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勒伯朗士
斯宾诺莎主义是笛卡尔主义的完成。马勒伯朗士介绍笛卡尔哲学时所采取的形式,是一种与斯宾诺莎主义站在一边的形式,也是笛卡尔哲学的一种完备的发展;这是另外一种虔诚的神学形式的斯宾诺莎主义。由于采取了这种形式,他的哲学并没碰到斯宾诺莎所遭受的那种攻击;因此马勒伯朗士也没有被斥为无神论。
尼克拉·马勒伯朗士 1638 年生于巴黎。他体弱多病,身体发育不良,因此受教育时是娇生惯养的。他生性畏怯,喜爱孤独;22 岁时参加一个僧团, 叫做 congrégationdel’oratoire〔讲坛会〕,献身于科学。他在经过一家
① 参看上文第 315—317 页。
② Grundwesen/the basis of their Being
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了笛卡尔的著作 De homine〔论人〕;他读了这本书, 很感兴趣,读时心跳不已,不得不中止阅读。这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在他的心里唤起了对于哲学的最坚决的喜爱。他是一个具有最高尚、最温和的性格和最纯洁、最坚定的信仰的人。1715 年他死于巴黎,享年 77 岁。①
他的主要著作题为 De la recherche de la v érité〔《真理的探求》〕。这部书中有一部分完全是形而上学的,更大的部分却完全是经验的;例如他就从逻辑和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视觉、听觉、想象力和理智中的各种错误。最重要的是他关于我们知识起源的看法。
他说:“灵魂的本质在思维中,就象物质的本质在广延中一样。其余的东西,如感觉、想象和意志,都是思维的变相。”②他从二开始,这是两者之间的绝对鸿沟。他把笛卡尔关于神在认识中进行帮助的观念加以细致的发挥。他的主要思想是:“灵魂不能从外界的事物得到它的各种表象和概念。” 因为只要自我和事物一旦绝对彼此独立,没有任何共同之点,它们就决不能彼此发生关系,因而也就不能是彼此互为对象。“形体是不可入的;它们的各种形象在形成器官的过程中会互相摧毁。”①思维是怎样与有广延的东西结合到一起的呢?这永远是一个主要问题。有广延的、多数的东西既然是单纯的精神的对立物,是与精神互相外在的,又是怎样到精神里来的呢?也是此外“灵魂也不能由自身产生出观念”,②“观念也不能是天赋的;”③“奥古斯丁说过,‘你们不要说,你们自身就是你们自己的明灯。’”④
而他的结论则是我们仅仅在神中认识一切外物:“我们在神中看一切事物”,——神本身是我们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神是事物与思维的统一。“神对一切具有观念,因为他创造了一切。神通过他的全在与众多的精神极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神是众多精神的所在地,”是精神的普遍者,“正如空间”是普遍者、“是形体的所在地一样。因此灵魂是在神中认识到在神里面的东西,”即形体,“这是就神创造了”(即表象了)“创造物而言,因为这个一切是精神性的、灵明的、呈现在灵魂面前的。”⑤在神中事物是灵明的、精神性的,而我们也是灵明的;因此我们是在神中直观事物,因为事物是在神中作为灵明的东西而存在的。——如果对这一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与斯宾诺莎主义并没有分别。马勒伯朗士以通俗的方式让灵魂和事物也作为独立的东西存在着。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抓住他的基本原则,这种独立的东西就烟消云散了。“神是全在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全在加以发展, 那它就要走上斯宾诺莎主义,而神学家们却是反对同一哲学的。
此外还应当指出,马勒伯朗士也把普遍者、一般思维当成本质的东西。(1)普遍者先于特殊者。“灵魂具有无限者和普遍者的概念;灵魂只是通过它对无限者所具有的观念才能有所认识。因此这个观念必须先行;”普遍者是
① 布勒:《近代哲学史》,第三册,第二篇,第 430—431 页。
② 《真理的探求》(巴黎 1736 年版),第一至三卷。第二册,第三卷,第一部,第一章,第 4—6 页;第一册,第一卷,第一章,第 6—7 页。
① 《真理的探求》,第二册,第三卷,第二部,第二章,第 66—68 页。
② 同上,第三章,第 72 页。
③ 同上,第四章,第 84 页。
④ 同上,第五章,第 92 页。
⑤ 同上,第六章,第 95—96 页。
第一位的。“普遍者并非只是一个混乱的表象,并不是许多个别观念混合在一起。”在洛克那里,个别者是第一位的,普遍者是由个别者形成的;在马勒伯朗士那里,普遍者是人心中的第一个观念。“当我们要想到某件特殊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预先想到普遍者;”普遍者是特殊者的基础,就象空间之于事物那样。一切本质的东西都先于我们的特殊表象,这种本质的东西是第一位的。“一切本质”(essences)“都先于我们的表象;只有因为神照临于精神之中,本质才能先于我们的表象;精神就是在其单纯的本性中包罗万物的神。如果精神不是在那包罗一切的唯一者中看万物,看来它是不能表象种和属等等概念的。”普遍者是自在自为的,并不是由特殊者产生出来的。“因为每个存在着的事物都是一个特殊者,所以我们不能说,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的三角形的时候,是看到了某种创造物。”①
- 我们是通过神、通过这一众多精神的所在地来看这个普遍者的;在这一点上,神学家们对泛神论大肆叫嚣。“除了通过神的照临,我们是不能说明精神如何认识抽象的、一般的真理的;神能够以无限的方式照亮精神,”
——神是自在自为的普遍者。“我们对于神”这个最普遍者“有一个明晰的观念”。“我们只有通过与神的结合,才能有这个观念;因为这个观念并不是创造物,”它是自在自为的。这同斯宾诺莎的说法一样:唯一的普遍者是神,它在被规定的范围内则是特殊者;我们只是在普遍者中看到这个特殊者, 就象在空间里看形体一样。“当我们设想存在的时候,不管这个存在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我们都已经设想了无限的存在。为了认识一个有限的东西, 我们必须对无限者加以限制;因此这个无限者必须先行。所以精神是在无限者中认识一切的;如果以为无限者是许多特殊事物的一个混乱表象,那是大错特错,毋宁说一切特殊表象都只是分有着无限者的普遍观念,正如神并不是从‘有限的’创造物取得他的存在,而是‘正好相反,’一切创造物都只是由于神而存在那样。”①所以有限者并不是第一位的,无限者并不是从有限的事物得到它的存在;无限者是 prius〔第一位的〕,我们要思维某个特殊的东西的时候,必须有无限者先行。
- 灵魂向往着神。他所说的,也同斯宾诺莎在伦理方面所说过的一样。“神除了他自身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目的(《圣经》使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神的意志只能以善、以绝对普遍者为目的。“因此不仅我们的自然的爱这样一种由神在我们精神中引起的运动必然追求着神”——“一般意志就是对神的爱”——,“而且神给予我们精神的知识和灵明也不可能使我们认识在神以外的别的东西;”因为思维只存在于与神的统一里。“如果神造了一个精神,并且给予它以太阳作为它认识的观念或直接对象,那么,神造这个精神和这个精神的观念是为了太阳,并不是为了精神本身的。”一切自然的爱,还有对真理的认识和要求,都是以神为目的的。“意志的一切为创造物而进行的活动,都只不过是那种为创世主而进行的活动的各种规定而已。”
①
他引证奥古斯丁的话说:“我们有生以来(dès cette vie)就凭着我们对于永恒真理所具有的知识来看神。真理是非创造的、不变的、无量的、永远
① 《真理的探求》,第二册,第三卷,第二部,第六章,第 101—102,100—101 页。
① 《真理的探求》,第二册,第三卷,第二部,第六章,第 101—102 页。
① 《真理的探求》第二册,第三卷,第二部,第六章,第 103—105 页。
超过一切事物的。它是由于它自身而真的。它并不从任何事物取得它的完满性。它使创造物更加臻于完满,一切精神都自然而然地企图认识它。除了神以外,任何东西都没有这些完满性。所以真理就是神。我们直观这些不变的永恒真理;所以我们直观神。”“神虽然看见,但是并不感觉到感性事物。当我们看到某个感性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中就有感觉和纯粹的思想。感觉是我们的精神的一种变相。神造成了这种变相,因为他知道我们的灵魂是能够承受这种变相的。与感觉相结合的观念是在神中;我们看到观念⋯⋯”② “我们的精神与 Verbe de Dieu〔神的圣言〕的这种联系,我们的意志
与对神的爱的这种结合,就在于我们是仿照神的肖像和模样造出来的。”③ 因此对神的爱就在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神的观念联系起来;谁认识自己,并且清晰地思维着自己的情感,谁就是在爱神。——可见在这个高尚的灵魂里有与斯宾诺莎完全一样的内容,只不过采取着一种更虔诚的形式。——此外还有另一些关于神的冗长废话,一种为八岁儿童写的关于善、正义、全在、道德世界秩序的教理问答;神学家是不能超出他们的全部生活的。
以上所讲的是马勒伯朗士的主要思想;其余的有一部分是形式逻辑,有一部分是经验心理学。——马勒伯朗士进而讨论各种错误,论述错误是怎佯产生的,感官、想象力和理智是怎样欺骗我们的,以及我们必须怎样办,才能解救理智。然后马勒伯朗士接着讲各种认识真理的规则和法则。①这就是形式逻辑和心理学;在这里,这已经是根据形式逻辑和外部事实对特殊对象进行反省的办法。有人就把这个叫做哲学。
② 同上,第 106—107,109 页。
③ 同上,第 110—111 页。
① 《真理的探求》,第三册,第四卷,第一部,第一章,第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