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象棋的蓬勃发展

在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尽管当时在士大夫阶层中有弈博象贱之称,但是,象棋在市民、手工业者以及农民中却有很大的发展。

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的第二天,他便下令在京城设下一个巨大的汉白玉棋盘,以百十斤的青石作为棋子,然后下令让众多象棋高手们来到京城,在巨大棋盘中相互对弈,致使不少象棋高手累倒在场中。

朱元璋因为出身贫寒,他认为人们应该辛勤劳动,而玩象棋都是不务正业,但他又不好明令禁止玩象棋,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来制止大家下棋。

朱元璋这一举动,令全国的象棋爱好者都噤如寒蝉,大多高手都不敢公开下棋了。朱元璋见到青石棋子的做法收到了成效,便进一步下令天下人从此禁止再下象棋。

在当时,有一个名叫王思义的象棋大师,酷爱象棋,他每天钻研棋艺,还写了一部名为《象戏图》的象棋棋谱。王思义听说朱元璋的象棋禁令后,极是心痛,便把写好的《象戏图》棋谱嘱托家人细心收藏起来,自己则孤身一人前往京城觐见朱元璋。

待王思义到了南京,见到朱元璋便问道:“万岁爷为什么要禁绝象棋呢?”

朱元璋回答:“如今天下太平,老百姓应该勤于耕桑,休养生息,这才是富国强民之道。可那些下象棋的竟然乐此不疲,荒废农耕,更有人以此赌博、败坏民风,不去除这些恶俗,天下怎么会安宁呢?”

王思义摇摇头说:“若是论起赌博,天下万物都可以是赌具,又怎么能怪象棋呢?象棋是我族祖宗心血凝结成的智慧之宝,我辈应将其发扬光大,怎么能戒掉呢?我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为了保住象棋这门技艺,明天我愿意在大棋盘上与万岁爷下一局棋。”

第二天,王思义在十丈见方的汉白玉棋盘边脱下鞋子,对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说:“我要先洗洗脚,我不想用我污秽的双足去践踏棋盘!”

等王思义洗完脚后,他回过头望了望朱元璋,毅然跳上棋盘,光着脚大踏步地走在汉白玉棋盘上,高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连朱元璋也看得有些不忍了。

“兵七进一,炮二平三……”

在旁人有些悲壮的唱棋声中,王思义搬动起百十斤的巨大青石棋子,一步一步往前挪着,也不知道他挪了多少步,最后王思义累倒了,他口中的鲜血溅在了洁白的汉白玉棋盘上,如同雪地上盛开的一朵朵梅花一般耀眼。

王思义以身殉棋后,朱元璋深受感动,便废除了禁棋的号令,而且还鼓励他的儿孙们下棋。朱元璋的一个儿子朱权还编了一本棋书。他的另一个儿子明成祖朱棣,在他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中,还下令编了《象棋卷》。他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也是象棋高手,曾经留下与状元曾子弈后唱和的诗:

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

等闲寻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

明朝学者杨慎在其著作《丹绍杂录》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顷可解”,这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

象棋在明清时期有着长足发展,特别表现在文化理论上。夸张点说,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大都与象棋有一定瓜葛。

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兼文学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他曾留下不少弈棋诗。

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如冯梦龙、凌蒙初、吴承恩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诗作。

有嘉靖“八才子”之称的太常寺少卿李开先因为抨击朝政,被罢官为民,他从此开始诗文散曲等通俗文学创作,唯一调节他生活的娱乐活动便是下象棋。而且,他的象棋水平很高。在他给朋友的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我爱敲棋君善饮,人称豪客与闲仙。

在清代康熙年间,曾经编写著名棋谱《梅花谱》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为人刚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总是有点睛之笔。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写道:

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

看世情,争先恐后似棋忙。

清代风流名士纪晓岚,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意思是说,神仙都免不了好胜之心,况凡人乎!

从这些不难看出,象棋的感染力的确极强。在当时,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象棋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橘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

后来遗存的明代象棋残局谱《梦入神机》,作者佚名。残本中共有144局棋谱。《梦入神机》在明代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藏谱家几乎都曾收藏过此谱。

《梦入神机》残本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285局。从中删去与《道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144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

唐寅等文人学者都特别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喜爱。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我国象棋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变化莫测和趣味无穷。对弈者必须把握好全局,运用严密的思维,处理好进攻与防守、舍弃与取得的关系,以高超的技艺去一步一步地夺取胜利。

象棋作为一门高超的艺术,既要比试智慧,又要较量耐力,自始至终波澜起伏、险象环生,充满着复杂而微妙的矛盾斗争。

因此,象棋作为一项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对人提高智慧、磨炼意志、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素来就有“棋运兴,国运兴”的说法,深受我国人民的广泛欢迎,所以象棋在我国能够经久不衰。

后来清代文学家袁枚曾经这样称赞象棋这门艺术:

在人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中,只有象棋这一种游戏,它的胜负不决定于任何刁钻的偶然性,它只会给真正的智者戴上桂冠!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象棋确实是一门具有高度思维性、趣味性和战斗性的艺术,是供给智者的一种游戏。

象棋中的行兵布阵,难以预料,对弈时的角力对抗,也不可预测。所以,人们在执子下棋时,往往都会兴趣盎然。人们以棋会友,其乐无穷。因此,象棋充满了魅力,令人沉醉其间而爱不释手。

[旁注]

登基 也就是皇帝即位。新皇帝在继位时,通常在纪年上改元,以表示万象一新。有些皇帝登基并不改元,如后周世宗、恭帝都未改元,而是沿用太祖的“显德”年号,由此可看出国家的兴衰变化。

王思义 字允明。明代江苏华亭县人。他与其父王圻合著有《三才图会》一书,刊刻于世。其中《草木图会》六卷、《身体图会》十二卷,颇有益于医药之学。他还著有《象戏图》,对后世象棋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汉白玉 一种晶莹洁白的大理石,色白纯洁,内含有闪光晶体,给人一尘不染和庄严肃穆的美感。因此,汉白玉是我国古代皇家建筑以及雕刻的名贵石料,古代大量经典建筑都使用它,它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适度,喜好读书。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李开先(1502年~1568年),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他曾经在朝廷中任职员外郎、郎中。他的文学主张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具备”,对后来文学发展影响很大。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禀性刚直,又擅长写文、词及散曲等,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他又明确点示理学同禅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明代中后叶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有所批判。

王再越 清代康熙时期的象棋高手。他的著作有《梅花谱》,在当时为手抄本。《梅花谱》为我国象棋史上影响最大的两大全局名谱之一,他为后世象棋水平起到推动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象棋理论长期以来深入人心,对后世象棋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

纪晓岚(1724年~1805年),纪昀,字晓岚。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对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非常重大贡献。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他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他以诗文出名,却最擅长绘画。他在传统绘画写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树,给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乾隆四年的进士,也是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文学思想具有发展观点,对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对以后文学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阅读链接]

史传清代的康熙皇帝就十分迷恋象棋,有一次他狩猎时,抽空和侍卫那仁福下棋,因抵挡不住那仁福的“连环马”,他的一只车即将被吃掉了。而站在康熙身边观棋的一个老太监,因为怕康熙输棋丢面子,就在此时大叫山上有虎,从而巧妙地引开了康熙。

谁知道,康熙拿起弓箭去追老虎,就把与那仁福下棋的事给忘了。一晃几天过去了,康熙突然记起还有一盘未下完的象棋,就急忙赶回老地方去看。

哪里知道,这个忠厚尽职的那仁福侍卫,竟然单膝跪地,纹丝不动,一直坚持在那里等候康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