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管理操作(29)

学校体育管理

学生体育管理是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从而造就学生健康的体魄, 以满足在校紧张的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过程。学生体育管理,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是高质量、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劳动者不仅需要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来从容地应付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学生体育管理,正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具有健康身心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学生体育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科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以便将来能应付紧张的学习和生活及工作,为四化建设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

1.学校体育管理的任务

学校体育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第一,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第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第三,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进行集体主义、自觉纪律、团结友爱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课应以实践课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炼,每学期要保证有 16~18 周

(32~36 节)体育课教学时间。教学中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纪律,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备好课,教好课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三方面。体育课一般由 4 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基本部分是主要的,但其他部分都各有作用,不能忽视。有的体育教师不重视准备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急跑或做难度大的动作,由此而发生的伤害事故并不少见。

目前有些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体育教学质量差。每逢上课,给学生一个篮球、一个排球,就算上了课,群众称之为“上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可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改变的办法是:把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帅送去进修,领导要观课,看教师是否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看教师示范动作是否规范,并抽查教师的教案。要建立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学生在全学期缺课超过体育课总时数 1/3 者,不予评定成绩,成绩达不到良好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体育课应作为决定升留级的学科之一。学生因病残免试体育,需经医生证明,体

育教研组审核同意,教导处批准。2.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

(1)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应全面实现体育的任务,如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等。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如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各种能力等。培养运动美、体态美、协调、灵巧和耐力等,这既是体育目的,也是体育动力。

学校体育工作应以增进学生体质为目的,学生运动量大小要适当,不要超过生理负荷,引起不良反应。中学男、女生的体育活动要分开。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都有适当的锻炼时间,体育活动,既是心理情感上的享受,又是生理机能上的需要。中学生每天应有 8~9 小时睡眠,小学生 9~10 小时睡眠。

中午睡觉时间不宜过短,夏季应留出午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

(3)群体活动的原则。

学校体育活动要面对学生,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中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各种训练队的竞赛都是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要发展本校的传统性体育项目,要创造条件,大幅度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发现有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适当地培养或介绍到业余体校学习。

  1. 学生体育课的教学管理

体育课是教学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人员必须把体育课的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

  1. 抓“大纲”,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教材体系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指明了体育教学的方向,是国家指导学校体育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因而学校教务人员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并和他们一道学习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用大纲的精神指导体育教学。

  1. 抓“质量”,慎重制定“量标”。

加强体育课的教学管理,基础工作在于慎重制定“量标”,使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对全组和自己的教学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量标”应从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出发,突出“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体现“汗、会、乐”三个字的要求,做到“教、学、练、育”四统一。其内容是:

①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②合理按排和选择教材;

③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要安排合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练身实效;

④使学生能正确地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技术;

⑤教师要熟悉教材,恰当地运用教学原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轻快、优美,使学生乐于上体育课;

⑥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教材对学生自然地、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⑦对男女学生和生病、体弱学生能区别对待。免上体育的学生都能到课见习,参加集会,并有安排。

  1. 抓“计划”,认真选择教材、备好课。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校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系统安排,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学期开始前订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进度,并根据学生和本校实际条件,写出下周的课时计划;课前还要熟悉课时和计划,并做好场地、器材安排;要有晴、雨两准备,以防不测之需。

《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教完。但要根据场地设备、气候条件和学生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选择。不能因为某个时期其他任务重或条件困难而任意取消体育课。如因故缺课,要像其他学科缺课一样,予以补上。

学校教务人员对学期体育教学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妥之处要同教

师商量修改,课时计划可以适当抽查,有的学校实行体育教育组长周前检查、无计划不准上课的制度,对保证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1. 抓“常规”,建立体育课的正常教学秩序

制定教学常规,不仅有利于建立体育课的正常教学秩序,严密教学组织, 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优良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内容包括:出勤情况的报告制度、请假手续的规定、安全措施、穿着要求、陈列收检器材和爱护场地的规定、教师的言传身教规定等, 制度建立后要严格执行,严禁“放手式”。

  1. 抓“总结”,探索教学规律。

每个体育教师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是探索教学规律的重要途径。为便利教师积累材料,学校教务人员可于年初定好每人的总结专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突破一些教学难题,写出专题经验总结。体育教研组则在每学期结束时,写出全组的教学工作总结,这样,就可不断地、有成效地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要合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灵活、自由的运动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班主任要负责领导、教育,由学生干部负责组织,也可由少数体育爱好者自愿组织活动。学校教务人员要经常检查,协调解决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活动应把达标活动、课外运动和体育竞赛结合起来。在内容方面, 坚持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由于季节变化,项目安排要能适当,如夏季可安排乒乓球、游泳及活动量小的田赛活动,冬季可安排跳绳、踢毽和跑步等。教导处应把课外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交错安排,列入课表, 保证每天有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场地、器材合理分配, 并有防止伤害事故的措施。

  1. 运动会的管理。

大、中、小学每年应开一至二次田径运动会,时间安排在春秋、季节。如果一年一次,则可在秋季开田径运动会,春季开展球类等单项竞赛。田径运动会是检阅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推动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的有效活动形式。学校要把运动会列入计划, 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号召各班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在会前要检查和修整场地, 检查体育器材,做好动员工作,加强保护措施,在运动会期间,可通过广播或小报,及时公布成绩,表扬好人好事。除根据竞赛成绩奖励优秀班级或个人外,还可以设精神文明奖,对体育道德作风好或纪律、礼貌好的班级,给予表扬或奖励。运动会由校长主持,体育组负责组织和裁判,全体教职工参加工作,团、队、学生会及各班班委会配合。运动会一般举行一至二天。运动会如果组织得好,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团结友爱的风气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

  1. 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

小型单项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丰富学生生活,活跃学生身心,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单项竞赛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在整个学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时松时紧, 从不同的季节特点出发,安排多种多样的项目。竞赛有年级的、班际的和小组之间的。要加强比赛中的思想作风,提倡竞赛者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观众的

文明礼貌作风。

  1. 运动队的管理。

根据学校的不同条件和校际比赛的需要,可组织各种校运动队。运动队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运动员的选择,既要看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又要看德、智两方面的表现,坚持自愿原则,并通过班主任的推荐,由体育组决定,把名单抄送教导处备查。训练时间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时间以 60 分钟左右为原则,要教育学生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培养出作风好、思想好、技术精、纪律严的运动队伍。

  1.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制度,要订出计划,落实措施,积极推行。推行此项标准并不是孤立的,也不能搞突击,而应与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运动竞赛结合起来。在坚持经常锻炼的前提下,每学期进行一次“达标”测验。测验的项目,根据规定要事先公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锻炼,测验成绩要如实记载,和体育成绩一并记入学籍簿和通知书。还可表扬“达标”好的班级和个人,以促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活动。

  1. 学生“两操”、“两活动”的管理

    “两操”是指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两活动”是指课外体育活动和体

育竞赛活动。

  1. “两操”管理。

①广播体操。广播体操分早操和课间操。课间操安排在上午两节课后。课间操可以调节学习疲劳,增进健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早操与课间操的要求相同,早晨空气新鲜,运动量可比课间操略大,冬季以课间操为主, 走读生的早操可安排在家里进行。夏季以早操为主,场地不足的学校课间操可在室内(如过道、走廊)进行。集体操练要求集合迅速、安静,动作整齐标准。班级之间可以互相检查、评比,提高操练质量。

②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有效措施,宜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二节课后,各安排一次,由前一节课的授课教师和班干部负责组织。眼保健操要求姿势正确、穴位准确、手法对头、用力得当,做操后还应向窗外远处眺望一分钟,这将更有益于视力。

  1. “两活动”管理。

①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各校器材、场地条件,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率高低不等。各班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应错开安排,一般每周二次。班主任同任课老师应积极配合,并可参加,因人数较多,要保证安全。

②体育竞赛活动。应适应青少年的特点和兴趣,通过竞赛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荣誉观念。竞赛项目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条件,按计划进行。原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开展体育竞赛,有利于推动体育的普及和提高。”竞赛要立足于校内和基层,提倡群众性,以小型、多样、单项、人散为主。田径、球类、攀登、跑步、滑雪、游泳、器械体操、越野、爬山、拔河、跳绳、踢毽等可组织不同规模的比赛。学校每年可举行两次运动会,开展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