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代观星台到明初的城隍庙

金代至元代时期,郑州的土地大量荒芜,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唯有天文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天文学家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郑州登封地区的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这观测台又名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城东南7.5千米的告成镇周公庙内,距周公测景台20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

观星台由台身与石圭、表槽组成。台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台面呈方形,用水磨砖砌造。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

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女儿墙,台顶两端小屋中间,由台底到台顶,有凹槽的“高表”。

在凹槽正北是36块青石平铺的俗称量天尺的“石圭”。石圭通长31米。观星台的建立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科学的巨大成就。

在观星台内,还有一“测景台”,据说,它是我国古代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修建,是古代祖先测量日影,验证四时的仪器。周在灭商之后,建立了周王朝,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周王朝因此要在中原建都,也就是现在的洛阳,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寻求营建东都洛阳的准确天文依据,周公姬旦才修建了“测景台”。

我国传统的节气划分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正是周姬旦通过在测景台的实地观测划定的,从而使“春”、“夏”、“秋”、“冬”四时得以划定。

观星台建于元朝初年,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观星台上,还有各种天文仪器,包括沈括浮漏、正方案、仰仪、景符和日晷等。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已载入《元史·天文志》中:

河南府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太弱”为古代一度的十二分之八,又据1582年孙承基撰《重修元圣周公祠记》碑载:

砖崇台以观星。台上故有滴漏壶,滴下注水,流以尺天。

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和计时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在元末明初时,随着回族人口进入郑州,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也随之带入郑州,而且在郑州的北大衔兴建了郑州清真寺,又名北大清真寺,这是我国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郑州清真寺位于北大街128号,占地约11000多平方米,为两进院对称,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要由大门、望月楼、大殿、南北讲堂、浴室和殡仪馆组成。

其中,望月楼大殿也称礼拜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高约10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有卷棚、前殿、后殿和庑殿式后窖。

望月楼又名唤醒楼,为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是阿訇观月和斋戒之用。望月楼小巧玲珑,造型、结构艺术等皆为此寺之精华,其两侧各有硬山单披式掖门。

礼拜殿前两侧是讲堂和硬山单披式掖门,并有陪房、沐浴室等。郑州清真寺殿宇前后相连,组合一处,称为勾连搭式,可容纳500多人同时做礼拜。

随着这座清真寺的建立,到了明朝初年,在郑州城内,又建成了著名的城隍庙。

郑州城隍庙全称郑州城隍灵佑侯庙,又名纪信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现存建筑建于1501年。

整个庙宇坐北面南,山门、前殿、戏楼、大殿、寝宫和东西廊庑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次分明,布局结构合理。而且都是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

整个建筑红砖绿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是郑州市绝无仅有的明清建筑精品。其中,庙内歇山式双层戏楼,堪称郑州之最。戏楼高达15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数条游龙,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异常生动。

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装饰有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左右对称,绝妙异常。殿内还专门供奉汉高祖刘邦麾下的大将纪信。

每年庙会时节,台上古乐喧天,丝弦阵阵,台下游人如痴如醉。加之杂耍、民间工艺品,各种名优小吃缤纷上市,更给城隍庙平添不少光彩。

在郑州城内,除了北大清真寺和城隍庙以外,还有著名的文庙、孔氏家庙、关帝庙和晋王庙等。

其中,郑州文庙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共有殿宇廊亭200多间,占地约50000万平方米,东西各有一座过街牌坊。1738年曾经大规模修建,1876年遭火焚,建筑毁废殆尽。以后虽又修复,规模已远不如前,后来仅存有大成殿和戟门两座古建筑及几间小厢房。

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宇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它的建筑形式为古代“歇山式”建筑,其殿顶构造复杂,工艺精湛,堪称一绝。

大殿最高处称“脊”,脊的两端各有两米高的龙头形构件,称为“吻”,其意龙司降雨,是防火的标志。脊的正中央高耸着一个双层楼阁建筑构件,上塑麒麟、大象等祥瑞饰物。

脊面上塑有“二龙戏珠”、“蜘蛛盘丝”、“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造型优美,生动传神。

大殿顶面覆盖绿色琉璃瓦,与脊饰光彩交映。大殿的东、西侧面是“两山”,两山的“博风”上,有玉皇大帝、如来说法、八仙过海、戏曲人物等图案,构图精美、制作细致。

殿檐下是令人眼花缭乱“五踩重昂斗拱”,木工结构复杂,彩绘繁缛,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殿宇内梁架椽檩上的木雕、彩绘更是构思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郑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郑州境内文物资源众多,有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在内的遗址遗迹达10000万多处。

其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最早的天文建筑观星台、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东汉三阙、会善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和嵩山少林寺建筑群,等等。

这些古迹中,康百万庄园位河南省郑州市下辖巩义康店镇,是康氏家族先祖康绍敬建造的府邸;郑州郭家大院近邻郑州商城遗址南城墙,是“郑州最后的四合院”;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西北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出生地和墓地。

[旁注]

王恂 元代数学家、文学家。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他在《授时历》时的贡献与郭守敬齐名。王恂死后,他创造的历律计算法由郭守敬等人整理成《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注释》十二卷留传后世。

日晷 观测日影测定视太阳时的天文仪器。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构成,按晷面放置的方向,可分为赤道、地平、竖立、斜立等型式。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伊斯兰教 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其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以至澳洲等地区迅速传播。

八仙过海 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和何仙姑。八仙过海是指这八位仙人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渡过大海,因此我国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用以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

纪信 字成,汉初刘邦的部将。先跟随刘邦起兵,任部曲长。公元前204年,纪信在荥阳城被围时设计假扮刘邦出城投降,让刘邦逃脱,自己则被项羽烧死。

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市城北的峻极峰下,因坐落于嵩山之阳,故名,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484年,605年更名为嵩阳观。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5进,廊庑俱全。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河北人。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保留下来的有1400多首,备受推崇。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阅读链接]

作为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郑州不仅有以文物古迹为主的旅游文化,它还拥有着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多方面。

其中,郑州面食名吃有合记羊肉烩面、萧记三鲜烩面、杨记牛肉拉面、蔡记蒸饺、葛记焖饼等。郑州人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大街小巷。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是当地的豫菜代表。

同时,河南是戏曲大省。除了传统的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10多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戏曲一直都是郑州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