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建后的古猗园盛景

在清代,时值园主叶锦家道中落,地方人士开展了募捐集资活动,于1789年的将古猗园购买后作为城隍庙的灵苑,后又经历了多次兴建整修,增设了许多厅堂、神殿,酒肆和茶楼等,古猗园成为祀神集议、乘凉休憩的场所。

梅花厅就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梅花厅始建于1789年,梅花厅造型壮观,主厅开阔,长门隔扇,门窗梁檐均精雕梅花图案。

梅花厅四周植有红梅、绿梅、白梅、腊梅数十棵,道路铺就梅花图案,体现了四季有梅、如入仙境的意趣。厅前两棵柏树姿态奇特,梅花奇石方寸得宜,而两侧的百年老梅,更是杆枝叠韵、嶙峋苍鲜,与四周梅树争相吐艳,一片香雪。

在同一时期建造的还有花神殿,花乃天地灵秀之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从而造就出12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后来,又新建了南厅、微音阁、白鹤亭,并种植了一批树木花草。

南厅依竹傍水,是园主的书房兼卧室。南厅外墙镶嵌多幅浮雕,院内幽静古朴,内置石笋、睡莲、腊梅,修竹茂盛,四季有景。厅外南侧有座四面环水、树木繁茂、曲径通幽的小松冈。

微音阁坐石经幢北,与经幢异曲同工,富丽堂皇。关于微音阁,还有一个美丽传说。据传,逸野堂边的五老峰是五位老仙操琴弹唱,萦绕于廊阁,别有一番余韵,故阁名为微音阁。

廊门三开,三向仰视,可观赏月圆月缺奇景。建筑师们按月球四季运动轨迹,根据此地形特征,精心运算观月最佳点,设计了绘月廊。

绘月廊廊门三开,可观月圆月缺奇景。绘月廊西临一弯碧水,俯视可得映月,美不胜收。每当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月影透过廊窗,粉墙留下斑驳倩影,意蕴悠长。

白鹤亭位于戏鹅池西堤上,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亭旁碧池中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刻诗一首:

白鹤南翔去不归,唯有真迹在名基;

可怜后代空王子,不绝薰修享二时。

此亭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游览白鹤亭,可了解云翔寺的变迁和古镇南翔的由来,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

后来,人们在古猗园的四周围起了竹篱,把原城隍庙前的一对石狮移置于改建过的北大门前。在竹枝山南部开挖新河道,其两端与戏鹅池相通,并重建湖畔的浮筠阁,在新河上架九曲桥,桥中建湖心亭。

鸳鸯湖水面约10000平方米,以九曲桥分隔为东西两湖,水面开阔,生机盎然。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长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廊底有亭,曲径通幽。

走到五曲香廊沿左岸的尽头,便是楼高厅阁的茗轩。湖犹如一块明镜从天而降,镶在古猗园中心地带,使古猗园景色大放光辉。

从缺角亭拾级而下,向南攀花穿柳,便是别开生面、横越鸳鸯湖的九曲桥。九曲桥,长18米,宽4米。此处湖面最为开阔,垂杨拂水,绿柳含烟,梁式石桥逶迤曲折。

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湖心亭犹如一颗宝石嵌在桥中,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湖南有曲香廊,廊尽头有茗轩,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湖阔之感。

桥面中部是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镇蛇亭,它将曲桥一分为二,使质朴的石梁平添了几分风姿。游人凌波而行,更觉云水变幻,无不心旷神怡。

后来,当地原云翔寺的一对唐代石经幢和一座宋代普同塔迁入园中。

普同塔位于鹤寿轩东侧的荷花池中,是宋代旧物,建于1222年。该塔为佛教学弟子甘子荆所建,用以颂扬如来大佛之功德。

塔基以覆莲作须弥座的装饰,塔身高约2米,平面六角形,镌刻如来佛像、各式花纹等。每逢夏日,池荷一片翠盖,成众星拱塔之势,翠绿摇曳,送来缕缕清香。

除此之外,还在古猗园内新建了南翔壁。南翔壁又称“照壁”、“影壁”,是建于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建筑。

南翔壁上的浮雕取材于“白鹤南翔”的美妙传说,形象地描绘昔日南翔寺的壮观景象,述说着南翔这一地名的由来。

还有瘦影碎月轩和翠霭楼。瘦影碎月轩观山赏月之佳地,湖对岸是一座由黄石垒砌的假山,山上猗猗亭和山峰犹如两座驼峰,造型奇特,山后青竹茂密。

每当月朗星稀之时,皎洁的月光泻在湖面上,将假山、亭台、修竹、曲桥静静地连为一体,整个空间充满了静谧的氛围,给人宁静致远的遐思。

当一阵清风掠过,修竹摇曳、湖起涟漪,一轮明月在微波荡漾之中,化为道道碎影,体现了“瘦影娉婷风骨秀,枝枝叶叶竞云高”和“细草披霜寒碎月,一池秋水舞风柔”的意境。

翠霭楼原为上海南火神庙的打唱台,后来迁入园内。楼的正面开阔、雄伟,二楼中央挑出一阁,凸面华丽,飞檐斗拱。打唱台圆形拱顶由近百只鸟头拼嵌组成,中间精雕二龙戏珠,细格斑鳞,精妙绝伦,被赞为“典型的清代宏伟建筑”。

后翠霭楼中辟展室“玩石斋”,陈列着各种奇峰异石。山川精英泄为至宝,乾坤瑞气结就奇珍,自古以来赏石就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为人们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况。

[旁注]

经幢 幢,原是我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后来为保持经久不毁,改为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

须弥座 又名“金刚座”、“须弥坛”,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如来 即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二龙戏珠 指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表示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与道教中的自然法则暗合。

[阅读链接]

古猗园内白鹤亭和亭内石头上的诗句,是根据白鹤南翔的传说而建的。

相传曾经在梁代,有人挖到一块一丈长的石头,常吸引一对白鹤栖息于此。

一位名叫德齐和尚路过此地,认为白鹤祥舞乃佛地之兆,因此于505年建成一座佛寺,落成当天白鹤便向南飞去,故题寺名为“白鹤南翔寺”,此地也因寺成镇,取名为“南翔镇”。

后来到了唐代,一位名叫行齐和尚又看到白鹤飞来,而此时也得到当地人士莫少卿的善款,便再次修复白鹤南翔寺。竣工当日,白鹤向南飞去再也没有回来,但石头上却留下了诗句,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