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的策略
皮埃尔做出的杜邦公司的转换战略,起初并不一帆风顺,坎坷不平,荆棘丛生,但未能阻止他们去获得成功。一个庞大的化工帝国从资本主义经济的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中巍然屹立在特拉华州的土地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皮埃尔就把总经理的职务让给他的大弟弟伊雷内,自己不执掌经营权,不过仍然是杜邦公司老板。过去杜邦家族一直是老板兼经理,而且宣扬这种机制的好处,皮埃尔首次这么做,也算是一种改革吧。
这个伊雷内是 1884 年 3 月 28 日死于火药厂爆炸事故的,曾经为杜邦公司独霸火药业做过杰出贡献,很有才华的拉蒙·杜邦的第二个孩子,皮埃尔的亲弟弟。
伊雷内和皮埃尔一样,中学毕业以后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读化学工程专业,获得了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 21 岁的伊雷内起初在威明顿的普西琼斯公司的造纸厂机械车间作技术员之类工作,拿比较低的工资,每周二美元,但他很乐意干,而且认真负责。大约过了一年时间,他和哥哥皮埃尔与另一人合伙,每人各拿 8 000 美元,组建了一家承包公司。 1902 年,皮埃尔和科里、阿尔弗莱德三人接管了杜邦公司的经营权以后,伊雷内进入杜邦公司工作,组建了黑色火药经营部建设科,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伊雷内升为杜邦公司的副总理。1914 年参与对通用汽车公司投资,买了 400 股股票,价值 27000 美元。次年,科里出售他杜邦公司的全部股份,伊雷内便同皮埃尔、拉蒙三人组成辛迪加,将科里的股份全部买下。伊雷内成为位高权重、有钱有权的人物了。
伊雷内智力超群,才思敏捷,其举止言谈酷似他的父亲老拉蒙·杜邦,仪态端庄,彬彬有礼,给人一种温和亲切感,因此很受公司员工及家族中人尤其是他的侄儿侄女们喜爱和尊敬。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经常挤进他的轿车,进行他们自称的“猪仔旅行”,伊雷内总是乐呵呵地驱车往南数英里,把他们带到一个小镇上的冷饮店吃冰淇淋,然后到小溪边去玩水、捉螃蟹。伊雷内还有一个特点,他经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每一个问题的看
法思路清晰,论点明确,表述得当,语意幽默,无论拥护者或反对者都爱听他讲话,因而他的发言常常被新闻记者和有关人士引用。杜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做过炸药出口生意,没过多久又不干了。在反托拉斯审判中,当
问及他为什么原因时,伊雷内把手一摊,做出两手空空的样子,说:“我们没钱赚。法官先生也不能分文不拿审判我吧。”
伊雷内被誉为解决棘手问题的能手。虽然不一定超过他哥哥,但也常被人称道。杜邦公司在一战期间就着手向化工工业转换,但真正开始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伊雷内当了总经理以后。这时他的任务就是指导杜邦公司向化学工业投资,完成将一家军火企业向庞大的化工企业过渡。另外,战后杜邦公司员工锐减,从原来的十万人裁减为三万人,有七万人下岗失业,使这七万人恢复工作也是伊雷内的任务之一。这个棘手问题的解决只有寄希望于化工工业的大发展。
由于工厂大量裁员,各部门人员变动大,而且原来的庞大机构也必须精简,为此,伊雷内在拉蒙的配合下进行了重大的机构改革,建立起精悍的分工更明确的高效管理机构。
与机构改革相配合的是转变原有的某些部门的职能,将公司的执行委员会的职能转变为智囊团,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不再管理经营事务。
杜邦公司自开创以来一百多年间,曾经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共炸死了员工约四百余人,包括艾雷克斯、拉蒙两位副总经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灾难。伊雷内组织各单位部门共同讨论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在全体员工中反复宣传,还为员工投了人身保险,使黑色火药生产从此避免了不幸之灾。
然而摆在伊雷内面前的更重大的任务莫过于染料生产的技术问题。 1917 年 2 月,伊雷内的执行委员会拨款 700 万美元在威明顿对岸的新泽
西州迪普沃特营建了一家杜邦染料厂,工厂建成投产后 5 年间又追加投资 2
100 万美元。
同时,伊雷内还要人事部从各大学挑选了一百多名化学染料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开发。
由于美国染料方面的研究比德国起步晚好几年,因而对染料制造最关键的实际技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染料生产的质量关无法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成了战败国,按照《敌国资产管理法》,美国没收了德国的 4000 件专利,将其提供给美国化学企业,而且已落到了杜邦家族手中。杜邦公司开发部的技术人员反复研究了生产染料的专利技术,但因为没有实际经验, 因而弄不太懂。伊雷内决定用重金收买德国科技人才,引诱他们到威明顿工作。拉蒙承担了这一具体任务。他以旅行者的身份前往德国,同一些搞染料研究的专家秘密接触,以 2.5 美元年薪从德国挖来了朗格和赫斯兰德两位专家,安排在杜邦公司实验室工作。
在这两位德国专家的协助下,全厂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很快掌握了染料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迅速接近德国的水平。
这件事给伊雷内很大启发,为了赶上和超过德国染料生产的技术水平, 使杜邦公司的化学工业在美国和世界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伊雷内制定了发展染料工业的战略计划。一是杜邦自己投资独立进行研究开发;二是与美国国内一些化学企业合作,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三是搞国际联合开发, 主要是通过同德国化工企业联合,提高杜邦公司的技术。
在同德国人合作中,伊雷内善于抓住一些主导产品的生产技术。如氨的生产,氨的用途极广,是制造化学染料的主要成分。各种染料都离不开它。伊雷内通过瑞士有关方面,从德国买到了制氨技术。此举一成功,带动了各
种染料的顺利投产。
当时杜邦把商业资产和设备投资总额的 60%拨给化学工业。由于杜邦家族拥有德国的专利和德国的科学家,又有关税壁垒抵御外国竞争,因而成为美国头号染料制造商。他们生产了五百多种染料,化学工业的资产遍布全国。
杜邦公司的染料工业异军突起,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白,美国政府很满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护。因为美国政府,尤其是当时的威尔逊总统不愿看到外国的化学工业品充斥美国市场。他提出要在这方面与占垄断地位的德国一争高下,并说美国不仅在政治上,更要在经济上取胜。
为了壮大自己,提高竞争力,杜邦公司像过去一样采取大鱼吃小鱼的残忍手段。吞并了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成了美国的染料生产大户。不但国内市场,连国外市场也为杜邦公司所左右。
杜邦家族在化学工业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方面,高瞻远瞩,有胆有识,重视人才,舍得投资,因而能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去占领广阔的市场,创造巨额利润和财富。
杜邦公司在大力开发化学染料的同时,还投资进行其他化工产品的开发,如人造丝、玻璃纸、摄影胶卷、合成氨、人造橡胶、涂料等这样一些当时属于高科技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资料主要是从法国获得的。
伊雷内和拉蒙两兄弟惯用的办法是:先同商人联合办厂进行开发,掌握生产技术,然后买下法国人的全部产权或专利。人造纤维(人造丝)和玻璃纸的研究和投产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1920 年杜邦家族与法国人第一次合作,以 60%的投资额与法国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制造商合办杜邦纤维公司。在法国技术人员指导下,杜邦家族在纽约州布法罗建立了美国第一家人造丝厂。杜邦支出 330 万美元研究费,经过一年时间人造丝研究成功投入生产,杜邦公司赶紧买进法国人的全部产权。不久就收回五百多万美元的利润。
杜邦公司在向法国特瓦尔纤维公司购买人造纤维专利时,法国人提议, 跟他们合作开发比人造纤维更有价值的新产品——玻璃纸。
人造丝投产后的第二年,杜邦公司同一家法国人造纺织品商行,在布法罗开办了一家玻璃纸厂,那时玻璃纸已经由一个名叫布兰登堡的人研究成功,只是防潮性能尚未解决。在布兰登堡和其他法国技术人员同杜邦公司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二千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防潮性能问题。玻璃纸一投产,杜邦家族就按老办法买下了法国合伙人的全部产权。
随后的摄影胶卷和合成氨技术都是通过上述手段从法国人、德国人那里搞到手,再经杜邦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提高。
当然,杜邦公司的科研人员,也发明了一些新的化工产品,如人造橡胶、塑料产品,以及以杜邦命名的用途极广泛的染料(DUCO)。
借用别人的脑袋搞发明创造以打开自己脑袋的发明创造之门,这是伊雷内和拉蒙的高明之处,他们承认自己在化工方面的研究毕竟比别人晚了多年。
这些化工新产品的发明一生产,给一些传统的轻工业以极大的冲击,引起轻纺工业一场大革命,如棉纺织业、服装业、汽车装潢业、食品、卷烟包装储存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杜邦公司对化工材料的开发,也引起重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如人造橡胶和生橡胶混合而制成的强化轮胎,以及用途极为广泛的人造纤维。
伊雷内任总经理期间,是美国也是世界化学工业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最多时期,也是杜邦化工帝国空前繁荣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