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历尽艰险取佛经
随着唐宋时期三教思想的进一步融合,促使人们向往真理,追求真知。唐代高僧玄奘为求佛法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成为一位勇敢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玄奘,俗名陈袆,唐代洛州缑县人,即现在的河南偃县。他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时期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代初期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
玄奘幼年即受家教的影响,当时他的家境十分贫寒,11岁就出家当了和尚,就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13岁时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槃》,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敬。
玄奘32岁的时候到长安大慈恩寺度僧,被破格入选,拜名僧为师,深入钻研佛教各派经典。
有一天,天竺国一位高僧来到长安讲经,介绍天竺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很有学问,对佛教各派学说都有精深研究。玄奘决心去天竺向戒贤法师学习。
玄奘34岁的时候,只身一人离开长安,踏上了去天竺的路。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到天竺的路途又非常遥远,艰难险阻数不胜数。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
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在这里他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途中被山贼抓去而把他供出来,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
这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
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
至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一匹瘦老的马继续西行。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神奇庙里举行了一次辨经。
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再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在西行途中,有一天玄奘走近了大沙漠。这里一片茫茫,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有时一阵旋风,卷起满天沙土,像暴雨一样落下来。走了一天,他感到十分疲劳,就下马歇息,取下挂在马鞍上的皮囊想喝口水。不料,一时不小心,皮囊掉到了地上。
仅有的一皮囊水全洒在了沙漠里,他十分懊悔。于是,决定回去取水,拨转马头,向东走了10多里路。这时,他想起出发前立下誓言:不到天竺决不向东后退一步!现在怎能因水而东退呢?他又立即调转马头,继续向西北行进。
玄奘在沙漠里接连走了四夜五天,没有一点水喝,口渴得像火烧一样,终于支不住昏倒在沙漠上。至第五天半夜,天边起了凉风,把玄奘吹得清醒过来。他站起来,牵着马又走了10多里,发现了一片草地和一个池塘。
有了水草,人和马才摆脱绝境。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经过伊吾,到了高昌国。高昌国王麴文泰遣使迎候,国王由侍人陪同,亲自迎接玄奘入后院,住一重阁宝帐之中,王妃与数十名侍女皆来礼拜。
麴文泰又命年逾80岁的国统王法师规劝玄奘留住,但玄奘没有同意,说道:
我来到此地是为西行求法,今天受到你的阻碍,大王只可留下我的尸骨,我求法的意志和决心,大王是留不住的。
以后便绝食3天以示抗议。
麴文泰被玄奘西行求法的决心所感动,只好放他西行。麴文泰还要求玄奘从印返国路过高昌国时,留住3年,受王供养。还要求现在讲《仁王经》一个月,玄奘一一答应。
玄奘离开使他备受敬重的高昌国,又踏上了万里征途,历历艰辛,踏过20多个国家的国土,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到达北印的滥波国。
玄奘用了4年时间,行程50000里,沿途拜访了16个国家的名僧求法。终于到了北天竺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有僧众10000多人。其中通晓经论20部的只有1000多人,通晓30部经论的只有500人,通晓50部的连玄奘在内只有10人。全部通晓的只有著名的佛学大师戒贤法师一人。
玄奘拜印度戒贤法师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虽然年事已高,多年不讲经了,可是却特地为玄奘开讲,一连讲了15个月。玄奘起早贪黑,刻苦钻研了5年,终于通晓了全部经论,掌握了天竺佛学的要义,成了很有学问的佛学大师。
玄奘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又到印度的其他一些国家继续学习,学识更加渊博。
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有很多佛教古迹。玄奘在天竺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向高僧学经。
有一次,他在乘船渡恒河的时候,碰到一群强盗。他们迷信妖神,每年秋天都要杀个人祭神。船中的强盗看中玄奘,要把他杀了祭神,玄奘再三向他们解释也没有用,只好闭着眼睛念起经来。
说也凑巧,这时正好起了一阵狂风,河里浊浪汹涌,差一点打翻了船。强盗害怕起来,赶快跪下忏悔,把玄奘放了。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当地的人都还认为玄奘真有什么佛法保护呢!
经过6年的学习后,玄奘又回到了那烂佗寺。戒贤法师叫玄奘主持讲席,给全寺僧众讲经。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听到玄奘的名声,很是钦佩。
642年12月,戒日王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举行了5年一度的无遮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熟悉佛教教义的3000多僧人,那烂陀寺的1000多僧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人士。这是印度文化史上一次有名的盛会。
一天,有个婆罗门教徒,写了40条经文,挂在那烂陀寺门口,高傲地宣称:“如果有人能破我一条,我甘愿把头砍下来认输。”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敢和他辩论。
这时,戒日王请求玄奘出来驳斥那个异教徒。玄奘叫人把寺院门口所挂的40条经文取下来,请戒贤法师等做见证人,把那个婆罗门教徒驳得哑口无言,只好低头认输,请求履行前言。
玄奘笑着说:“佛门弟子是不杀人的。你就留在我身边做杂务吧!”这个婆罗门教徒高兴地顺从了玄奘。
经过这件事,大家一致推举玄奘为论主,即主讲人。玄奘在大会上宣讲了他的佛学论文,并由人抄写一本,悬挂在全场门口,供大家讨论。会议开了18天,无一人提出疑问。对玄奘都很佩服,公认他是第一流的佛学学者、大师,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散会那天,按照印度的传统,戒日王请玄奘骑上装饰华丽的大象游行一周,表示对他的尊敬。从此,唐僧玄奘的名声传遍了印度。
玄奘在会后准备归国。消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也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要为他造100座寺院,这些优厚待遇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645年,50岁的玄奘带着600多部佛经,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长安,人们欢迎他的归来。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玄奘婉言辞谢。尔后留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各地名僧20余人助译,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成了完备的译场。
此后,玄奘译出多卷佛经,其中包括他自己口述、由弟子辩机笔受完成《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他把亲自到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听到过的28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地理著作。玄奘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
玄奘回国后,和印度名僧一直保持着联系,中印度摩珂菩提寺的智光、慧天等曾经致信玄奘,称他为“摩珂支那国于无量经律论妙尽精微木叉阿遮利耶”,间谓“善解诸经律论的中国大师”。
由于玄奘取经这件事本身带有传奇色彩,后来,在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说他取经路上,遇到许多妖魔精怪,这当然是虚构出来的。比如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已经离得很远了。
千百年来,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舍身求法的精神,孜孜不倦为中外文化交流献身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和传颂。
[旁注]
升座 禅林用语。即升高座之意。据古制,升座与上堂同义。我国原来的升座与上堂同义,后来留日的元僧等,将“升座”也当做“普说”,并行于相国寺绝海等五山禅僧间。后世更特别将这种普说称为“升座“。
胡人 古代汉人对除了汉人以外部族的称呼,通常是指北方以及西方的游牧民族。古代人所说的“胡人”一词没有任何贬义,或藐视的意思,仅仅是指外邦的,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国、契丹、女真等部落,指其为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
高昌国 汉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方,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当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也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西汉元帝时建筑军事壁垒高昌壁,治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滥波国 也称“蓝婆国”、“览波国”、“岚婆国”、“婆哿国”。北印度西北境之古国名。此国约相当于现今印度西北境与阿富汗喀布尔地方间之拉古蒙一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2记载,滥波国周千余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岭。该国彼时附属于迦毕试国。
婆罗门教 是印度古代宗教,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最高的,包括教士和学者。
辩机(?~649年),玄奘弟子。他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15岁时剃发出家。玄奘法师回国在长安弘福寺首开译场之时,他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的资格,被选入玄奘译场,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又帮助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而名噪一时。
吴承恩(1501年~1582年),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天竺学习佛教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等作品的基础上整理构思写定。
[阅读链接]
据说在玄奘在沙漠中打翻水壶,劳累得睡去,在梦中见了一位身长数丈的大神,表情凶恶,手里拿着一把长戟,一边挥舞,一边对他说:“你干吗不勉强地再走几步呢,你怎么还睡着?”
玄奘一下就被惊醒了,赶紧照梦里那位大神的指示,站起来向前走。
后来,他的那匹又瘦又老的马把他带到了一片水草地。玄奘认为,这片水草地是佛祖救了他的命。休息完了以后,慈悲为怀的他还专门割了一些青草给瘦老赤马带上,作为它日后在路上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