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南 丝 竹

江南丝竹是近代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演奏形式, 它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进行演奏,所以称为丝竹乐。所用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丝竹乐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但两者风格不完全相同。城市中以文人居多,在演奏手法上加花较多,风格优雅华丽;在农村中吹鼓手较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常加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一九一一年以后,逐渐以上海为中心。组织了很多演奏丝竹乐的团体,如“文明雅集”、“钧天社”、“清平社” 等。这些团体定期集会,各地丝竹爱好者也前来参加。江南丝竹的乐曲有的来自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中演奏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著名的乐曲有所谓“八大曲”之称,即《老三六》、《慢三六》、

《中花六》、《慢六板》、《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行街》等。

江南丝竹乐曲在曲式结构上,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一个基本曲调的变奏,如《中花六》、《慢六板》、《欢乐歌》、《云庆》。第二类是一种类似西洋音乐回旋曲式的循环结构,如《老三六》、《慢三六》。第三类是多曲牌联奏的套曲,如《四合如意》、《行街》等。

“三六”一曲流传很广,它是由多个曲调组合而成,各个乐段之间用“合头”的形式衔接起来,连贯而流畅。“合头”在全曲共出现五次,演奏时每至一个乐段开始时速度渐快,显示出层次的变化,也表示情绪的不断高涨。

下面是此曲的“合头”,旋律流畅而舒展:

最后的结尾发展了合头的旋律,并在节拍、速度、调性上有所变化,与全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用“合头”连接若干曲调,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流传历史很悠久的一种曲体结构形式。它在江南锣鼓曲牌中也普遍使用。

《行街》一曲的标题本身已说明它由于经常用于婚礼行列而得名,也可看出江南丝竹的某些乐曲与人民的风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乐曲充满了明快喜悦的情绪,它由《小拜门》、《玉娥郎》和一个小快板的曲牌组成, 最后有一个快板尾声,是个曲牌联奏的套曲形式。乐曲前面悠扬抒情的慢板与后面活泼跳跃的快板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面是其中的第一段《小拜门》,它原是一个可以单独演奏的曲牌,也常用于戏曲伴奏,曲调迂回反复、悠扬流畅:

《四合如意》又称《四合》,也是多个曲牌组成的大型套曲。加上“如意”二字是取民间成语“吉祥如意”的意思,说明它的流行也与民间风俗有关。《四合》的传谱很多,因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扬州四合》、《苏州四合》、

《杭州四合》等。曲牌由四、五个到七、八个组成,所以也有称作《八合》的。在上海附近农村还流传带锣鼓的《四合》,称作《锣鼓四合》,其结构和风格接近于江南套头锣鼓,与《吓西风》、《汉寿亭侯》等乐曲相似。一九二○年前后出版的《扬合》乐谱上,有锣鼓的痕迹,苏州的某些《四合》谱上也有“级级封”、“巧连环”等锣鼓曲牌的小标题。这些带锣鼓的乐谱可能是《四合》的早期传谱。

演奏《四合如意》时,乐队要严格按照一竹一丝相间的顺序就坐,每种乐器独奏与多种乐器合奏相结合。轮流独奏的乐段分别称为头卖、二卖、三卖,又称头赛、二赛、三赛,有相互传接和竞赛的意义,这样可以造成不同乐器之间音色的变化和对比,别具特色。

江南丝竹是近代盛行的新乐种,曲调爽朗、节奏明快,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受,表现了江南地区人民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山清水秀的家乡景色的赞美。很多乐曲广泛流传各地,受到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