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 琶

琵琶独奏自唐宋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到近代,因其地域、师承、所传曲谱及其演奏风格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家:

华文彬传派。华文彬(1784—1859 年),字伯雅,号秋苹,江苏无锡人。曾编有《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简称《华氏谱》)和牌子小曲《借云馆小唱》。他的琵琶谱刊行于 1819 年,是我国最早刊行的琵琶谱。曲谱中介绍了在他以前民间流传的琵琶大曲七套,小曲六十二套,并把指法分成右手指法和左手指法两大类,规定了指法符号。对后世琵琶谱的记录整理有着相当的影响。他所记写的乐曲基本上是直隶派(河北)王君锡与浙江派陈牧夫的传谱。此后无锡的传派大都以《华氏谱》为依据。

平湖李祖棻传派。李祖棻生卒年不详。号芳园,浙江平湖人,编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简称《李氏谱》),刊行于 1895 年。李芳园经商,往来于平湖与上海之间,他是五代演奏琵琶的世家子弟,和当时很多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有交往,所以有机会与他们相互切磋学习,本人有较高的演奏技术,并记录整理了乐曲,编印成册,以广流传。他所传的曲谱,有几曲是《华氏谱》所没有的,在标记指法方面也较为细致,这对于琵琶技巧的传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李芳园与一般封建文人一样,有“颂古非今”、“轻视民间”的积习。很多民间流传的曲调,他或改变曲名,或伪托古人所作, 或添加分段标题等,造成了混乱,是不足取法的。另外,他还把一些尺字调

(C 调)的乐曲,改作小工调(D 调)记写,在弹奏时又加进了很多不适当的花音,造成了调性上的混乱。如他所记写的《霓裳曲》、《陈隋古曲》都难于演奏。他的弟子有张子良、吴梦非、朱行菁等。吴梦非编有《恰恰室琵琶谱》(抄本)。

浦东派。江苏浦东地区几百年来一直有演奏琵琶的传统,人才辈出。近代著名演奏家陈子敬(1837—1891 年)就是浦东人,他的曲谱有 1898 年的传抄本。陈子敬早年参加过太平天国的革命活动,后来专习琵琶,善于演奏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平沙落雁》(即《海青拿天鹅》)等曲(《南汇县志》)。

浦东派所传乐曲有沈浩初(1889—1953 年)编的《养正轩琵琶谱》,刊行于 1926 年。乐谱前对所记写的乐曲和浦东派演奏指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序言中对《华氏谱》记谱的过于简朴和《李氏谱》的花指繁加有所评议,认为“华秋苹谱为最先供世之作,然大曲不多,指法颇简,其后平湖李芳园谱集曲十三套,广则广矣,奈花指繁加,几失庐山真面,且指法虽较华谱有增, 尚多模糊难解。”《养正轩琵琶谱》比这两谱详尽和准确。

上海汪昱庭派。汪昱庭(1872—1951 年)的演奏兼取平湖派与浦东派之长,所传弟子也较多。我们以汪派所传乐曲《夕阳萧鼓》为例。《夕阳萧鼓》最早见于 1875 年的手抄本曲谱,可见其流传的时间当更为久远,何人何时所作已不可考,可能是民间长期流传的集体创作,后来被文人琵琶演奏家整理、加工和传播。在李南棠(李芳园之父)和陈子敬的抄谱中,此曲共分七段。李芳园在《李氏谱》中对此曲作了较大的改动,首先他附会白居易的《琵琶

行》,将曲名改为《浔阳琵琶》,又伪托是唐初文人虞世南作曲。结构上将原来七段扩展为十段,每段都加了极为雅致的标题,如“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萧声红树里”、“夕阳影里一归舟”之类。在曲调上精工琢刻,繁加花音,使其成为士大夫阶层所欣赏的乐曲,与原来民间传谱的面貌大不相同。到二十世纪初,汪昱庭又对李芳园的曲谱做了较大的改编,曲名改为《浔阳夜月》、《浔阳曲》或《夕阳萧鼓》,删掉了《李氏谱》中很多纤巧柔弱的繁音花指和长段捺音的弹法(李芳园弟子朱行菁善弹文套琵琶曲,他演奏此曲即是如此)。曲谱变得较为朴素,风格也较为完整和统一, 使它接近于民间乐曲的原貌。汪昱庭的曲谱流传下来,成为现代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三十年代初,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将它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几十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夕阳萧鼓》通过对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给人以欢快、喜悦、舒畅的感受。曲调质朴优美,生动细腻,具有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的色彩。它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几经封建文人的改编和加工,有些地方表现了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但总的看来,仍是一首优秀的民间传统乐曲。

我们以汪昱庭的弟子李廷松的传谱为例,乐曲的基本结构是同一主题的变奏,引子是散板,用 6666 和 4-4-的音型描绘鼓声和萧声,向人们展现出傍晚时分夕阳将下的水乡景色:

然后引出乐曲的主题:

下面几个乐段的变奏中,充分发挥了琵琶左手推、拉、打、带的指法,每次变奏都不重复、呆板。为了加深主题形象和意境的刻画,在基本旋律的变奏中又加进新的音乐素材,乐曲进行的速度、力度也都有多种起伏变化。既描绘了微颸轻拂,水波荡漾的景色,也描绘了橹声急促、渔舟近岸和渔歌四起的欢腾景象。最后的尾声宁静如画、意境深远:

除了《夕阳萧鼓》外,《十面》、《卸甲》、《阳春古曲》、《月儿高》等也是汪派演奏家经常演出的曲目。

近代琵琶流派还有崇明瀛州古调派。以 1916 年海门沈肇州(1858—1930 年)编印刊行的《瀛州古调》曲谱为依据。其弟子有施颂伯、徐立孙等,演奏的乐曲比较朴素无华。施颂伯善于演奏武套大曲,他演奏的《十面埋伏》绘影绘声,有金鼓齐鸣、撕杀呐喊的战斗气氛,气势磅礴雄伟,与有些流派弹奏此曲时在旋律上加工和美化较多是迥然不同的。

浙江温州还有琵琶演奏家侯国器、潘老秉、张幼明及其弟子殷北海等。他们演奏的乐曲更为古老,多为各派刊行曲谱所未收,如《宋玉悲秋》、《琵琶行》、《滴水摆莲》等,都系大曲。《滴水摆莲》应用泛音很多,在技巧上有较高的要求。

除以上流派以外,北方曲艺、苏州评弹、四川清音和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曲艺和器乐合奏中都有琵琶伴奏或参加合奏,也都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