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源——自强不息
西周时期文化维新体
现着人本文化,而先秦时期诸子所开创的文化大观正是西周时期人本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他们的政治、文化活动饱含深切的忧患意识和经世济民志向。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过程中,孔子以“三达德”为核心教育弟子,孟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智慧养育浩然正气,墨子的“非攻”与“兼爱”,荀子坚信“人定胜天”等,都是从人本主义立场,强调了人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基本品质,以至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历史根源。
自强不息的精神源头
“自强不息”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要求人们应当自强不息,自胜自立;同时也勉励人们穷则思变,积极改革,奋发图强。
《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南10千米处的羑里城,这里是商纣王囚禁周文王而演周易的地方。商纣王为什么囚禁周文王?周文王又是怎样推演著成《周易》的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那是在商纣王的时候,周族还是渭河边上的一个部落。按照当时“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部落首领姬昌被商政府封为“伯”。这时的姬昌还不是周文王,“文王”之名是汉代以后才叫起来的。
周伯姬昌由于修养出很高的德行,对治理国家也有很高的见地和办法,仅仅3年时间,天下就有2/3的诸侯国归属了他。为了总结先王治理天下的德与失,姬昌认真考察先贤圣王得天下的原因,以及昏王暴君失天下的根源,他一一写下来,存放在明堂,让自己和后代牢记。
商纣王看到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姬昌,心里非常忧虑,他担心地对重要羽翼崇侯虎说:“我与周伯姬昌竞争,现在他越来越强大,如果要纵容姬昌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有一天他要来对付我。”
崇侯虎说:“周伯姬昌的确是个不凡的人,他所作所为都在行仁义之举,而且善于谋略。他的太子姬发勇敢又果断。中间有个儿子叫姬旦的恭敬节俭而又了解天下。正像大王您说的那样,如果纵容了他们,日后我们就有忍受不了的灾祸;如果放纵了他们,日后我们就会有国灭身亡的危险。趁他们还没有真正成大气候,应该及早想办法制服他们。”
商纣听信崇侯虎的谋划,最后,趁周伯姬昌到朝廷觐见之机,把姬昌囚禁在羑里这个地方。姬昌有家难回,有国难投,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下决心泰然处之。他面对着伏羲八卦,自强不息,尽自己平生学识,专注地投入推演先人伏羲的八卦。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说起来,以上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收集整理。
姬昌发现,伏羲的八卦包含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八”能生六十四,六十四又何尝不能生出四千零九十六来,四千零九十六再生出……如此往复,它包含了诸多偶然性、或然性及必然性。
与此同时,“易”,是用数的变化来表示的,这就有了数理在其中;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那些卦辞与爻辞,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伦道德,森罗万象,无所不包,它汇聚了先人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智慧。于是,姬昌开始对伏羲八卦进行推演。
姬昌推演八卦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数字;一个是蓍草。其中数字是与人类成长、发展、进步密切相关的,也是《易》的玄关。
《系辞传》记载:“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和;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一段话告诉人们,姬昌以1、3、5、7、9为奇数,为阳、为天;2、4、6、8、10为偶数,为阴、为地。奇数之和为25,偶数之和为30;5位奇数和偶数的和为55。
姬昌推演八卦所用的数字,是以天地为依据的。这些数字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数学常识概念。这10个数字的构成,是天、地、人,以至宇宙万物的千变万化所不可能离开的,它为人类揭示宇宙未知的奥秘开辟了道路。
就这样,由天才的姬昌被囚羑里的偶然事件,演化成了一部变化莫测的千古奇书《周易》的必然诞生。后来,《周易》这部书经过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人物的推论解读,才留传了下来。经过历代传承,《周易》已成了诸子百家之源,被誉为“群经之首”。
《周易》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其实,这句话不但是姬昌自己身处困境,自强不息推演《周易》精神的真实写照,更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道德主体性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儒家所说“得众动天”、“强我中华”的进取精神。
在古代传统道德中,自强作为道德精神和规范,其主体不仅是指个人,而且也是指人民、国家和民族。“天行健”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和变化,因此,“自强不息”也就意味着永不满足现状,不断改革进取,应时以变,以开创之势治国、平天下。
《周易·革》记载:天地变改,四季得以形成,商汤、周武变改桀、纣的命运,既顺从了天的规律,又适应了百姓的愿望,革卦变改之时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呀!
总之,自强的道德精神,包含着改革进取的内容。自强不息,变法强国,革故鼎新,改革进取的精神,它贯彻于《周易》始终,成为了中华民族贯彻古今的优秀传统。
[旁注]
姬昌(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即殷商西伯,又称“周侯”,周季历之子。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传在羑里根据伏羲氏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姬发(约公元前1087年~公元前前1043年),是周文王的次子。西周的建立者,华夏杰出领袖,谥号“武王”,庙号世祖。他继承父亲遗志,灭商建立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姬旦 即周公旦,又称“叔旦”“、“周文公”,为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是周代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时发生“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
羑里 称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的羑里城遗址。羑水经城北东流。羑里城是姬昌拘而演周易的地方。姬昌被囚7年,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于是羑里便成为《周易》也即中华文化之源的发祥地。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在城址上修建了文王庙。
玄关 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现在泛指厅堂的外门,也就是居室入口的一个区域。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也就是进入室内换鞋、更衣或从室内去室外的缓冲空间,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过厅”、“门厅”。玄关后被借指为事情的关键所在。
诸子百家 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主导古代思想与文化2000余年。
[阅读链接]
《周易》是“三易”之一,《周易》包括两部分即《易经》和《易传》,有时简称《易》,在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席位,被誉为群经之首。
《周易》是一部论变法的奇书。《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最原始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