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的误导(2)
要证明经济上升趋势的曲线一般是始于谷底的,在一个具有积极意义、持客观态度的报道中,人们大概能够找到类似左边的那幅图。
对视觉来说重要的是:曲线始于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采取相反的做法,像右图那样,曲线就会始于谷底,那么所有的情形看起来就会好很多。比如德国的纺织工业。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成功地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每10个月为一个周期,描述了德国纺织工业向坏的和向好的景象。左图表达的意思是,“纺织品在联邦德国私人消费那里,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下降了。这种情形即便在1989年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在预测私人消费会实现实际增长2.5%的条件下,纺织品消费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不会超过1.5%。”这种比较悲观的预测在图形当中得到了反映:曲线起始于高峰,终止于谷底。
完全相同的曲线,从不同的谷底位置起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或是乐观或是悲观。
这个图表形成后,没过几个月就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情形:曲线先是起始于谷底,然后持续地上升;图表旁边的文字说明是:“联邦德国的纺织工业在1990年也呈现出强劲地上升趋势。纺织工业在这一年的销售增长预计能够达到5%~6%。”
2.2 婚姻生活的统计学风险
人们无论是由于疏忽还是有意欺骗,相比较而言,婚姻生活的基本事实所体现出来的意义更好地说明了一点,即许多统计数据所表现出来的事实完全是一种误解。几年前,一家美国报纸用哲理推论了发生在美国的暴力犯罪。绝大多数暴力犯罪发生在家中,即厨房、起居室和卧室。这家报纸的结论是:晚上,人们只有睡在中央公园才是比较安全的。
伦敦《时报》(Times)文章“50%的女性被害者是被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杀死的”对婚姻生活的危险性进行了推论。只有约10%的被害妇女是由完全不认识的人谋杀的,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来自受害人的家庭生活圈(特别是在周末或度假中,“这时家庭成员是在一起的”)。
显然这是一个谬论,其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基本的事实判断错误。受害人一般是被人谋杀的,而且是被她认识的人所害,这不是针对男朋友、丈夫和熟人所提出的证据,只是一个后果,即通常相识或亲近的人比完全陌生的人更具有谋杀的动机和机会。如果男人被害,也通常是被自己认识的人所害;当家庭成员在一起时,也会发生这种谋杀,原因很简单,素不相识的两个人通过心灵感应谋杀的可能性非常罕见。
在纽约的卧室和厨房中同样会比在中央公园中发生更多的谋杀,这绝不是因为住宅一类的设施是危险所在,而是与其他地方相比,我们在住宅中经常是直接面对面。相反,如果人们晚上在家中睡觉,那么在中央公园被刺伤、枪击或被掐死的可能性则要远远大得多。
我们已经讨论了谋杀、殴打和死亡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话题。与老年人相比,青少年被误认为是具有较多自杀倾向的一类人群,这一基本判断就是建立在错误的比较基础上的。一家德国报纸文章“老年时会变得更幸福”分析论证了下面的结果: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自杀在所有死亡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共计25%。而30~40岁的人自杀率占到10%,超过70岁的老年人自杀率不足2%。“年龄越大,决定自杀的比率就越低,”这家报纸如此写道,因此我们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幸福。
事实正好相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杀率在上升,20岁以下的青少年自杀率不足1/105,70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则几乎达到50/105。我们的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做出决定,自愿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现象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各个时期。然而,自杀在青少年那里的确起着一个非常显著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一般来说很少自然死亡。他们很少患癌症和循环系统疾病,中风或肝脏损伤在青少年中也很少发生。换句话说,在青少年年龄段,事故、谋杀和自杀几乎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自杀在各类死亡中所占的比例又比较高。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青少年的高自杀率,人们自然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我在某本旅游杂志中读过一篇文章:汽车驾驶人在快到目的地时通常会降低注意力,所以在假期旅游中,必须特别注意最后几公里路程。得到这个结论的基础就是统计学,绝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距离肇事者住所方圆30公里范围内。汽车驾驶人频繁地在其住所附近发生不幸,原因在于他过于熟悉这个地方,显然文章作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