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赤心报国而求学
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学东渐”等进步思潮的影响下,一批有识之士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国内优秀青年派往国外留学,学习他人之长,增中华国力,表现出超凡的战略眼光。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就是这样的人。显而易见,这是儒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又一体现。
容闳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他所倡导的留学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而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历史的进程。
容闳的家乡在今广东省珠海市的南屏镇,即现在的珠海市南屏镇,和澳门仅一水之隔。年仅7岁的容闳被送到了澳门一家由澳门英人古特拉富夫人主持的教会小学念书,后又在美国人塞缪尔·布朗办的马礼逊学堂读书。
1847年,容闳因家境困难,为了求生,志愿随布朗夫妇到美国,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取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学生。
容闳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刻苦钻研,经常攻读到深夜。经过努力,他的成绩优异,多次夺得英文论文的首奖,蜚声于校园内外。
容闳的兴趣广泛,选修了多门学科,学识的增长,使他看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也看清了当时祖国的落后,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
1854年,容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美方不止一次地用优厚的待遇诱劝他留下来,但丝毫动摇不了他的爱国之心,他要把知识献给祖国,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祖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然而,回到祖国的容闳,并未受清代朝廷的重用。为了生计容闳只好到处奔波,寻找工作。他在海关当过翻译,在洋行里当过书记员。他虽然得到了温饱,但总感到自己报国无门。
在这期间,他曾拜会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向干王提出关于建设军队、政府、银行、学校等建议,这是容闳首次提出的为我国谋富强的大计。干王虽然知道这些建议十分重要,但战事频繁,无法实行,把这些建议搁了下来。容闳也离开了太平军。
自己能为祖国干些什么?容闳想起在同外商交往中,我国由于缺专门人才而多次失利,许多应由我国人掌管的要塞、军舰、海关等重要职务,都任用外国人,甚至与西方国家谈判时,我国的首席代表竟是外国人。
想到这里,容闳为祖国缺少新式教育感到不安。他想如果每年能有一批祖国青年到美国留学,就能造就许多通晓西学的人才。1868年,容闳正式向清代朝廷提出了他的选派留学生计划,他几经周折,再三努力,两年后清代朝廷批准了他的计划。
1871年夏,容闳在上海开始招生,被选入的幼童先在预备学校补习英文。从1872年至1875年,我国每年派遣30人,完成了留学120人的计划。
清代朝廷派出的监督,对学生们接受西方新鲜事物和思想非常不满,对支持学生的副监督容闳更是怀恨在心,多次向朝廷告密,说容闳纵容学生,说这些留学生即使学成回国,也不能为朝廷效力,要求撤回留学生。
朝廷竟然同意了监督的请求,1881年,赴美留学生全部撤回。容闳留学生计划的计划半途而废。
1873年,容闳从美国回到天津,向清政府奏请从西方购买武器一事。直隶总督让他就关于招募华工赴秘鲁的签约问题与秘鲁特使谈判。
秘鲁特使声称华工将会受到优厚的待遇。事实上,容闳以前在澳门就亲眼见过许多华工,以辫相连,结成一串,被人贩子们像牛马似地牵往船舱,听说过受骗华工被人贩子在市场上拍卖,不少华工因反抗被杀或跳海自杀。
容闳义正词严地怒斥了秘鲁特使,并向直隶总督汇报了所见所闻。他欣然接受直隶总督的派遣,到秘鲁去调查华工的情况。经过3个月的调查,了解到了华工遭受的折磨和奴隶主的罪恶,并把华工身上被笞、被烙的斑斑伤痕拍成照片,作为奴隶主残暴虐待华工的罪证。
容闳的秘鲁之行,使华工受虐待的真相大白。朝廷宣布禁止华工出洋。秘鲁特使虽竭力抵赖,但在容闳拍摄的一幅幅照片面前,无言以对。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容闳在美国得知消息,忧愤交加,立即写信给南洋大臣张之洞的幕僚,建议向英国借款购买军舰并雇用外兵,抄袭日本的后路,使其腹背受敌。
张之洞请容闳去伦敦借款,但这时,清代朝廷已对日本求和,借款计划也告中止。
甲午战争后,容闳从伦敦回到祖国。他建议实行新政,创立国家银行,发展资本主义,但都因受到阻挠而失败。后来,他又组织修建从天津到镇江的铁路,不料,德国有山东筑路权,不许铁路从山东通过,容闳不得不放弃筑路计划。
屡遭挫折,容闳开始倾向革命。他结识了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经常与他们讨论救亡图存的方略,容闳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对他们产生了一定影响。戊戌变法失败后,容闳参加发动“自立军”起义。在上海张园的“国会”上,他被公推为会长,并起草了《对外宣言》。
可是,宣言还未正式发表,容闳被列为通缉的首犯,他不得不潜往香港。两年后到美国避难。
在斗争中,容闳认识到孙中山“宽广诚明有大志”,并号召各界进步人士要支持孙中山,使资产阶级革命成功。1909年,他写信给他在美国物色的军事专家荷马李和财界人士布司,让他们支持孙中山。
经容闳介绍,孙中山与荷马李、布司建立联系,举行会谈,制订起义计划。并以孙中山名义,委任布司为同盟会驻国外全权财务代办,向纽约财团贷款,筹组临时政府等。
1910年5月,82岁的容闳病倒了。当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容闳非常高兴,并致函:
你们代表了四亿五千万人民——那些近三百年来深受压制的人们——高呼着共和国,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去赢得自由和独立。
他的信,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受鼓舞。
孙中山高度评价容闳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业绩,称他为“建伟大事业、以还吾人自由平等幸福”的老同志,并致函,希望他回国参加建设。可是,容闳接到孙中山来函时,已卧床不起。
1912年4月21日,容闳在美国逝世,终年84岁。他在临终遗书中让他两个生长在美国的儿子回国服务,写道:
吾费如许金钱,养成汝辈人才,原冀回报祖国。
老人金子般的语言,激励着两个儿子。他们回国后,两人都为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旁注]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直隶 旧省名。宋代体制,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京师者称“直隶”。元代不属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县,也称“直隶”。明清时期不属府而直属布政司的州称“直隶州”。特指今河北省。此外,直隶省为清代单省设总督的行政区之一,行政中心设在保定。
康有为(1858年~1927年)。清代晚期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力主维新变法。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清代晚期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阅读链接]
容闳在耶鲁大学读书时,他的是怎样筹备学费的呢?
第一学期幸有恩师布朗先生游说基督教妇女会资助,容闳才得以入学。从第二学期开学,容闳就开始担任学生食堂的炊事员。“晨则为之购办疏肴,饭则为之供给左右”,刷锅倒灶成为容闳天天的必修课。报酬是容闳可以免费食宿。
在第二学年,容闳又竞聘为学生会图书室治理员,每年可得30美元。就这样,容闳在耶鲁大学打两份工,再加上妇女会的资助,才得以读完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