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岩画的出现与内涵

在史前社会,工具开始出现了,解放了双手的原始人,开始利用这个独有的条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而工具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祖先已由早期的智人发展成为了较成熟的晚期智人,无论是生产劳动或祭祀等活动也发展得较为完备了,因而就出现了以工具作画的基础。

在这个时候,人们以石器为主,他们用石器打猎,以石洞为巢,所以,岩石就不断地被人类所使用,不但作为劳动工具,也作为日常用品。人们就开始崇拜石头,以石头为图腾。

后来,人们就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用以描绘和记录自己的劳动与生活,以及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想象,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岩画。

随着岩画技术的发展,岩画呈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图像,也因此成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作品最早的代表,具有深刻的远古文化信息。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进行石刻,用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岩画可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系统。北方地区的岩画多表现动物、人物、狩猎及各种符号,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南方地区的岩画除描绘动物、狩猎外,还表现采集、房屋、村落、宗教仪式等。

北方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的新疆、宁夏、甘肃和青海地区,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

内蒙古的岩画数量最多,具有红山文化区之称的赤峰地区是内蒙古地区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各种人面像更具有特色。

内蒙古阴山和宁夏贺兰山地区人面画像的岩画也有广泛的分布,它们反映的内容大多是原始宗教一些重要题材和内容。

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岩画之一。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在这里,先人们在长达10000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千米的画廊。

阴山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取材极为广泛,把它说成是一部北方游牧民族的画史,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在阴山岩画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阴山岩画中有人们狩猎、放牧、舞蹈、战争等场景。有各种动物图像,有天体、文学,有车辆,原始数码等。其中有的画面,发挥了画者的想象力,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有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写实性,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据推测,这个时期的人们之所以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全是因为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

北方还有一个著名的岩画叫贺兰山岩画,它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那时候的人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用以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贺兰山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这里岩画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

贺兰山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象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被誉为是我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青海岩画共发现有15处,分别在海南、海西、海北和玉树等牧业区。青海岩画的族属当是古代的吐蕃。岩画根据内容和时代可分成两类: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其中动物岩画的年代约在6世纪末和7世纪初;宗教岩画最早可上溯至晚唐。

动物岩画则以海西天峻县江河乡的卢山岩画和格尔木市郭勒木得乡的野牛沟岩画为代表;宗教岩画以玉树县巴塘乡的勒巴沟岩画为代表。

甘肃位于古丝绸之路,这里简直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博物馆,珍藏了古老的先民图腾祭祀,凿石刻画,所创造的灿烂岩画,以很强的具象性,反映了狩猎时代的一个横断面。

最为著名的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古代岩画和嘉峪关的黑山岩画,人们统称为祁连山岩画。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至阿勒泰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每处山上几乎都有岩画,因此被称为“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

阿尔泰山岩画是由一代代游牧民族不断补充而成的艺术巨作,分为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

南方的岩画,以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为代表。将军崖岩画位于连云港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在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的一块混合花岗岩构成的覆钵状山坡上,分布着三组线条宽而浅、粗率劲直、作风原始、断面呈“V”形、面壁光滑并以石器敲凿磨制而成的岩画。

根据岩画、大石以及将军崖所在的地形、地势来看,此地是一处原始宗教的祭祀场所。

西南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作品技法以红色涂画为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岩画,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事件,内容以抽象图案为主,都采用凿刻的技术。

另外,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加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

此外,广西左江岩画宽幅大约221米,高度大约40米。画面上的内容绝大多数画的都是人物,而且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同一种姿势:双手上举,双脚叉开,好像一个青蛙。

这些人形图案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千平方米的岩面,其中有少数人的形体高大,腰上悬挂着环首刀,也许是首领的造型,同时在周围还有一些动物、铜鼓、铜锣等。在这片岩画上可以辨认的图像共有1819个,让人们看了觉得很神秘却困惑不解。

福建的岩画在东南地区相对较为丰富,有福州九曲山岩画、华安岩画、东山峋嵝山岩画、漳浦岩画、南靖雅村岩画、仙脚印岩画、诏安龙山岩画、东门屿岩画等10多处。其中以华安县岩画、东山县峋嵝山岩画和漳浦县岩画富有代表性。

西藏自治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据粗略统计,西藏的岩画点已达60余处,计5000余幅画面,分布在自治区的14个县境内,最早的岩画可能是距今6000年前后的遗存。在西藏岩画中,最富于高原岩画特色的是牦牛图案。

史前岩画是我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画匠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边界限制,也没有篇幅的要求、没有画派的束缚,岩面也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处理,所以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本色演出。

[旁注]

红山文化 距今有五六千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其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形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西夏 是历史上由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吐蕃 是7至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一个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摩,共延续200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王朝为了适应奴隶社会需要,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文字。

丝绸之路 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在这里,2000多年前开辟的我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也是我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铜鼓 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是我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

铜锣 一种铜制乐器,形如铜盘。圈边上穿二孔,结绳提而击之。锣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四大类。大锣发音较低;小锣发音较高,锣面呈坡形,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掌锣是最小的一种锣,锣面平坦无脐,形状像个盘子,可以放在手掌中敲击;云锣是可以演奏出旋律的一种乐器。

[阅读链接]

从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之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关注报道过阴山岩画。直至20世纪30年代末,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

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到巴盟境内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10000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

20世纪70年代末,内蒙古著名考古学家盖山林先生对阴山岩画进行了全面考察,前后历经10多年,拓描阴山岩画1500多幅,并于1986年出版了《阴山岩画》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阴山岩画的内容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