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精致的古建筑群

后来瞻园毁于兵火,到了1865年,江宁布政使李宗羲重修了瞻园。李宗羲修瞻园后,将当时的绿野堂改名为了静妙堂,取其“静坐观众妙,得此壮胜迹”之意。

李宗羲重建的静妙堂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建筑,檐口高近4米,面积近200平方米,室内以隔扇划厅为南北两鸳鸯厅。

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厅南建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为瞻园观景绝佳处。静妙堂东北隅有明紫藤一棵,老干虬枝,盘根错节,宛若苍龙,东南一棵女贞,相传为李宗羲栽植。

1903年,江宁布政使黄建莞再次重修瞻园,将重修瞻园的过程刻于石碑之上,并建造了碑亭。碑亭位于瞻园北池的西边,亭两面临水,长2.5米,宽2.5米,面积6.25平方米,呈四方形,顶重檐。一览阁与碑亭有石板桥连接,桥长3.4米,宽0.83米。

碑亭西面墙壁上镶嵌着清江宁布政使黄建莞《重修瞻园记》石碑,石碑左边为康熙、雍正年间宫廷画家袁江所绘《瞻园图》碑刻。碑亭为叠落廊之西首,廊自西向东,至东长廊止,全长50米,此廊忽升忽降,起伏跌宕,故名叠落廊。

清江宁布政使黄建莞还在瞻园西隅山坡上建一草榭,名迎翠轩。迎翠轩位于籁爽风清堂南面的小院东侧,面积53.75平方米。黄建莞所建的迎翠轩早已被毁,存留下来的是后来重建的。

瞻园东部与东北部为原江南行省与江宁布政使署之建筑,由照壁和五进庭堂组成。第一进有六扇对开的大门和东西耳房,这也是瞻园的大门,位于瞻园东南,面向瞻园路,檐高4.56米,面积216平方米,内外檐枋有斗拱。两耳房外与八字墙相接,此墙高4.18米,宽4.15米。

大门外左右有石狮一对,高2.18米,并有两个直径0.86米之石门档,上雕团龙和回纹图案。大门正对面有照壁,壁高7米,宽17米,厚0.5米,明黄底色,小黑瓦作檐,照壁内嵌“金田起义”浮雕。

第二进为仪门,面阔五间24米,进深9米,檐口高4.42米,原为新任布政使莅官下轿处,序厅东西两面墙上,有大型浮雕,高3米,宽5米,厚0.13米。

二进前东、西面各有金桂一棵,树龄150余年,系天隆寺物。二进与三进之间为长32米、宽7.5米之灰色大理石铺甬道,两旁排列着18个炮台,上置铜铁炮20尊与十余枚雷石。炮台后各为列植之香樟,树后为长青草坪,草坪以黄杨为篱。

第三进正堂,平面为“工”字形硬山建筑,面阔五间,宽24米,总进深29米,檐高5.1米,面积约560平方米,落地长窗裙板上,雕有团龙、双凤等图案,在“工”字建筑两侧,各有一封闭庭院,面积为100平方米,院内湖石堆砌,松竹倚墙,十分幽雅。

三进与四进间有回廊相连,两侧有庭院,东为“客次”,面积99平方米,西为“便座”,面积131平方米。第四进为暖阁,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13.5米,檐口高4.74米,面积324平方米。

其西面第一厅前有牡丹台,台由土石砌,面积90平方米,倚南墙耸立湖石与石笋,台前有百年牡丹一棵,名“绛纱笼玉”,为牡丹之上品。牡丹旁还植有芍药、山茶、杜鹃、菖蒲、兰、红枫等。每岁花期,群芳拥“花王”,竞相争艳。

西进第二厅前小院面积约125平方米,鹅卵石铺地,有葡萄一架,架下设石桌石凳,小院南有一门与东瞻园相通,小院西南角有一“虎”字碑。小院西有一门与西瞻园相连,门楣碑刻“瞻园”两字,相传为乾隆帝御笔。

瞻园东部还有一个水院,位于北池之东,西与瞻园长廊相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它的中心为二开间歇山顶二层楼的一览阁,坐北朝南,面积78平方米,居园最高处。

登临可远眺近览,全园尽收眼底。一览阁前以不规则块石铺筑,阁下有清池一泓,湖石叠岸,面积150平方米,呈长条形。

池东北有延晖亭,亭一面临水,长3.5米,宽3.5米,面积12.25平方米,八角形,因太阳最后一抹余晖在此延长而得名。池之南为起伏迭看的叠落廊,廊中部最高处与延晖亭和一览阁隔水相望。从一览阁的东长廊,自北向南,到籁爽风清堂止,全长175米,沿墙排列19通石碑,为瞻园之碑廊。

瞻园东部有一大片草坪,位于东瞻园中部,面积1026平方米,地面铺爬根草,周围布置太湖石,配植松、竹、梅、海棠、樱花、枫树、茶花、木槿等花木,并点缀着玫瑰、枸杞、石竹、月季,及应时花卉菊花、虞美人、鸡冠花、一串红、金鱼草、龙爪花等。

草坪北为一高出地面1.35米小亭,其飞檐翘角似鸟翼,名翼然亭,袁枚诗道:

山顶翼然亭,登临见杳冥。

炊烟离瓦白,高树出墙青。

海镜明初日,江灯落远景。

台城千万雉,拱列似围屏。

翼然亭为东瞻园最佳观景点。亭下峰石环绕,花木锦簇。

东瞻园东南部中心建筑为籁爽风清堂,它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檐高约4米,面积112平方米,悬“籁爽风清堂”匾额。

籁爽风清堂对面墙旁立明遗石“招鹤峰”,峰高3.61米,重数吨,正面凿海水纹,体态古拙,意境高远,镌刻有明代沈周、吴宽、钱福等人的诗词。其周围湖石遍布,并配植松、柏、竹、茶花、芭蕉等花草树木。

籁爽风清堂西侧与花篮厅连接,东部为一览楼,南部为小院。一览楼二层,面积104平方米,楼上北侧有一梁台,与翼然亭相对,楼下南侧为落地长隔扇,一览楼是瞻园最高建筑,登临楼阁,园中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清末书画家何宾笙叹道:

远笼钟阜近吞江,一览楼中景入窗,

此是秣陵名胜地,许多王气洒能降。

清代诗人袁枚亦赞道:

妙绝瞻园景,平章颇费心。

一楼春雨足,三寸落花深。

一览楼前有荷花池,清风徐来,荷花摇曳生态,清代诗人袁枚《瞻园小集诗序》中云:

青山横而帘卷,碧荷动而香生。

一览楼门外为四品海棠院,院内植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等,地面铺鹅卵石,院中有石桌石凳。院边散布奇形异态湖石,间植玫瑰、枸杞、书带草,及应时花卉一品红、菊花等。

瞻园全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

瞻园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与留园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旁注]

李宗羲(1818年~1884年),号雨亭,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殿试,中殿试二甲25名,被委派到安徽知县任用。1873年被提升为两江总督,并办理南洋大臣事物。1874年,因病上疏辞职,次年卸任。

鸳鸯厅 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一种厅堂形式。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北厅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听音乐的地方。

袁江 字文涛,号岫泉,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宫廷画家。他擅画山水、楼台,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耳房 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如果每侧一间耳房,两侧共两间即称“三正两耳”。如果每侧两间,两侧共四间耳房则称“三正四耳”。

回纹 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做回纹。

凤 凤凰的简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凤凰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也是也是吉瑞的象征。

[阅读链接]

关于瞻园中的“虎”字石刻,还有一个传说呢!

据说这个“虎”字来自明初,是一个叫劭道人的人写了送给徐达的,劭道人乃明代著名军事家刘伯温的师傅。

相传,著名将领徐达年轻时,曾跟劭道人学习用兵布阵之法。学成后,徐达投奔朱元璋。

后来,大明江山已定,论功行赏,朱元璋封徐达为中山王,为其兴建王府,即今天的瞻园。徐达功成名就,欲求其子孙万世富贵,他请求劭道人满足其愿望。

劭道人就草书一个“虎”字,让徐达将此字刻于石上,藏在后宅,即可荣华万代。

徐达得此字后整天面壁沉思,果然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造福了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