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圣地——上海醉白池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人民南路,占地50000平方米,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醉白池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也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

醉白池全园布局以一泓池水为中心,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园内美景名扬江南。“醉白池”这个名字也新颖别致,含义深湛,意境优美,令人神往。

曾经吟诗作赋的谷阳园

在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有一个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其意思是:这是陆机家乡的名园。因为西晋文学家陆机曾有诗说“仿佛谷水阳”,就是说自己的家乡在谷水之阳,而朱之纯便以这个名人名句来命名自家宅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谷阳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扩建。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了四面厅、疑舫、读书堂和文澜堂等建筑。

四面厅位于园东门的西南方,因其四面均有花格长窗贯通而得名。四面厅原为董其昌泼墨畅吟之处,别名“柱颊山房”,董公曾为此厅书屏,道:

堂敞四面,面池背石,

轩豁爽恺,前有广庭,

齐柯丛筱,映带左右,

临世濯足,希右振缨。

厅前有古樟风雨300余年,浓荫蔽日,生机勃勃,厅后古藤盘绕,具有古朴之风。厅后有百年的古紫藤盘旋缠绕,十分古朴典雅。四面厅的东北不远处,又有一似屋非屋、似船非船的建筑,这就是“疑舫”。

疑舫比较低矮,舫门是面西的,呈八角形,上有“疑舫”匾额,据说是明代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的手迹。

从舫门走入,前为书房,后似卧室,南北均有窗,南窗外是个小天井,有叶状洞门与外相通。北窗外是临水的,石基下即是河道,设计巧妙,尤其适合盛夏时在此小憩消暑。

疑舫与四面厅之间,植有两棵已逾百年的老腊梅,在寒冬时花香四溢。疑舫与长廊结合、傍水而建的有两榭一亭。

读书堂面阔三间,建筑面积约125平方米,前后为落地门窗。门窗下部开框花板雕饰古代兵马将帅、才子佳人及花卉山石图案,刻工精细。该厅堂为富家子弟读书之所在,因其四周遍植柳树,幽深清静故称谓“深柳读书堂”。

文澜堂即存留下来的乐天轩,这是一座书房式的建筑,因朱之纯崇拜白居易而得名,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所以也是仰慕白居易的意思。乐天轩是内园的最后一景,该建筑历代几经修复才得以保存,是上海最古老园林建筑之一。

轩旁墙侧竹林掩映,松林碧翠,怪石嶙峋,屋后银杏参天,屋前板桥流水,可谓小桥流水兴家村野之趣。由乐天轩向东,即是醉白池的东门了。

当时董其昌团结了一批文人,他们经常在此处吟诗作赋,咏解不断。在同一时期,明代南安知府、松江藉名人张东海的后裔在此处增建了雕花厅。雕花厅是一座结构谨严、不可多得的江南古典民宅。门厅粱枋上密布着百花及人物浮雕,十分稀有珍贵。

前厅的窗棂上、门楣上、梁坊上雕的都是各种各样正在开放的花。厅内中间放置的大屏上有“百花齐放”四字,概括前厅雕花的内容。雕的花不重复,有神韵,细腻无比,栩栩如生。

后厅包括厢房在内,门窗上,门楣上都是一整套的三国人物故事浮雕图,每幅图反映三国中一个故事,前后决不重复。从“桃园结义”开始,到司马懿统一我国为止,大概有三国人物故事图一百多幅。后厅内中间放置的大屏上雕的是“赤壁大战”。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重加修建,增建了轿厅和宝成楼等建筑,园林建成后,取名为醉白池。

顾大申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700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陪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轿厅是专供主人停放出门用轿子的地方。轿厅东侧是停放男主人用的八人抬大轿,西侧为女主人用的四人抬花轿。

宝成楼是园主人住宅,前后庭院。面阔五间,山墙为观音兜,简洁明快,是一组极有民族特色建筑。楼下廓轩悬有“宝成楼”匾额,楼后有二百多年罗汉松,院角有数棵名贵的佛肚竹。

在同一时期,清代画家徐璋在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绘画了多处石刻碑碣,这些碑刻后来成为了醉白池的镇园之宝。

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清代画家徐璋的《云间邦彦图》石刻。碑刻在东、西长廊与南廊圆洞门内都有分布。在东长廊靠近大湖亭之处还有一处碑刻。

此处与东面另外一个院子是相通的,这是原醉白池主人顾大申的住宅,叫“宝成楼”,这里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双面石刻碑,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字体优美飘逸,弥足珍贵。

其余的碑刻尚有四十余块,主要分布在西廊与南廊的圆洞门内,如明代文学家方孝孺、书画家董其昌的手书碑,唐代画家吴道子的观音画像,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的魁星像,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手迹碑等。

还有一块刻着两棵竹子的组字画,由关羽的一首五绝组成,表示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心迹,全诗为: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

醉白池中的这些碑刻后来散失了一部分,但后来均按照历史记载补书上去了。顾大申去世后,到了1797年的清代,醉白池曾被改为育英堂。

到了1899年,醉白池中池的西南角建起了一个大型六角亭。该亭一半建于岸石上,一半悬空水上,临池三面有窗,其余都无窗,故名“半山半水半书窗”,又名“三半亭”。亭中还有一联:

幽树幽花幽静处幽窗观幽景;

清池清水清心境清座赏清荷。

此联不仅用词奇妙,而且概括了此处能充分观赏荷花的特点。

[旁注]

西晋 我国古朝代名。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与东晋合称“两晋”。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317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开始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尚书 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和侍中组成内朝,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是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尚书在隋、唐正三品,在明为正二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国 我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3个政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重建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280年,西晋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和太傅。他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方孝孺(1357年~1402年),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阅读链接]

《云间邦彦图》石刻是著名的清代石刻,石刻镌刻了松江府籍明代乡贤名士百余人的画像和赞词,刻画极工,是重要的文物和难得的文史资料。

“云间”乃松江的旧称,“邦彦”,取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的诗句,意思为“松江的贤士、邦国之俊才”。

《云间邦彦图》石刻共30方,除序跋外,共有画像石28方,每方大多分四格,每格一般画一人。独有一格,合画了两人,乃抗清志士、民族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其余画像也不乏徐光启、董其昌、陈子龙、许阶、李待问等著名艺术家、诗人、名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