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别具一格的古建筑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至清代乾隆时期大修,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的特征。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分别为庆成宫,太岁殿及其拜殿与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及其宰牲亭,神仓以及俱服殿等。

庆成宫位于先农坛内坛东北部,与内坛的几组建筑基本处于东西同一方位上,庆成宫明时为山川坛斋宫,清乾隆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作为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百官随从的地方。

庆成宫坐北朝南,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10米,占地面积13500多平方米。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宫门、内宫门、大殿、妃宫殿等,大殿与妃宫殿间东西两侧有东西配殿,内宫门与大殿间院墙东西各有拱券掖门一间。

庆成宫整体布局为院中院,内外宫门形成两个大的院落。建筑集中在中轴线北部的同一高台上,四周有围墙相连,形成一座封闭的院落。

妃宫殿左右与配殿用围墙相连形成一小院,建筑高台两侧又各为一个院落,其后墙为庆成宫院墙,并在院墙上设有墙体门,而院南墙与其相对应处开随墙门一座。院内所有建筑及围墙全部为绿琉璃瓦。

庆成宫内外宫门结构造型基本一致,为砖仿木拱券无梁形制,每座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面阔五间16米,进深一间7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三踩单昂磨砖斗硕。

建筑明次间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建筑前后台明置汉白玉石栏杆,并于每座门前后中部铺设雕龙石板。

大殿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前置约246平方米的月台,周围安装有汉白玉石栏板,正面置九阶台阶一个,台阶两边有日晷、时辰碑,台阶中部有雕龙石板,两侧七阶台阶各一个。

大殿通面阔五间27米,进深三间15米。殿内明间南部减去金柱两根,屋面单檐庑殿式,有推山,绿琉璃瓦。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

补间斗硕为真下昂,挑金做法。昂后尾挑于正心檩与下金檩之间的枋下,枋上挑檐椽,枋两端通过驼峰,搁置于抱头梁或六架梁上。

内檐下金垫板与下金枋之间,置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殿内有天花。殿宇前檐五间通开格扇门,后檐明间设门,通往妃宫殿。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00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约51米,进深三间约17米。前置300多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3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

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25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

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米,建筑室内总高15米。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彩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平方米,其面阔共11间55米,进深三间13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

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彩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彩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

神厨位于太岁殿之西,院落轴线外南部为先农神坛,西北围墙外有宰牲亭。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

大门为立柱及斗硕等木构架,建筑面积约18平方米,面阔6.88米,进深2.6米。

屋面为单檐悬山式。正殿建筑面积342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四间13米,前檐明间置五级台阶,屋内明间减去中心柱两根,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井亭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六角形,每边长4.3米,三踩单昂鎏金斗硕,有斗幽页,室内无梁枋,由角科及其两侧平身科鎏金斗硕后尾悬挑六角形脊枋,室内中心有井口,上置高近0.8米的六角形石井台,屋面为盝顶,中心空置,与室内井口相对,以为天地一气之意。井亭正北有礓差台阶。

东神库建筑面积270平方米,面阔五间26米,进深一间约10米,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室内椽飞上为石望板,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西神厨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面阔五间26.4米,进深两间10.4米,前檐明间置礓差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前檐仅明间设门,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后檐明间设槛墙并开窗,窗外于台明上置石水槽。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代1752年的建筑。神仓有“天下第一仓”的美誉。神仓院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从南向北为山门、收谷亭、圆檩神仓、祭器库,左右分列仓房、神仓、值房各三座。另全院从圆檩神仓后设墙分成前后两院,中设圆门。

山门为砖拱券无梁形制,建筑面积72平方米,面阔三间13.4米,进深5.3米,屋面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砖叠涩挑檐,无斗硕,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建筑开三间拱券门,板门装九路门钉。

收谷亭平面为方形,建筑面积49.9平方米。每边长宽为6.8米,南北各设三级台阶,无斗硕,四角攒尖顶,瓦面为黑琉璃瓦绿剪边。

神仓为圆形,建筑面积58平方米,直径8.6米,正南设五级台阶,无斗硕,屋面为圆攒尖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圆形平面上制檐柱8根,柱间用木板遮挡,南设四扇格扇门。室内除在原地平铺方砖外,又在其上置厚高16厘米、宽13厘米的木地梁,上铺木地板,此为贮粮防潮。

祭器库建筑面积245平方米,面阔五间26.1米,进深两间9.3米,明间有礓差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此座建筑造型开阔而矮小,檐柱高3.1米,而间阔为4.8米左右,建筑仅明间开四扇格扇门,四抹头,其余各间为格扇窗。

两侧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76.9平方米。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一间7.3米,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

北部仓房建筑面积各为96.5平方米,面阔三间12.4米,进深一间7.7米,前檐明间置三级台阶,悬山顶屋面,上铺黑琉璃瓦绿剪边。明间瓦顶正中设悬山顶天窗,天窗高约2.6米,长1.7米,宽0.7米。

两侧最北端值房建筑面积各约为120平方米,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两间8.3米,前檐明间设一级如意踏步,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

俱服殿位于太岁殿东南,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

俱服殿建于1.6米的高台上,建筑面积约390平方米,面阔五间27.2米,进深三间14.2米,前置254.5平方米的月台,月台与建筑台明等宽,南面设十级台阶,东西面设八级台阶。歇山绿琉璃瓦屋面。

檐柱头有砍杀。殿内明间减去金柱四根,前后檐柱承载长10.5米的七架梁。彻上明造,梁头及檩枋下均设一斗三升隔架科斗硕。有金龙和玺彩绘。

北京的先农坛已有580余年的历史,多少年的风雨沧桑,从本源文化的创意到为帝王服务的建筑,再到后来的文物圣迹,它无处不体现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旁注]

拜殿 有多种内涵。一是立于殿庭下申诉冤屈。二谄媚帝王的一种行动。三是指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礼拜堂。四指寺庙建筑中正殿之前的建筑物,善信于此处摆设祭品祀神,故称为“拜殿”。拜殿有的与正殿相连,也有隔天井与正殿相对。

日晷 指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庑殿 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庑殿建筑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龙和玺 和玺彩绘的一种,它是在彩画的方心、找头、盒子以及等其他重要部位运用龙纹作为主题纹饰的一种和玺。各个部位的龙纹,包括宝珠火焰为沥粉贴片金做法。龙纹周围的散云纹轮廓都沥粉,大多数彩画釆用金琢墨五彩攒退做法,少量的彩画运用片金做法。

须弥 据佛教解释,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是一座大山,叫须弥山。须弥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积”等,因此须弥山有时又称“妙高山”等。相传山高84000丈,山顶有善见城,为帝释天所居之处。其周围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释天在山顶统领须弥山周围的四方诸天。

额枋 我国传统建筑中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就是木结构建筑中檐柱与檐柱之间的联系梁。南北朝之前多置于柱顶,隋唐后才移到柱间。早期多设一根,后增添一较细者,遂有大、小之分。

盝顶 我国古代传统的屋顶样式之一,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建故宫的钦安殿、清建瀛台的翔鸾阁就是盝顶。

雄黄玉 我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种。旋子彩画中等级较低的一种形式,它以土黄色打底,花瓣作青、绿色退晕。线条都用墨线。雄黄是药物,以雄黄为主要颜料的彩画,不仅美观,还起到防腐防蛀的作用,因而这种彩画多用于坛庙建筑的神厨、神库中。

攒尖顶 就是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阅读连接]

天坛中的观耕台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它占地面积约508平方米,台高1.9米,台面16米见方,东、西、南三面设九级台阶,台阶踏步为汉白玉条石边沿雕刻莲花图案。

台上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板,望柱头为龙云雕刻,地面方砖细墁。台底须弥座由黄绿琉璃砖砌筑,琉璃砖上雕刻花草图案,为典型的宫殿坛基建筑。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体现了我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农业的重视,也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