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在航海中发明麻将

明朝永乐年间,大航海家郑和率领数万将士,乘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前后7次前往东南亚、印度等地。

话说那是郑和第一次出海一个月后,由于他们离开大陆在海上漂泊太久,在长期的航海过程中,许多将士因为海上生活的枯燥,止不住地思念家乡,于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愁苦表情,全都萎靡不振。

郑和看了非常着急,他担心长此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郑和为了给将士们解闷,也为了振作他们的士气,他便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案。

郑和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到了切合现实的解决办法。郑和下令让将士利用船上现有的毛竹做成竹牌,他再令艺师在竹牌上雕刻了文字图案,最后制定了游戏规则。就这样,制作好的竹牌放在吃饭的方桌上就能供4个人同时娱乐了。

郑和在文字图案的确定上,最开始以红色的“中”字代表中原大地,这又符合中国红的原则。而他在竹牌刻上“发”字,暗合他率领军士们航海经商。

而“经商发财”的数量则是从“一万”到“九万”,郑和又按照我国“过满则溢”的习俗,所以他没有刻更多的万了。

等万字牌定下来之后,其他的文字图案就照样推出来了。因为船上粮食主要是大饼。于是,“一饼”到“九饼”就出来了。

但是天天“大饼”吃得腻了,在海上也没别的食物,只能吃海鱼了,这样,“一条”到“九条”也出来了。而在海上行船要依靠风向,这便有了“东”、“南”、“西”、“北”风。最后,郑和又用“白板”代表了白茫茫的大海。

郑和发明的游戏一经推出,在他的船队中盛况空前。一时间海上浩荡的船队响起了一片“哗啦哗啦”搓竹牌的声音。

在将士中,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竹牌很厉害,屡战屡胜,而且他胜了之后就会大声唱歌,这样极大地鼓舞了船队上下的士气,久之久之,郑和发明的这种竹牌便正式取名为“麻将”牌了。

就这样,郑和的船队下南洋回来后,也带回了一个风靡我国大地600余年生生不息的麻将游戏,并衍生出几乎可以代表我国文化的麻将文化。

当然,郑和发明麻将的故事只是人们的一种传说,其实麻将的雏形是明代流行的马吊牌和纸牌。

人们一般认为,麻将牌是由明代的马吊牌和纸牌演变而来的。

在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棋类游戏附属品的筹码,在长期的演变过程,筹码也成了一种新的戏娱用具,这便是马吊牌的由来。

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最开始只是作为筹码使用的。整副牌共有40张,总共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

其中,万贯、索子两种花色都是从1至9各一张。十万贯则是从20万贯至90万贯,以及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与十万贯类似的是,文钱也是从1至9,以及半文、没文各一张的。

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人像,万万贯自然派给了“及时雨”宋江,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马吊牌的玩法是由4人对坐一起打,每人先取8张牌,剩余8张放在桌子中间。4个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是以大击小。

但是与纸牌不同的是,打马吊牌有庄家和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以4个人轮流坐。所以3个闲家可以合力攻击庄家,使他尽快下庄,让其他人当庄家。

至于马吊牌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

根据此牌是从筹码也就是码子演变而来,而牌面上所画的图案又都与钱有关。例如,文钱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索是穿钱的绳子,也就是钱串。

而古代一千文钱也叫一吊钱,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到“马”与“吊”的影子。若如此认识,马吊牌的涵义便不言自明了,翻译过来就是“一种关于钱的牌”。

后来,人们在玩马吊牌时,常常感到纸牌的数量太少了,他们玩起来根本不能尽兴,于是人们开始把几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马吊牌就变成120张。

根据牌合在了一起,而在玩法上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除了3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3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了。

也就是说,上家出的牌,下家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吃和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碰”、“开杠”等说法,而此时的纸牌也叫做“碰和牌”。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贾母、薛姨妈、王熙凤等斗的就是碰和牌。书中这样写道:

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凤姐正该发牌,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是在薛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牌,再顶不下来的。

上文中的“二饼”也就是“二文”,“文”这个字在马吊牌中已经被画成圆饼状,这段小说中的记载正是一个马吊牌中顶牌的例子。

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也就是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也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和受罚”等规定。

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马吊牌接受和继承下来了。

其实马吊牌与其他棋牌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吊牌是一种四方参加的游戏。它不像围棋、象棋、六博棋等都是双人对战,而桥牌虽然是4个人对战,但实际上是分成两边配合的。

双方参与的互动再复杂也会有限,而马吊牌的四方作战就更显得错综复杂了,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马吊牌反而是一种虚拟现实得更加真实的高智商游戏。

[旁注]

永乐 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从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22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我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中国红 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一代代人的心路历程,在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红色的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我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品格。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名马三保,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一个“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展示了我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也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

天启 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从公元1621年至1627年。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他好木技,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庙号熹宗,葬十三陵之德陵。

施耐庵(1296年~1371年),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考中进士,后来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他的著作有《水浒传》等,他不仅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也是世界文坛的名人。

曹雪芹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对后来小说文学影响极大。

骨牌 也称牌九,又称天九,一种牌类娱乐用品。每副为32张,用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每张呈长方体,正面分别刻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由2到12的点子。它起源于我国,在民间流传较广,属于娱乐消遣用具。

六博 又称作陆博,是我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6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其中的古玩法大博,由于是与象棋一样要杀掉特定棋子为获胜,是很早期的兵种棋戏,被推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大博演变而来。

自摸 从我国古代沿用下来的麻将术语,指和牌所用的那一只牌是赢家自己摸回来,而非其他玩家打出。自摸的本义是指牌手自己摸牌成牌,它在麻将中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才有“自摸翻番”的说法和规则。它的出现增加了麻将的趣味性,是麻将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这种“纸牌”同马吊牌一样也是麻将起源的雏形。因为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要求玩家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纸牌是供4人打的,是一种由纸制成的牌,一般长二寸左右,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它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这三种花色都是从一到九各两张,另外还有三色“中”、“发”、“白”各两张。

如果一家打出牌,两家甚至三家同时可以和牌,这样最先得牌的人才算是赢牌。这些牌目和玩法已经很像后来的麻将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