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棋待诏制度

唐朝天宝年间的一天清晨,在河套地区有一个山庙前,有两个僧人对坐在庙门处下棋,这时从村里来了一个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姓王,他本没有名字,只是山下的一个樵夫。小伙子的出身非常贫寒,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生病去世了。小伙子从小就很独立,他每日以砍柴谋生。因为他非常勤劳,他砍下的柴草在家中堆积如山,附近的人们都称他作“王积薪”。

话说这日,王积薪拿着柴刀本想上山砍柴,他正好遇见两个僧人在山庙前下棋。王积薪便丢下柴刀,他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二僧下棋。

两个僧人下了几盘,他们觉得一旁的小伙子仪表不俗,而且小伙子对围棋非常感兴趣。两个僧人便开始教王积薪下围棋,他们只是简单地将围棋的规则告诉王积薪,谁知道王积薪非常聪明,一点就透,他很快就可以和僧人对弈起来了。

两个僧人见到王积薪聪明好学,进步非常快,他们很高兴,便送给王积薪棋图和棋书,他们又鼓励王积薪继续努力,还说他将来一定会大有希望。

王积薪回到家中,他整日拿着棋图和棋书勤加苦学,由于他的刻苦用功,他的围棋棋艺进步得非常快,短短几日间,两个僧人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

又过了几个月,王积薪棋艺更进了一步,他走遍乡里县里到处去找人下棋,可惜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山庙里的两个僧人听说这事后非常欢喜,他们找到王积薪,又赠给他马匹和路费,他们叫他骑马到城里去找高手较量,以便提高自己的围棋棋艺。

后来,王积薪听说洛阳李九言府上正在举行围棋擂台赛,在擂台赛上,大国手冯汪所向无敌,他就决心要去同冯汪较量一番。

王积薪告别两个僧人,他骑着僧人送的马,带了棋盘棋子赶往太原。王积薪沿途休息时也不忘下围棋,他如果遇到会下围棋的人,就一定要拉住那个人与他对弈数局。谁知,王积薪这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对手。

等王积薪到了洛阳李九言府上,它便马上要求与冯汪对弈,冯汪答应了,他们便在李九言府中的金谷园内对阵。

王积薪与冯汪连下了9局,开始王积薪不是大国手冯汪的敌手,他先以2比4负于冯汪。但王积薪悟性非常高,他竟然可以在败局中接二连三得到感悟,很快提升自己水平,这令冯汪啧啧称奇。

后来王积薪又连胜3局,最终他以5比4战胜冯汪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过了两天,王积薪总结了这次与冯汪对弈的经验,他将这9局棋加以评注,成为了棋史上有名的《金谷园九局图》。

据说这9局棋下得非常激烈,每一局都惊险迭起,精彩纷呈。唐代有诗人以“眼病休看九局棋”这样的诗句形容这9局棋。可想而知,双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对弈招数有多么精彩,多么复杂。

王积薪战胜国手冯汪后,他的名声大震。中书令燕国公张悦便召王积薪到他家里当了一名棋客。后来张悦又推荐他进入翰林院,唐玄宗也认可了王积薪的棋艺,王积薪便做了唐玄宗的棋待诏,被封为九品官。从此,他每日在宫中陪皇帝和亲王们下棋。

王积薪是个不断进取的人,他用空余时间研究棋艺理论,他还总结出了自己每一次对局的经验。王积薪撰写了不少棋书,他最著名的就是围棋《十诀》这部书,《十诀》在围棋书籍中地位极高,甚至被围棋爱好者奉为金科玉律。

王积薪在当棋待诏之后,他每日仍是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棋艺,最后王积薪终于成为了当时棋坛上第一的大国手。

王积薪的故事被记载在史册中,虽然他是个棋待诏,只能在宫廷与帝王贵族们对弈,但他刻苦学习围棋的故事却广泛流传在民间,他也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围棋第一高手。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

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

这时的围棋,已经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增长智慧。围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围棋也成了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

在新疆阿斯塔那村的唐墓中出土了《仕女弈棋图》绢画,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

人们在河南安阳隋代贵族张盛的墓穴中发现了瓷质围棋盘,以及唐代皇帝赠送日本孝武天皇,现藏在日本正仓院的象牙镶嵌木质的围棋盘,都已经是纵横各19道的了。

唐代长安出土的黑白圆形的围棋棋子,以及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出土文物都说明了,在隋唐两宋时期,围棋的棋局已经是以19道线作为主要的围棋形制了,而围棋的棋子也已经由过去的方形改为了圆形。

在唐宋两代,这种围棋形制上的变化只是一种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围棋棋手制度上的改革更为引人注目。

唐代实行了棋待诏制度,这种棋待诏制度是我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标志。所谓的“棋待诏”,是一些唐代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

当时,供奉唐宋内廷的那些棋待诏,他们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过严格考核后入选的。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每个人都可以称为当时的“国手”。

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

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一直到南宋整整延续了五百余年,这种制度对我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开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走出国门。首先是日本,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日本。围棋很快在日本开始流传了,日本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改革也非常地考究。

文献中曾有记载,如848年,日本国王子来唐进贡时所带的棋盘就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而棋子则是用集真岛手谈池中的玉子做成的。

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新罗也同大唐有着密切的往来,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大唐派遣使者,而其间的围棋交流更是常见的事。

史书《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的棋手对弈的情形,说明了当时新罗的围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新罗的围棋手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

在唐宋时期,统治者纷纷提倡围棋,于是围棋成了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围棋在宫廷中数百年来长盛不衰,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宫廷围棋文化。

但隋唐两宋时期,围棋是一种“阳春白雪”,是高雅雍容的游戏。唐宋的围棋是宫廷文人们的专属游戏,寻常百姓必须敬而远之。

儒家学说在我国历史上占据政治上的主流,但道家的理想历代以来更吸引着无数人,也成为我国文化中的第二种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

唐宋时期的文人很多崇尚道家的生活方式,他们主张隐世,但这些“隐士”们终究没有也不可能做到“遁形于人世”。他们只是与喧嚣的人世保持一段距离而已,毕竟他们还时时留恋人生的欢愉。

而这种道家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更多地表现在文人与围棋的关系上,也就是他们把人生看作一局棋,把富贵、功名当做一局棋,把弈棋当做一场游戏,他们在棋局上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都一一遍尝了。

唐宋时期,传统文化发展到了鼎盛,而围棋的境界也被人们规定出来了。

古人云:“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

这便是要求学棋的人不要只注重表面现象,还要追求围棋的本质。只有自己的心和力都到了那个境界,心中有道有境界,人才能超出尘世,达到围棋“禅宗”的最高境界。

唐代人认为,围棋的根本在于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方法,围棋并不是争强好胜的武器。最重要的是提升棋艺的深度。

学棋和下棋之人,切不要在意一时的胜负、不要在意旁人的指责、不要注重眼前的名利、不要妒忌别人的成功,应该潜心于棋艺的研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境界。

在唐宋时期,因为陶醉于围棋的巨大魅力,宫廷贵族和文人雅士们普遍都偏爱围棋,他们始终不肯将围棋在民间推广。直到南宋以后,围棋才开始在民间普及了,这时的围棋才真正成为了古代雅俗共赏的竞技游戏。

[旁注]

河套地区 也称银川平原,是我国古代的军事要地。黄河经过这里形成一个大的弯曲,秦、汉称河南地,后来修筑长城后,始称河套。这里是古都长安的北方藩篱,燕京的翼侧屏障。

僧人“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僧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

国手 精通某种技能在我国某一历史时期达到第一流的人,如医道、棋艺等。多指围棋棋手中的顶尖高手。虽然历史的长河漫漫,却难以掩盖他们的光彩,千百年来依旧光芒万丈,引领时代,他们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金谷园 位于洛阳老城东北。西晋时期,富人根据这里的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建了很多楼榭亭阁。这些楼阁高下错落,又有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是洛阳八大景之一。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也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他任用贤相名臣,励精图治,不仅慧眼挑选贤良的宰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时期。同时,他也在书法和诗词上有很深造诣,流传下来很多稀世之珍。

十诀 也称“围棋十诀”,顾名思义就是下围棋时的10句口诀,也是围棋的经验总结和要素积累。该诀为唐代国手王积薪所作,对后来棋界有广泛影响,被棋手们奉为必须掌握的“金科玉律”,对围棋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长安 西安的古称,从西周至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在长安,总计建都时间1077年,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列“四大古都之首”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翰林院 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制度是我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在这个官署中任职与曾经任职的人,都被人们称为翰林官,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他们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对后来的政治和文学影响极大。

王叔文(753年~806年),唐代著名政治改革家,著名围棋国手。他曾经任职苏州司功,最擅长围棋,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围棋高手。在唐德宗时,他还担任太子李诵的侍读,专陪太子下棋。他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作用,对围棋发展也有突出贡献。

阳春白雪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后来也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因为它高深典雅,艺术性较高,在古代很受士大夫阶层的喜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文学、音乐影响很大。

隐士 古代隐居的贤士。隐士不是一般的人,是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一些人。他们寻求诗意的栖居,反映出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隐士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宫廷 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为了显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统领天下的威严,宫廷建筑都追求雄伟壮观和富丽华贵。在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古代宫廷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礼仪制度和艺术文化。

[阅读链接]

唐宋大多数文人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们便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于是文人们纷纷怡情于琴棋,忘情于山水,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

最典型的是东坡居士苏轼,他并不擅长下棋,却执迷不悟地爱棋。即使苏轼为了下棋坐上一天,他也不觉得厌倦。说起苏东坡爱棋,且不如说他迷恋古松流水之间坐弈的这种美好意境。

后世文人普遍都认为苏东坡得到了围棋的真道,他们认为只要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便是悟透了下棋。而棋艺的高低本身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能够从棋中悟得一种禅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