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构胜景——常熟燕园

燕园又名燕谷园,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辛峰巷,由首任台湾知府蒋元枢始建于清代,初名“蒋园”。

后来,清代晋陵叠石大师戈裕良在园中筑黄石假山“燕谷”一座,燕谷如真山幽谷一般,巧夺天工且洞壑中有清澈的池水,园亦因此更名“燕园”,又名“燕谷园”。

燕园占地约2500平方米,平面呈狭长形,南北长而东西较狭,布局独运匠心,空间组合划分灵活而富有变化,曲折得宜,别具一格,为江南著名古典园林。

出神入化的燕园假山

1780年,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即在其从父蒋洄旧宅东侧辟建园林,并供海神天妃于其中,名为蒋园。

因蒋元枢其父亲蒋溥与祖父蒋廷锡均任过内阁大学士,家世豪富,所以蒋元枢所筑的蒋园极其精良,如窗棂、栏槛等都用名贵的紫檀、楠木雕刻而成。

蒋园占地约2500平方米,蒋元枢始建时,有“三婵娟室”、“童初仙馆”和“七十二石猴”等名构胜景。

蒋元枢利用园西长廊和东西横廊前庭院中丛丛翠竹,掩隐其后园景色,使人产生空间幽邃、深莫能测之感。在园门北为鸳鸯式四面厅“三婵娟室”,原有蒋因培题匾。

清人张丰玉在《瓶花庐诗词抄》中有关此园图题句道:

新竹幽而静,新柳娇且妍,

新月一笑来,成此三婵娟,

傲他林处士,独抱梅花眠。

道出此室名之由来。室前有荷花池,池水曲折逶迤。池旁假山耸立,怪石嶙峋,状如群猴汇集,奔、跳、卧、立,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别具情趣,因名“七十二石猴”。

山间植白皮松一棵,高达数丈,苍劲挺拔,虬枝屈曲,气势雄伟,是为珍品。由庭院而至山林池水,极尽空间转换变化之胜。

山南置“童初仙馆”,馆内为书斋四间,布局顺应自然地形,由园东临池短廊与小桥导入,曲折幽静,饶有趣味。

蒋元枢过世后,其长子蒋继煃将园变卖。1829年,蒋园为其族侄、泰安县令蒋因培出资购得,大加修葺增饰,并请戈裕良用本邑虞山黄石在园中部叠成假山一座,取名“燕谷”。

园亦因此更名“燕园”,又名“燕谷园”。燕谷黄石假山位于“五芝堂”前,横贯全园东西,左有山巅“引胜岩”,右有跨山“过云桥”,下以桥洞通向“五芝堂”,布局大胆,别出蹊径。

其雄崖绝壁,山林拥翠,气势不凡,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天人合一”,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意境的园林艺术特色,而且展示了不同凡响的叠山技法与高超的艺术构思。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有:

蒋园,台湾知府蒋元枢构。后五十年,其族子蒋伯生得之,倩晋陵戈裕良叠石一堆,称燕谷,园名燕园,园甚小,而曲折得宜,结构有法,余每入城亦时寓也。

戈氏之前,叠山置洞,洞顶均用“石梁平顶法”构筑,即以条石架于两侧山石之上,以为洞顶承重维系,虽亦有佳妙之构,但终不免为陈套。

至戈氏始创“钩带法”,将石拱桥构筑桥洞的原理,巧妙运用于堆叠假山洞壑上,为一大突破,由此,将叠山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其与戈氏论及堆叠山洞不用条石易于倾颓时记录道:

戈曰:“只将大小石钩带联络,如造环桥法,可以千年不坏。要如真山洞壑一般,然后方称能事”。

余始服其言。

加之,戈裕良堆叠燕谷时,以虞山为蓝本,纯用本山黄石为之,故极逼真,而又运石如笔,变化万端,山以大块石为骨,小石补缀,拼锒对缝,不假外力,且山石纹理、色彩,相接自然、和谐,复又于山南置涧水一泓,蜿流入洞,浑然一体,实有巧夺天工之妙,堪称开我国造园史上一代新风。

[旁注]

观察使 古代官名。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观察使的权力,一开始并不比节度使小,不过由于边疆战事,节度使的权力开始增加。而观察使,还是类似于汉朝的刺史。

戈裕良(1764年~1830年),清代叠山大师,字立三,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曾创“钩带法”,使假山浑然一体,既逼肖真山,又可坚固千年不败,驰誉大江南北。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钱泳(1759年~1844年),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溪。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和《梅溪诗钞》等。

虞山 江苏省常熟市境内的一座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与古城、山南尚湖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景观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观丰富,历为江南旅游胜地。

[阅读链接]

关于燕园的燕谷假山,钱泳评及“其堆法尤胜于诸家”,而为后世园冶家高度赞赏。

还值得一提的是,江南私家古典园林于明代时,园中叠山皆以独峰体意而盛行,至清代则出现截取真山一角,浓缩园中的造园艺术,戈裕良所叠燕谷黄石假山勘称为其杰出代表,弥足珍贵。在我国造园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燕谷假山为国内戈裕良留传至今的唯一黄石假山杰作,国之瑰宝,殊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