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命人修建首座国家监狱

商代末期,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纣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安阳的汤阴县城北的羑里城建造了世界最早的国家监狱羑里城。

这时,商朝西陲的一个诸侯国领袖周文王姬昌因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这件事被商纣王听说后,他非常地不高兴,便将周文王囚禁在了羑里城。

周文王被囚后,在羑里城潜心治学,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辞,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完成了《周易》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被誉为“群经之首”。羑里城由此成为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文王,就在他曾经被囚的羑里城上建起了文王庙。文王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演绎坊、山门、大殿、拜殿、演绎台、洗心亭、玩占亭、吐儿冢,还有御碑、文王易碑和岣嵝碑等。

这羑里城和文王庙一直保存至今,位于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地区。

羑里城遗址,是一片高出地面3 米多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坐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这对我国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是1542年重建。

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上面写着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

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门额上阳镌“演易台”3字。

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在羑里城的遗址中,还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厚达7米的文化层断面清晰依稀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居住、生活的情景。此遗址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旁注]

六十四卦《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律演化。在阴阳的变化中,阐述哲学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和指导。

符篆 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篆据说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代则将汉魏印采用的多体篆文统称为“缪篆”,也称“摹印篆”。

演易台 羑里城的演易台位于文王庙大殿右后侧,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姬昌(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即殷商西伯,又称周侯,周季历的儿子,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传说他在羑里根据伏羲氏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阅读链接]

据说,周文王姬昌在羑里城里被关了7年。后来,他的臣子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找来很多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

纣王见了非常高兴地说:“仅此美女就足够了,又何必还要献出这么多的宝物呢!”

于是便下令赦免了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姬昌讨伐商朝那些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我国历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