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学生违反道德规范、违犯规章制度和纪律的行为在学越轨行为管理学上被称为一般越轨行为。它包括不道德、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不尊敬父母师长、没礼貌的行为;厌学、旷课、考试舞弊的行为;赌博、酗酒、打架的行为;不得体的异性交往行为等等。

矫正学生的一般越轨行为分为教育、管理和处分 3 种方法。采用正确的批评手段是教育和矫正学生一般越轨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批评手段时,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要讲人格尊重

列宁说:“青年人犯错误是上帝都要原谅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论他的越轨行为多么严重,既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希望他改正改好,就要尊重他的人格,决不能冷嘲热讽、挖苦打击、排挤孤立。否则,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其错误,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教师要注意给越轨学生留有“面子”, 能个别谈话解决的问题,则不要开小会解决;能开小会解决的,则不开大会解决。事实证明:个别谈话解决问题比开大会点名批评效果更好。开会时也注意能不点名批评的,则尽量不点名,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解决, 尽量点事不点名。个别谈话也应注意方式,例如先从关心细小问题开始,给越轨学生以亲切感,有助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自卑感。教师越是亲切真诚, 学生的内疚心理越重,就越有助于做好越轨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侮辱人格的批评,只能降低教师的威信,收到相反的效果,无益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要以事实为据

在越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及性质,既不夸大缩小,也不无中生有,这样教育才能有说服力。教师不要因为学生有越轨行为就搞“全盘否定”,要看主流看本质,要重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有越轨行为的学生提高认识,正确接受批评教育,及时纠正越轨行为。

批评越轨学生时,不应指带家长和他人。如果家长和他人确有不足之处, 应跟家长和他人单独交换意见,否则造成教师、学生、家长和他人的相互对立,引起矛盾激化,情况更加复杂,更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三、批评要及时要直接

个别或少数学生的越轨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矫正,它就不但会在该生身上加深,而且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给班集体、学校乃至社会造成危害。例如中高年级学生中经常发生的早恋、赌博、作弊、酗酒等问题;初中生的玩游戏机引发的逃课、不完成作业等问题。诸如此类的越轨行为,教师都应予以矫正,并要做到恰当及时。教师对学生群体危害性大的越轨行为批评一定要及时,要直接,要一针见血。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讲清楚错误事实及其造成的危害,有助于越轨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切忌姑息养奸, 这其实是更加严重地害了学生,会使其错误进一步加重,滑向危险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对学生的越轨行为,教师应从事情本身出发讲明道理,不应该抛弃事情本身的问题,大谈特谈其他问题,冲淡主题,从而失去矫正机会。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和学生一起散步、谈心、娱乐等方式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对社会及周围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辨别分析,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

尺子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四、重以情感人

教师切记矫正学生越轨行为的过程其实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感情交融过程。“动之以情,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更为重要。真诚地关心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探索和掌握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细心观察和帮助,寻找他们心灵和感情的突破口,取得他们的信任,既是慈母又是良医,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能够矫正学生的教师。以情感人,就是要从“需要点”及时关心越轨学生,使他知道有组织、老师、同学在关心他,感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地让自己改好,从而产生悔过自新的动力和重新做人的信心。以情感人更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越轨行为之外的“闪光点”,发现越轨学生的长处,特别是那些被罪责掩盖着的长处。利用他的长处,使他感到一种信任,一种心理上的释放,从而促使越轨学生行为的转化。

在批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些意想不到的事,譬如师生间相互“顶牛”, 学生表现出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样子等等,这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 不能大发脾气,拍桌子瞪眼,甚至大吼大叫让学生滚出去。

由于中小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别人影响,因而他们缺乏主见,容易动摇;又因为他们的感情极不稳定,自制能力差,因而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经常发生反复。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强化他们身上的正确的新动机,以促进和巩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因为学生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腐木,所以运用批评手段在绝大部分

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效用,成为矫正学生越轨行为的主要手段。