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乡宁老君庙

山西省乡宁县,曾经有一座天顺成煤矿,在煤矿的旁边,有一个绿化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山水氤氲,香雾缭绕的庙宇,叫做乡宁老君庙。

乡宁老君庙的建造年代无证可考,但是自从清道光皇帝之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并且一直都有道士在庙内主持大小事务,前来拜祭的人群络绎不绝。

乡宁老君庙建在一个海拔近500米的山头上,周围是人们为了防风固沙而种植的林木,绿荫环绕,远远望去,甚至还可以看到黄河奔腾远去。老君庙坐落在这样一个地方,更加显得独树一帜,神秘而又庄严。

乡宁老君庙北面,是巨大宽阔的老君庙广场,占地近3000平方米,通过广场北的24级石阶,直接走到乡宁老君庙。

这24级石阶,全部用青石雕琢而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13级台阶,寓意包括闰月在内的13个月份,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9个台阶,代表着九五之尊,飞龙在天。

以石阶为轴线,老君庙的所有建筑都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两边,突出显示了道教建筑所讲究的“中轴对称、两翼均衡”。扶着石阶边的栏杆登上月台,遥望四周,所有景致一览无余,视野顿然开阔。

山门外,两对石狮雄踞在石阶的东西两侧,东面是一只雄狮,右脚下踏着绣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无上的神权;西边为雄狮,左蹄下踏一只小狮,俗称“太狮少狮”,象征道门昌盛,隐喻事事如意。

在道教文化中,凡是庙宇的大门都叫做“山门”,因为绝大多数的道家庙宇都建在蓊郁的深山老林中,所以“山门”显得更为贴切一些。

在一些建筑规模比较大的宫观中,都有3个门,代表着天、地、人三界,道家认为,只有进了“山门”,跳出“三界”,才能称得上是开始了真正的修道,所以,山门也可以叫做“三门”。

乡宁老君庙的山门采用的是悬山式的建筑,东西各有三根粗壮的楹柱,精巧大气,在山门两侧的墙壁上还建有大型的砖雕影壁。

东侧绘制的是《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和《紫气东来图》,刻有对联:

紫气东来辉鄂邑;

祥光北拱富煤田。

西侧影壁是《孔圣问道图》,描述孔子像老子请教礼制的故事,影壁的对联是:

圣仙切琢安邦德;

儒道圆融济世经。

宁乡老君庙的砖雕画刻独具匠心,古朴自然,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道教宫观基本上都建有钟楼和鼓楼,每天早上开静和晚上止静的时候敲响。老君庙钟楼在山门东面,是1850年清朝时期天顺成煤矿所铸的“老君神前鸣钟”,钟面上刻着“天顺成窑众窑户叩献到老君窑神火神山神土地神前鸣钟”,重100多千克。

鼓楼位于山门的西侧,鼓面绘制着一个巨大的太极阴阳八卦图。道家认为,晨钟暮鼓,可以将宫观的威仪气势撞出来,因此每天必须敲钟撞鼓,每次都是81下,以应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和应《道德经》的81个章节。在每天敲钟的时候,敲钟者要念钟文:

闻钟声,拜老君,离地狱,出火坑,愿成道,度众生。

当然,后来人们拜见太上老君的时候,只是争相敲钟击鼓,为的只是祈求神灵保佑,或者是谢恩还愿,陶冶情操罢了。

除此之外,在老君庙的东西两侧还高耸着两根高达33米的铁旗杆,让庙宇多出了一股威仪与壮观。33米寓意33天,象征道门神圣至高无上。同时,高耸的铁旗杆还担任了避雷的职责,多次保护了老君庙的安全。

老君殿可以分为两殿,东殿帝君殿和西殿娘娘殿,南边有灵官殿,四大殿辉煌典雅,各具特色。正殿采用了歇山式建筑,和周围的殿宇明显突出了道家尊卑有别的规范和封建等级观念。

老君殿主祀太上老君,窑神、火神、山神和土地神陪祭在太上老君的两侧。帝君殿主祀东华帝君、关圣帝君和文昌帝君。娘娘殿祭祀的是王母娘娘、观音娘娘和碧霞娘娘三位娘娘。灵官殿位于山门东,是山门护法神王灵官的祭祀场所。

老君庙内的各个建筑古朴中透着威严,琉璃铜瓦,色彩绚丽,殿内装饰精美,各尊神像的雕塑仪态端庄,道教问化底蕴非常厚重,象征和谐平安康福。

老君殿前有两通巨碑,一通是“重修老君庙碑志”,一通是“贺方广功德铭”,和帝君殿、娘娘殿、灵官殿前的43通功德碑,交错矗立,形成一道庄严肃穆的人文景观。

太清苑东依老君庙,西濒黄河,曲径装饰芬芳花草,加上画栋雕梁与绿树红花竞灿,太清圣境与老君神庙共辉,更让老君庙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阆苑仙境,香火常年不断,非常旺盛。

[旁注]

道光皇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闰月 为了平衡回归年和农历年长度,特意增加的月,也是为了预防农历年月和四季脱节,每两三年增加一个闰月,19年共增7个闰月。有时,特指公历闰年的2月。

悬山式 我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的一种。悬山建筑指的是屋顶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的,而是挑出到山墙外面的一种建筑。

楹柱 建筑名词,在我国的木结构房屋中,多以木柱来承重,一排柱子组成一榀落地的排架,谓之一楹。楹柱是指在大型建筑门前的两根大柱子,显得威武而有气势。

砖雕 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也有一些砖雕工艺品是用青砖雕刻而成的。

晨钟暮鼓 寺庙道观中用来报时的钟鼓声,古时城楼报时的时候,会敲钟击鼓,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在唐代,鼓一响,城门就要关闭,实行宵禁;大街上是不允许行人走动的,否则就要受到监禁。钟鸣一响,城门开启,家家户户就可以出来生产活动了。

《道德经》 又名《老子》,是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的,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我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分为81章。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功德碑 用来记功载德或者是颂扬政绩的碑。功德碑的特点是内容典型,形式个案。对于碑的主人来说,是对自己一生的褒奖和颂扬,是后人的楷模和榜样,具有现实和历史两重意义,所以深受历代官员的喜爱,尤其皇室对功德碑更是乐此不疲,在古碑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庞大的数量。

[阅读链接]

445年,南朝宋国与南方的林邑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宋军统帅刘义恭有勇有谋,一开战就连获两城。但是后来林邑国派出了以大象为坐骑的军队,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宋军无法抵挡,接连受挫。

刘义恭思前想后,召集将士道:“我听说狮子之威,足以镇服百兽。”

于是命将士们昼夜雕刻木块,制成狮子头套和面具戴上,身披黄衣。果然,对阵的时候,象群看着“狮子”冲来,四散溃逃,宋军大获全胜。

此后,狮子开始有了压邪镇凶的作用,最终化为看宅守门的石刻。此外,因“狮”与“事”、“嗣”谐音,所以经常可见象征着“事事如意”的双狮并行、表示“好事不断”的狮佩绶带以及祝愿“子嗣昌盛”的雌雄狮子伴幼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