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猗猗——上海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南翔镇,园内由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金额和南翔壁六部分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览胜之一,为江南名园之一。

古猗园始建于明代,早先为私家宅院,由擅长竹刻、书画、叠石的朱稚征设计布置。因园内广植绿竹,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句,故名“猗园”,后更名为“古猗园”。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和优美的花石小路五大特色闻名于世,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奇葩。

明代古韵的猗园建筑

明万历年间,历任光禄寺良酝署署正、河南府通判、代理嵩县知县、汝州知州的闵士籍,以宦囊在南翔兴建宅园。

该园的规模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之说,由擅长竹刻、书画、叠石的朱稚征设计布置,园中有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等。因园内广植绿竹,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句,名为“猗园”。

当时园中有逸野堂、白鹤亭、不系舟、浮筠阁、鹤守轩、绘月廊、五老峰、小云兜、猗园正门与采香廊、幽赏亭和鸢飞鱼跃轩等建筑。

逸野堂为园内主厅,系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堂名“逸野”表达了园主平静安逸的生活追求及隐逸为高的思想境界。此堂初建时以楠木为柱,且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故俗称“楠木厅”、“四面厅”。

堂外有“逸野堂”3字匾额,拾阶走入堂内,抬头可见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额“华岩墨海”,反映了当时文人相聚的盛况。

逸野堂前对植盘槐,北侧一棵已是数百岁高龄,为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盘槐。而四周的道路地坪上饰有碧玉如意、无字天书、暗八仙等图案,游人经过,似踏织锦,如入仙境。

不系舟原为园主的书画舫,明代吴中书法家祝枝山特为之手书“不系舟”3字。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

十分春水比檐影;

百叶莲花七里香。

这一船型建筑三面临水,犹如一艘船儿静静地停泊在岸,给人明快亲切之感。游人凭栏可赏戏鹅池全景,低头可观水中游鱼,悠然惬意。

自不系舟隔戏鹅池南眺,可见到一座半浮于水面的水榭“浮筠阁”亭亭孤立。明代建园时此阁与众不同,全部以竹为材建成,竹顶竹柱竹廊,竹椅竹栏竹窗,依山浮水,与对面的不系舟遥遥相对。

阁后竹枝山临水而立,周旋环水,水随山转,动静结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

鹤守轩周围树木环抱,具有明代的文脉和古韵,颇具特色。在逸野堂北侧,有五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形似五位操琴弹唱的老人,名为“五老峰”。

传说他们原是5位大仙。第一位叫龙仙老,已9000岁,只见他弯腰曲背,俯视沉思。第二位是鹤仙老,500岁,身材颀长,正盯着前面一块石桌。第三位是鹿仙老,侧立五仙之中,引颈前视,600岁。第四位叫鸢仙老,最年轻,300岁,正在凑近鹿仙老耳语。第五位鹅仙老,700岁,似在引吭高歌。

这5位大仙原在玉皇大帝御花园中,感到寂寞无聊,就在中秋之夜来到人间赏月,不知不觉来到逸野堂前,见月光下的逸野堂犹如月宫下落人间,缕缕桂香,阵阵虫鸣,凉风习习,若隐若现胜过仙境。

5位大仙想不到人间竟有如此妙境佳处,便操琴弹唱。他们决定脱离寂寞的天宫永留人间,那棵古盘槐便是龙仙老的手杖,5位大仙的坐骑也在古猗园安家落户,神鹿奔入梅花林,鹤栖白鹤亭,龙钻小云兜,鸢翔湖面,鹅游荷花池。这便是“五老弹琴”的传说。

小云兜是缀太湖石而成的小山,据说造成时天空云团聚,故取名“小云兜”。其构筑形体不大,尚能中置空谷,壁岩与磴道无率直之弊,使得假山既有丰富变化又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幽赏亭位于猗园西北隅,后来清代诗人沈元禄《猗园》中记载:

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

中秋之夜登亭远望,如置身仙境,令人心旷神怡。明代时园主常与家人登亭观赏夜景,故称此亭为幽赏亭。

鸢飞鱼跃轩三面依水,轩门圆形,如湖面明月初升。立门前向东眺望,青山亭阁,错落有致。入门凭栏,一泓碧水,明洁如镜。

在古代,猗园东南一带,庙宇鳞次栉比,河网纵横,松柏参天。气候温暖潮湿,使鸟类有觅食栖身之处。猗园更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谧静,使鸟儿最理想的栖身之处。

鸢飞鱼跃轩一带,有湖有岛,有山有树,花鸟鱼虫应有尽有。游人至此,实在其乐无穷。

闵士籍去世后,猗园约在1620年转让给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到了明末清初,猗园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到了1746年冬,叶锦购得猗园,叶锦于次年春大兴土木重修和改建,1748年秋落成,改名古猗园。

重修后的园门位于园北,西向。园南围墙外有河,船可进入园内。园中以逸野堂和戏鹅池为中心置景,曾建了不可居无竹、南亭、曲香廊、鹤寿轩、柳荫桥、双鹤斋、翔云阁和君子堂等建筑。

不可无竹居坐北朝南、临水筑台,北揽怡翠亭、南拥隐香亭,并有东西廊道相接,为此次扩建的核心。不可无竹居以竹为主题,构成了南北假山叠嶂、竹石相映成趣,中间居室开阔、四面临水成景的园林空间。

此厅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红柱黑瓦、四周开窗,其名取意于北宋文学家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境,既点出了以竹为主题的清雅意趣,又纪念了这位大文豪。

厅内陈设仿古竹家具,供人赏玩、休息,是赏竹观景的绝佳之地。

南亭位于南大门以东,是古猗园中最南面的亭子,故谓“南亭”。亭为仿古八攒尖顶,柱间设座栏,便于游人座憩。

亭下有平台,四周围以护栏,栏外遍植桂花、腊梅、榔榆、松柏等,不论季节更替,游人都能置身于浓荫花丛之中。

南亭地处僻静,远离山水,但其中一幅“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楹联则使南亭新意迭出,独成佳景。

曲香廊位于鸳鸯湖南侧,因廊道曲径通幽,且周植梅、兰、桂、菊,四季芳香,因此得名。

曲香廊北侧植有重瓣红牡丹,蓬径巨大、枝条茁壮,花径大如碗口、娇艳欲滴,曾有花开62朵的记录。南侧植有百岁高龄的重瓣紫牡丹,花瓣叠嶂,形态饱满如绣球,与百年牡丹左右呼应、相映生辉。

鹤寿轩运用两单元方型建筑交叉勾连,形成前后参差之格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轩上部为重檐,14只翘角上饰以仙鹤,轩内设座栏。

其名取意于淮南王刘安主撰写的论文集《淮南子·说林训》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表达了人们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柳荫桥位于园内一角,桥上一座四角亭让人们歇息的场所,在亭内一览周围的绿色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双鹤斋的飞檐是仙鹤的造型,在斋外能看见一只只鹤在笃悠悠的散步,神态坦然。

古猗园的亭台楼阁多临水而建,与水景配合,体现了“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意境。

由磴道登龟山之顶,自翔云阁向四周眺望,全园美景尽收眼底。翘檐叠嶂的翔云阁,宛如白鹤展翅,寓意登高望远,吟怀着白鹤南翔的千年历史。翔云阁内竖“百寿碑”,以赑屃为座,碑正面凿一“寿”字,碑背凿100个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寓意“时代昌明,人寿年丰”。

据说,触摸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能给人带来福气。翔云阁为其遮风避雨,让它常驻于此地。

君子堂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取名,堂内悬挂四君子书画,堂前植四君子代表植物,堂内堂外,自然相映,十分得体。园内除广植竹以外,还专辟了一个竹圃,体现“绿竹猗猗”的意境。

[旁注]

通判 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宋代始设,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正六品。

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暗八仙 道教图案。道教将八仙手持的8件法器,即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道教宫观常将这8件法器画成图案作为装饰。

进士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廖寿丰(1836年~1901年),清朝官吏。字谷似,又字暗斋,晚年自号止斋。1858年举人,1871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国史馆编修。1881年,任浙江粮储道。后又任贵州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后引疾回归家乡,在故里创办清华书馆。

玉皇大帝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识渊博。他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博学善文辞,好鼓琴,才思敏捷,奉武帝命作《离骚传》。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他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

赑屃 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阅读链接]

根据志书记载,古猗园中叠石、植物,皆为当时有名的竹刻艺术家朱三松设计。朱三松,名稚征,明末嘉定人,工诗善画,精竹刻,驰名于世。

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朱氏《饮中八仙》竹雕笔筒,筒身雕刻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八人饮酒的情景。图中山间怪石嶙峋,老松巨干,盘根错节,诸人神态各异,刻画入微。

今日所见古猗园中的历史遗迹,也莫不巧为布局,不落陈套,足见朱三松艺术造诣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