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古都——杭州

杭州市简称杭,古时杭州曾称“临安”、“钱塘”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是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

杭州在秦时设县,是五代时期吴越国西府和南宋都城,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浙江大学这样的学府。宋代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杭州是我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副省级城市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

千古雷峰塔和名刹灵隐寺

杭州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这里,江流襟带,山色藏幽,史脉悠远,文风炽盛。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文物之邦,宋代以后,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管辖地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被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在会稽,即今天的绍兴会见各大诸侯。夏禹曾经乘舟航行经过杭州,并把他的名为“杭”的方舟留在此地。此后,此地便名为“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是属于越国,后来属于吴国。

977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专门建造了雷峰塔。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为“黄妃塔”。

雷峰塔历经损毁,历经修葺,才得以存留后世,成为西湖最壮观的景致之一。后世所建的雷峰新塔建在旧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完全采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时的风格、设计和大小建造。

新塔通高约71米,由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高49.17米,塔刹高18.25米,地平线以下的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和台基底层。

塔身的设计沿袭了雷峰塔被烧毁前的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型,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楼阁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在塔的二至五层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用于装饰的塔刹高16.1米,塔顶采用贴金工艺。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时期江南古建筑的典型风格,远处望去,金碧辉煌。专门为保护遗址而建的保护罩呈八角形,建筑面积3133平方米,外饰汉白玉栏杆。保护罩分上下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70多年的雷峰夕照景观重现。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

作为西湖南线的制高点,极目四眺,优美秀丽的西湖景色一览无余。

打开一道沉沉的古式门,走进新塔底层,便见古塔遗址。站在台基二层就可看到遗址的模样。

新塔穹顶内壁辟有2002个塔龛,每个龛内安放着一个小金涂塔,穹顶和梁上均为铜质金或贴金。穹顶设有天宫,藏有雷峰塔重修记、新塔模型等。

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重修后的雷峰塔见证了杭州西湖的悠久历史,也成为杭州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话说,当年越国灭了吴国以后,杭州又重新归属越国。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灭了越国,杭州又重新归属楚国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在灵隐山麓设立县治,称为钱唐,归属于会稽郡。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

这是史籍中有关“钱唐”之名的最早记载。

到了西汉时期,沿用秦代规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期,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又重新设置钱唐县,归属于吴郡。

东汉时期,杭州的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属于吴国的吴兴郡,归古扬州。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造了灵隐寺,成为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

灵隐寺是杭州最早老的名刹,也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该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

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是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时期由中原云游至此,便于飞来峰前建寺,名为灵隐。

灵隐寺初建时佛法未盛,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赐田并扩建,规模逐渐庞大起来。

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587年,又设置钱唐郡,管辖钱唐、于潜、富阳和新城四县,归属吴州。

隋王朝建立后,于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当时杭州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和武康六县。

州治最初设在余杭,690年迁到钱唐。591年,也就是开皇十一年,隋王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城周长18千米,这是我国最早的杭州城。

607年,隋代改置余杭郡。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约400千米。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点。

正是由于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更加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当时,余杭郡有15000多户,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唐太宗时期属江南道,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旁注]

越国 又称于越,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我国东南方的诸侯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春秋五霸之一的勾践是第39代越王。史书称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公元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后,势力范围一度北达江苏,南入闽台,东濒东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穹顶 又叫圆顶,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的顶点或顶部。二是特指圆拱的道路的中央和其边缘间高度的区别。是一种常见建筑结构,外形类似一个空心球体的上半部。圆顶的横切面也可以呈椭圆形。圆顶在建筑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史前时期。

吴国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公元 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慧理 晋代僧人,印度人。于326年至334年来到中国。他初住杭州时,见山岩秀丽,于是建了灵鹫和灵隐两座古刹。他常晏坐在岩石上,因此世人称他曾经的坐处为理公岩。

云游 指行踪飘忽不定,多用于僧道出家人。在佛家来讲,云游就是去参破大千世界,无处可去,无处不可去。按照寺院的规矩,成为比丘僧以后就可以开示苦行,有所得,回寺后可再受菩萨戒,受香疤于顶。受戒完毕,在监院领取了度牒。有了度牒意味着可以四处云游募化了。

陈后主 陈叔宝,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582年至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钱俶(929年~988年),吴越忠懿王,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缪孙,钱元瓘的第九子。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978 年,献所据两浙十三州归于宋朝。

[阅读链接]

关于杭州古名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

话说,远古时期,夏禹来到此地以后,见碧波万倾,被优美的景致深深吸引。但是,却一时没有船只引渡。于是,夏禹便想出一个办法。他命人迅速集来木材,在最短的时间内,造了一条小舟来引渡。

夏禹走后,人们便把此地称为“禹杭”。后来,由于人们口口相传,把“禹”字音讹化为“余”,于是就称此地为“余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