希特本来是可以保持沉默的。由于政府要追究,费希特写了一封包含着一些威胁语句的信。歌德说,政府是不能让人威胁的。于是费希特便有一段期间在柏林作私人教学,1805 年又被聘为爱尔朗根大学教授,1809 年又任柏林大学教授,直至 1814 年 1 月 27 日逝世。关于他的特殊的生活经历,这里就不能详细地讲述了。

费希特哲学有两个方面必须区别开:一是他的真正的思辨哲学,这是经过严格一贯的论证的,他这一方面的哲学是很少人知道的;一是他的通俗哲学,他在柏林对各色听众的讲演,以及他的著作《到幸福生活之路》,都是属于这个方面的。后一方面的著作具有不少感动人的有教导性的东西,而许多自称为费希特派的人常常只知道他的哲学中通俗的这一面。这些著作对某些有教养的富于宗教情绪的人是深入感人的讲演。虽说它们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但在哲学史里却不能予以重视。哲学的内容必须得到思辨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只有在他早期的哲学著作里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