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之源的三星堆

长江上游地区,在3700年以前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那时,各部落烽烟四起,为了抗击强敌的入侵,部落首领们纷纷在其住地周围筑墙挖沟,造城设关。

这一时期,长江上游的三星堆地区,进入到了一个文明发展时期。这时,哨棚嘴文化和宝墩文化相继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以陶小平底罐、高柄豆、鸟首形器等为特色的新型文化。

三星堆是缘于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

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广汉市境内的鸭子河与牧马河之间的台地上,是长江上游地区最为重要的古代城垣。

三星堆城垣的东、南、西三面为人工夯筑城垣,北面以鸭子河作天然屏障而形成的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大型古城,这样大的城池在当时实属罕见,可见当时的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古城的布局是南宽北窄,呈梯状,东城墙由主城墙、内城墙和外城墙三部分组成。城内大型夯土、土坯砖城垣和木构梁架建筑群开始陆续出现。

主城墙顶部是用土坯砖作为建筑材料,,城内房屋的房面分为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类型,多以方形和长方形为主。

有的房屋面积仅是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也有面积超过60平方米的中等房屋。其中,最大的房屋进深8.7米,面阔23米,面积达200平方米,且数间相连,并具有木构梁架的大型宫殿式建筑。

在不同的房屋之间还设有散水设施和引水出城的沟渠。这样精心建造的规格如此高的大型聚落,便是上层统治者集团活动的处所。

当时,三星堆是一批社会地位颇高、且掌握一定权力的特殊阶层活动的中心。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能工巧匠们经常把饱受摧残的奴隶形象雕成石雕。

在三星堆有两个大型的祭祀坑。坑内有次序地分层堆满了各种形制奇特、不同质地的玉石礼器、金器、青铜人像、象牙、骨渣等数以千计的器物。

这些器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金杖。金杖长1.42米,重约0.5千克,刻有精美的鱼鸟图案和人头像,这是最高权力的标志物。

此外,祭祀坑里还有代表各诸侯首领的数十件与真人大小相仿、神态各异的青铜人像和人面像。其中高达2.62米,重180多千克的青铜大立人像,是我国最大的青铜雕像,有“东方巨人”之称,这是以巫师身份出现的王,集政权、神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三星堆已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实体。

在三星堆,两株高大的青铜神树作为沟天通地的祭祀用具非常引人注目。青铜和尊作为礼仪用器,其他各类铜器也都具有宗教祭祀的性质。

礼仪用玉器多达上千件,不同种类的玉器各有其代表意义。玉琮、玉璧用于宗教仪典;玉斧、玉戈、玉矛、玉剑作为仪仗,象征威武的军权;玉璋代表礼仪用器;象牙、海贝等则作为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礼制体系,只有享有崇高威望、拥有最高权力的王才能举办盛大的活动。三星堆正处在一个兴盛的奴隶制国家时期,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透射出浓浓的王都气息。

这一时期,农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增多,尤其是锄形器的出现,标志人类已正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谷物收割工具石刀也得到有极大的改进,更加提高了劳动效率。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多数居民还在住宅边上围起栅栏,饲养家畜。同时,大量余粮的出现,也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这些都使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手工业门类齐全,铜器、玉石礼器和陶器的数量具有相当规模,其加工制作技艺更胜一筹,并且拥有独立的制造加工作坊和一大批专门从事各种手工业生产、技术熟练的工匠。

玉石器的加工制造向高精化发展,且数量大增。玉石器主要是璋、璧、圭、琮、矛、斧、等高档用品。

当时陶器的制作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高柄豆、小平底罐、圈足盘、壶、瓶、鸟首形器等,构成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陶器物群。

部分陶器还采用了轮制技术,纹饰也十分丰富。在陶器生活用器中,陶酒器独领风骚,酿酒的高领大罐,饮酒的觚、杯,盛酒的瓮、罐、壶,温酒的器具,以及舀酒的勺,一应俱全。

陶食器数量也很多,碗、碟、盘、豆、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各种精美的陶塑工艺品如虎、象、牛、猪、羊、鱼、蛙等,在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人们日常所用的衣物皆用不同质地、多种形制的纺轮纺织而成。缝纫和刺绣织锦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人们开始身着长襟的服饰。

纺织业发展的同时,金器加工、漆器制造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雕花镂空的漆木器等高档消费品却为少数贵族统治者所垄断。

在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加速了商业贸易的速出现,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

人们使用数量众多的海贝、铜贝和玉石璧瑗等到集市上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生活在衣食基本无忧、秩序井然的礼制社会里。

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三星堆的统治者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这时的三星堆已是一个规模宏大,功能设施齐备,具有了国都性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数千年以后,在三星堆发现了这一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并以其首先发现地三星堆而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由30余个文化点构成6个大的遗址组成的,总面积达12平方千米的大型遗址群。三星堆遗址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明是一个崭新的、高度发达的长江上游文明,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时期,人们在承继宝墩文化因素的同时,又受到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强烈影响。

中原二里头文化南浸,最初在长江中游鄂西地区稍作停留,然后由鄂西地区溯长江西上进入四川东部,再由此折而西北,最后向川西成都平原渗透,三星堆的居民就是在这股强大外力的作用下,推进并发展了举世瞩目的原始文明。

[旁注]

哨棚嘴文化 一处距今约4500年至6000年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年代属三峡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以及更早期,是长江中上游的一条重要文化走廊。在哨棚嘴遗址先后发现了墓葬、灰沟,并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少量骨器、铜器等。

礼器 我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礼器可由玉、青铜、木等制成,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又称彝器。

镂空 一种雕刻技术,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空是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小的镂空物件。镂空是应用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陶坯体上透雕花纹。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有透雕圆孔为饰,清代时这一工艺达到顶峰。

二里头文化 指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尤其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以此命名。二里头文化是进行夏文化探索的主体内容。

[阅读链接]

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观念。祭祀与战争相提并论,同时也被看做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三星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和众多玉石器精华,以及大量金器、象牙、海贝等重器的出现,足见宗教祭祀在当时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星堆遗址出土数十件青铜、玉石兵器,说明当时战争的激烈和经常化。当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时,就产生了强大的军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神器底座有武士雕像,反映了军队已经出现。军队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国家已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