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殿——北京日坛
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方向,与东岳庙南北相望。它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地方。
那时,每年春分日出寅时行祭礼,文武百官相随而至,浩浩荡荡,场面壮观,因此日坛又叫太阳神殿。
日坛始建于1530年,主体建筑是祭坛,四周环绕着矮墙。祭坛为方形,西向,白石砌成,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日坛还体现了我国古老的祭祀文化,为著名的“北京五坛”之一。
日坛内古朴典雅的建筑
1530年,明世宗“更定祀典”,除了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还在东郊建朝日坛专门祭日,朝日坛就是日坛,这就是日坛的来历。
那么,为什么要祭祀太阳呢?这就涉及自古以来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了。
太阳崇拜具有普遍意义,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过日神信仰的历史。我国就是太阳崇拜的五大发源地之一。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
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派生出来的。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了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这实际上太阳变成了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在世界上,凡是太阳照耀的地方,均有太阳崇拜的存在,宗教认为一切神话均源于太阳,很多民族的原始信仰无不与太阳或者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阳崇拜是以天体为对象的自然崇拜中的一种。在人类未形成之前,太阳便已存在了。人类诞生以后,太阳作为一种自然物体与人类朝夕相处。
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即原始采集、狩猎时代,尚没有发生太阳崇拜,因为尽管太阳对人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毕竟未对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即人类能够进行生产性的生产以后,太阳对人才有了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受到太阳的制约,从而促使人们对太阳产生了较多思考。原始人不理解太阳奥秘,以为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和生长的超自然力量,甚至视为丰产的主要赐予者。
原始人还认为,太阳也像人一样,有灵魂,有喜怒哀乐,这样人们便认为太阳也是有“灵”的。后来,人们又逐渐把太阳人格化了,同时视之为神而加以礼敬或祭祀。
在华夏大地上,人们对太阳一直偏爱有加。在我国,最早记载日月神话的文献是《山海经》。其中关于太阳有这样一段神话传说: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日坛在北京城东郊,朝阳门外,当都城卯位。壝墙圆形,四周设棂星门四座,西门为三门六柱,东、南、北三座均为一门二柱,朱红门扉。
壝墙西门内有鼎、炉各二座,西门外南有瘗坎、铁燎炉各一座,北向。壝墙北门外之东为神库西向三间,神厨南向三间,以及井亭一座,南向,周围有墙垣一重,开门一座,西向。
其北为宰牲亭三间,墙垣一重,亦开一门向西。壝北门外直北为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各三间,联檐通脊,均南向。壝墙西门外之北为具服殿三间,南向,左右配殿各三间,四周环卫宫墙,南面开宫门三间。其东有钟楼一座。
日坛主体建筑是祭祀大明之神,就是太阳的祭日坛,其主体建筑于1530年修建,坐东向西,呈方形,宽5丈,高5尺9寸,是以白石砌成得一层方台,四面各出白石陛阶九级。各数皆为阳数。
据记载,日坛建筑格局为,内坛墙前方后圆,周长290丈5尺,两面用砖镶砌。西、北两面开天门两座,各三间。西天门外正西建栅栏门三座,照壁一座。北天门外有照壁一座。另有西角门一座。西北为景升街牌坊,坊前以朱栅为界,长15丈。
外围墙西自牌坊西抵坛垣西南隅,长382丈4尺,东自牌坊东抵坛垣东北隅,长342丈4尺。其甬路由景升街向南,折向东至北天门,门以南折而西而北达具服殿,直南至神路。从壝北门外北至祭器库,折向东达宰牲亭、神库。各建筑均用绿色琉璃瓦,外墙覆瓦用青色琉璃绿缘。
坛面原为红色琉璃,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西门外有燎炉、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后来,祭日的坛台不在了,只有四周的红墙完好无缺。
祭日壁画位于日坛中央,绿色琉璃瓦顶。壁画全长15米,高6米,壁画中央是“金鸟”太阳神,上有飞天,下有帝王,群臣及百姓祭祀太阳神的隆重场面,两侧是“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等有关太阳的传说。
具服殿为一方形院落,北为正殿三间,南向。正殿左右为配殿,各三间,东西向,四周有宫墙。这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
西南景区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朴典雅的北方园林风光。景区有近4700平方米的湖面。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画舫、小园亭,湖面架以曲桥、拱桥。
湖边围绕蜿蜒迂回的小路,沿小路向东走去,有曲径通幽之趣,登山峭壁眺望,山水融为一体。
玉馨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景色宜人,穿过蜿蜒曲折的园路,具有40余年树龄、胸径为1米的悬铃木,枝繁叶茂,像一把遮阳伞,为游人带来丝丝凉意。
另外,园中还有凉亭、喷水池,花木山水,相映成趣。有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就能让古老的日坛越发显得古朴典雅。
[旁注]
《山海经》我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它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全书18卷,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海经》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
羲和 我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东方木帝伏羲的妻子,共生了10个儿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后来,10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晒得大地生火,就被后羿射杀了其中的9个。
后羿射日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烧得草木和庄稼枯焦了,人们也干渴难耐。后羿为了拯救百姓,他一连射下9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夸父逐日 我国上古神话故事。说夸父与太阳赛跑,他跑进了太阳的光轮,天气炎热,他很渴,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他就想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还没走到北方大湖,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从此,绿树成荫,桃果飘香,后来的夸父族人逐日再也没有渴死过。
燕京八景 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又称“燕山八景”或“燕台八景”等,最早产生于金代明昌年间,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题词,于是就是远近闻名了。“八景”各朝代有异,清代燕京八景包括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等。
照壁 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在古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阅读连接]
“金台夕照”的景观,一直是老北京东南城的文化景观。据说乾隆皇帝还曾到此地游览,在夕阳下欣赏美景,还用行书题写了“金台夕照”4字,并题诗一首。诗道:
九龙妙笔写空蒙,疑是荒基西或东。
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辨方孟任小童。
遗迹明昌重校检,睾然高望想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