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及各派画风
五代时虽然仅有短暂的53年,但中原地区先后更换了5个王朝,其他地区并存着10多个地方割据政权十国及契丹等,各个地区之间并不因为分裂而断绝经济沟通。
特别是西蜀和南唐农业和手工业继续发展,商业繁荣,加之战争较少,政局相对稳定,这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某些变革,通俗性、玩赏性、享乐性的文艺应运而生。绘画也出现了新的机运,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
五代十国各个地区之间由于历史地理及政治上的种种原因,绘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以中原、西蜀和南唐这3个地区的绘画最为发达。
其实,在中晚唐时,中原战乱,玄宗、僖宗曾先后去四川避乱,一些画家也陆续入蜀。中唐以后,四川成都也逐渐成为绘画中心之一。
于是,金陵、成都两地的绘画艺术,空前繁荣。西蜀的君工提倡文学艺术,建立了画院,专攻道释人物、肖像、花鸟的画家很多。
据《益州名画录》记载,画道释人物的仅大圣慈寺,就有许多名家绘制壁画,如翰林待诏杜龊龟,创作了畀庐佛,十二面观音、菩萨、罗汉等画幅。
翰林待诏杜敬安,创作了北方天王、无量寿福等作品;画家惠崇和尚在这寺里也画了不少名画。另外利用风俗节令、喜庆寿典和祭祀等活动,也绘制道释鬼神的壁画,如钟馗打鬼图就很盛行。
918年,王建趄逝,画家赵德齐与高道兴,画陵庙鬼神、车辖仪仗等100多幅壁画。
前蜀主王氏和后蜀主孟氏都很重视收集保护绘画艺术作品。如成都大圣慈寺殿东西廓下,有数堵行道高僧的像,并留有颜真卿的题字,时称“二绝”。
五代绘画史上,产生了一大批百代标宗的大宗师。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出现了新风貌。山水画发展了唐代的水墨一格,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有荆浩,关仝,张图跋异,胡翼,朱繇等。
南唐创立了画院,山水画出现了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花鸟画也大有发展,著名画家有董源,巨然,赵干,卫贤,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高太冲,徐熙等。
这个时期,在选材和技法方面,人物画的传神写照能力有所提高,水墨大写意画法开始出现。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的变革,荆,关,董,巨的出现,成为山水画的里程碑。
北方山水画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皴法,墨法丰富起来。花鸟也分为以黄筌为代表的精细派和以徐熙为代表的野逸派。
中原入蜀的名画家有卢棱伽、常粲、孙位、张询等,不少画家在成都大圣慈寺等寺观中留下画迹。
另外,还有刁光胤等在四川设帐授徒,有的画家还带去中原画本,在中原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四川地区有不少画家成长起来,如左全、高道兴、房从真、麻居礼都是宗教画的能手。因此,“蜀虽僻远,而画手独多于四方”,为五代时期西蜀绘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西蜀的画院,宗教人物画中出现了变形风格和大写意画法,花鸟精细。著名的有贯休,房从真,蒲师训,黄筌,黄居采,阮惟德父子,丘文播兄弟,石恪等。
江南地区的绘画此时也处于发展之中,朱审得山水之妙,驰名南北,他所画卷轴障壁“家藏户珍”;张璪更以山水松石著称;张志和,号烟波钓徒,自为渔歌并画为卷帙;顾况亦以山水著名。
李德裕镇守浙江,喜欢收藏图画及延纳画家,他将江南寺庙名家画壁都集中在镇江甘露寺,其中包括吴道子、王维、韩滉等唐代名家及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等前代名家的画迹,成为名作荟萃的画廊。
而在这个时期的中原地区,虽然连遭战争破坏和政局动荡的干扰,但唐代遗留下来的文化根基比较雄厚,绘画一般仍能不坠唐人典型。
洛阳、汴梁等地,寺观壁画活动仍保持相当规模。山水画经过荆浩等画家的创造,尤有新的进展。地处边远的敦煌,在曹议金家族的比较稳定的统治之下,莫高窟的壁画绘制仍在持续进行,并显示出一定的起色。
南唐绘画则发展得较晚,其繁荣时期已下跨到北宋初年,故不论在题材、风格、技法和审美情趣上,比起中原和西蜀来都具有较多的新意。
此外,后蜀国主孟昶将黄筌父子等人所画《秋山图》等作品馈赠给南唐国主。江、吴、荆、湖等地商人入蜀采购杜敬安所画罗汉像、阮惟德所画“川样美人”,贩运到本地去卖。
南唐中主李煜曾命令南唐画家周文矩为自己和王弟们写真,后主李煜命顾闳中写韩熙载夜宴情状,从作品来看,均颇能深入地刻画主人公的个性。
五代山水画、花鸟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不懈的探求,取得比人物画更为突出的成就。在意境和审美情趣方面,五代山水画较之唐代更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自然面貌和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深妙的意境。
如荆浩、关仝作品中出现的是“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色”的典型的北方山水,以及董源、巨然作品中出现的是“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的典型的南方山水。
五代花鸟画有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富贵”与“野逸”的差异。
在表现技法方面五代的荆浩将墨列为绘画“六要”之一,董源创造一种“落笔甚草草”的披麻皴法,黄筌的勾填法和徐熙的落墨法,用以表现各不相同的审美意趣,唐希雅用李后主金错刀书法用笔以写竹木。
所有这些,莫不说明五代山水、花鸟绘画表现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画家们不仅擅名于当代,而且给后世垂留下典范。“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和“黄徐体异”所代表的两大派系,一直延续到后世画坛而经久不衰。
五代时期关于绘画理论、品评、著录的专著,数量也颇为可观。介于唐代文人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之后和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之前,五代时期运用逸、神、妙、能等品格来品评画艺优劣,似已成为一时风气。
[旁注]
观音 观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立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我国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说法,祭祀有严格等级。
荆浩 五代后梁画家。他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黄筌(903年~965年),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师刁光胤、膝昌苑,兼工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升,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薛稷,撷诸家之萃,脱去格律而自成一派。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朱审 唐代著名画家。善于工画山水及人物竹木,其山水深沈环壮,阴黑磊落,湍濑激人,平远极目。780年至783年间,颇为知名,其画自江湖至京师,壁障卷轴,家藏户珍。
李德裕(787年~849年),从小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和武宗时期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作品有《斫琴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著作有《启蒙记》。
徐熙 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作品有《玊堂富贵图》、《雪竹图》等,菱有《翠微堂记》。
《唐朝名画录》是一部以分品列传体编写的断代画史,开创历代画史编写的先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编者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画格不拘常法”的画家则入逸品。
[阅读链接]
五代石窟壁画遗迹见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者,为数甚为可观。这些壁画格法虽沿自唐代敦煌莫高窟壁画《劳度叉斗圣变》,但也颇具特色。
如莫高窟的《劳度叉斗圣变》、《曹议金出行图》和《曹夫人回鹘公主出行图》等,都能在规模宏大的构图中细致地刻画众多的人物和惊险、热烈的情节。
这些壁画中供养人像被喧宾夺主地画得身形高大,如于阗国王李圣天像和于阗国皇后曹氏像都高达2.8米左右,为敦煌壁画中身形最大者。
五代寺观壁画,继唐代之后,在洛阳广爱寺、汴梁大相国寺、成都大圣慈寺、圣寿寺和青城山丈人观等佛寺道观,都成为壁画名手施展绝艺、较量胜负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