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秦代时,秦始皇在洛阳设置三川郡,成为全国40郡之首,郡治设成周故城,统辖洛阳及三门峡等地。当时,洛阳在军事上是“秦陇之襟喉”和“四方必争之地”,先后为文信侯吕不韦和河南王申阳的封邑。

西汉时期,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河南”正式成为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地理名词。汉高祖刘邦曾以洛阳为都数月,意图建都洛阳。

后因谋士张良等认为洛阳“虽有此固,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而“关中左肴右函,陇蜀沃野千里,阻三面而固守,独一面以制诸侯”,西汉正式建都于咸阳。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他就是后来的汉世祖光武皇帝。公元22年,汉延宗更始帝刘玄建立更始政权后,建都于洛阳,次年迁都长安。

公元25年时,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后来,刘秀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刘秀在众将拥戴下,登基称帝于河北鄗城,即河北邢台。

为了表达刘氏重兴汉室之意,光武帝刘秀改元“建武”,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后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自此,在东汉196年的统治中,其中有14个皇帝以洛阳为都,共有165年之久。

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洛阳城最初是刘秀在周代成周城、秦三川郡治基础上营建起来的。此后500年间,洛阳一直是全国政治上举足轻重、经济和文化繁荣发达的都市,曾一度为世界第一流的大城市。

洛阳城垣绵亘断续,高出地面一两米,部分高出5至7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约14千米。建有城门10余座,城内外宫殿建筑布局完全按照奴隶制礼制设计,宫城建筑分南北两宫。

南宫为议政的皇城,宫殿楼阁鳞次栉比,朱雀门宏伟壮观,峻极连天;北宫为皇宫寝居的宫城,崇楼高阁,风景秀美,规模最大的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阶高二丈,画屋朱梁,玉阶金柱,四十五里外观之与天地”。

洛阳城有纵横24条街,街的两侧种植栗、漆、梓、桐四种行道树。官署民宅星罗棋布。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后,为了保卫“丝绸之路”的顺畅,促进我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朝廷在洛阳城内建有招待四方夷族和外国使臣的胡桃宫。

在洛阳城西有我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我国僧院从白马寺开始便泛称为寺,因此白马寺被尊为“祖庭”和“释源”。在洛阳城外南郊有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国家天文台灵台以及太庙明堂和辟雍。

光武时期是儒学最盛的时代。光武帝建国后,他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在洛阳偃师修建了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他还常到太学巡视和学生交谈。在他的提倡下,许多郡县都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

光武帝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他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他尊孔崇儒。同时,鉴于西汉末年的一些官僚、名士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代汉,光武帝对于王莽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

东汉时期科学文化繁荣昌盛,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蔡伦试制的“蔡侯纸”,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候风仪和地动仪,科学家马均发明的指南车、记里鼓车、龙骨水车等,都是在洛阳研制成功。

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哲学家王充作《论衡》,史学家班固、班昭兄妹著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汉书》等,也都成书于洛阳。

当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论激烈,公元79年时汉章帝刘炟曾特意在白虎观大会群儒,议五经异同,并命班固编成《白虎通义》书,作为定论。太学门前所立“熹平石经”就是当时的官定样本。

此外,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就位于洛阳洛阳城南,此庙为祭祀以忠义和勇猛见称的东汉末年名将关羽而建,俗称“关林庙”。

关林庙占地180亩,舞楼、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和关冢,构成了关林庙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上的龙首之多,为中原之最。

关林庙正门为5开间3门道,朱漆大门镶有81个金黄乳钉,享有我国帝王的尊贵品级。殿宇盖显高耸、飞翅凌空、气势峥嵘。厅中塑有关羽头戴12冕旒王冠,身着龙袍的坐像。

东汉末年,汉王室衰落。随后董卓进京,逼宫杀帝。曹操当时已是军中高级将领,因拒绝董卓拉拢,被迫逃出洛阳。之后,他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迅速得到关东各路英雄的响应。

董卓闻讯后,将汉献帝刘协和洛阳民众迁往长安,就是后来的陕西西安,并于190年一把大火焚烧了洛阳宫室,洛阳都城的大部分建筑被付之一炬。

在196年时,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仍旧是一片废墟,而且破败不堪的首都洛阳。在洛阳,汉献帝和百官们的饮食起居,形同乞丐。

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在8月时果断地采纳了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派兵进驻洛阳。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219年,魏王曹操回到已经荒废的帝都洛阳,下令重建北部尉廨,就是他曾经在洛阳做县尉时的官署、兴修建始殿,也就是汉都洛阳的宫殿。但洛阳重建还没完成,220年正月曹操就在洛阳病逝世了。随后,曹操之子曹丕,就是后来的魏文帝继任丞相、魏王。此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史称“曹魏”、“汉魏”,定都洛阳,历时46年。

魏文帝修复洛阳城后,洛阳城的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米。考古发现,其中心建筑为一座高8米,南北41米,东西31米的方形夯土高台。

明堂遗址位于灵台遗址东,主体建筑南北64米,东西63米,厚2.5米。辟雍遗址在明堂遗址东侧,长宽各170米,由4个不同方位的“品”字形夯基构成。

魏文帝在位时,他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恢复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由于他力推儒学文化。魏国在短期内复兴了封建正统文化。

后来,魏明帝曹叡继位后,曹魏与蜀汉、东吴多次发生战事。魏明帝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满宠等名将作战,都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23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

238年,魏明帝命司马懿平定了辽东。之后,又开始在魏都洛阳城的西北角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豪华峻丽的金墉城,由3座毗连的小城组成,平面呈目字形,南北1048米,东西250米,城外有河水环绕。

[旁注]

张良 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深知“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不留恋权位。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奴隶制 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辟雍 也作璧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西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作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多为祭祀用。北京国子监内的辟雍,就是乾隆时期建造,作为皇帝讲学之所。

王充 字仲任,先祖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汉献帝 刘协,字伯和,又字合。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初封陈留王,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234年,刘协病死,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儒学 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和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我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时代算起,儒家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曹叡 魏明帝,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能诗文,后人辑有其散文两卷和乐府诗10多首。他继帝位后,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导致了朝政动荡。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东汉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在位33年,成就了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魏文帝(187年~226年)本名曹丕,三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曹魏的开国皇帝。《燕歌行》代表他最高的诗歌成就。《燕歌行》采用乐府体裁,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阅读链接]

东汉政权建立以后,光武帝又逐步扫平了各方势力,最终统一全国。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偃武修文,中央集权,归于尚书,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并兴盛,史称“光武中兴”。

同时,光武帝还特别注意民生,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和刑徒,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薄赋敛,省刑法等。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从而为东汉前期80年间国家强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