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成——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典范。江南园林不同于皇家园林拥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江南园林追求超凡脱俗的意境,在江南园林中,南京的煦园和瞻园并成为金陵两大名园。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我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私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我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以“黑”、“白”、“灰”为主色,崇尚“淡雅”力避“艳俗”。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意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

这些淡雅的园林都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我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用苏东坡的诗来形容江南私家园林的色彩风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因此江南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大部分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

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

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

因此,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他们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

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

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

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迁,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我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以我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这就是无形的意境。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我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

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我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

并且南方气候极宜培植花木。江南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扬州历来以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我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是: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

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而且,南方园林中也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例如扬州个园,园主爱竹并且是一个商人,于是将自己的园林取名“个园”。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例如金陵名园煦园,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呈南北走向,在建园手法上,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东讲西楼隔岸相望。

有分有聚,虽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将众多建筑在布局上符合我国传统当中的呼应对称性,为园林更加增添了和谐的美感。

[旁注]

魏晋 指三国至两晋的时期,也就是220年至420年,“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 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

周秉忠 明代画家,叠山大师。字时臣,号丹泉,周秉忠精绘事,笔墨苍秀,追踪往哲。其所仿定鼎、定器、兽面戟耳彝等皆逼真,其疏泉叠石,尤能匠心独运,点缀出人意表。

科举 我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我国古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是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代结束。

山水画 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等。

芍药 别名将离、离草,是我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其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自古就是我国的爱情之花,也被誉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古老的中国,芍药一直是爱情的旋律,浪漫的山歌。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阅读链接]

江南园林无论是建筑的构造还是外观的粉饰,都体现着儒家的中庸思想,显得不躁不火,自然淡雅。由于湿润的自然环境及江南文人儒雅风格的影响,形成了江南私家园林清新淡雅的风格。

我国建筑学家刘敦桢在《苏州古园林》一书中说:“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成的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

园林里很少见色彩强烈的色调,金碧辉煌的色彩不合乎我国文人素淡空灵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